【从媒介发展进程看口语的发展】 媒介分类及发展进程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口语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传播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它又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每一次媒介革命的出现都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口语的内容与形式。本文试图以媒介革命为分界线,探讨口语在每个阶段呈现的一些特点,从而探讨口语的发展趋势与规律。
  [关键词]口语 媒介 语言 社会文学
  
  语言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传播手段与劳动一起宣告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的诞生。从语言诞生的那一刻起它便与人类如影随形,不断变化发展完善。
  口语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传播工具,它存在于运用之中,在运用中发展变化。它是社会成员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斯大林曾经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
  
  一、口语的诞生
  
  1、口语诞生的背景
  在语言诞生前,人们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接触、手势、站姿、触摸、体味以及吼叫的音色、音高、音速等进行原始的传播,以此来协调采集与狩猎活动或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那时的人类传播与当前的动物间的传播并没有实质的差别,即人们并没有摆脱动物状态。伴随着劳动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中急需将手解放出来,并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的交流与沟通,语言便呼之欲出。
  2、口语诞生的起源
  众多的语言学家与文化人类学家对语言的起源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试验与推测。当前比较流行的推测理论有:“汪汪”理论,即认为语言是通过模仿自然声音(如狗叫等)而形成;“感叹”理论。认为语言是由偶然地表达感觉或感情而产生;“唱歌”理论,认为语言是从传播感情或者欢庆事件的原始歌声中转化而来的;以及“吆――嗨――嗬”理论,认为语言是从用力时发出的呼噜声演变的……
  3、口语诞生的重大意义
  (1)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质的飞跃,真正意义人类的诞生。
  (2)使整个人类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样的语言增强了社会成员的群体向心力,保障了社会群体的完整性。
  (3)发音的经济性,与其他动物相比,可以以最小的体力消耗在短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同时可以将手解放出来,在不影响正常劳作的同时进行信息的传递。
  (4)具有无限的灵活性,既可以表达抽象具体的事物,又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
  (5)具有巨大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与其他的动物界只能靠有限的声音和特定的化学或者物理信号进行传播相比,人类在实用语言的过程中拥有无限的创造力。
  
  二、口语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不断的发展变化(以中国为例)
  
  1、文字出现前(仓颉造字前)
  要考察古代的口语状况只能从口头文学来看,朱光潜曾语“诗歌的起源不但在散文之前,远远在文字之前”“诗的起源与人类起源一样久远”因此我们可以从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中依稀找寻当时口语的痕迹。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口语与表情等非语言传播手段、结绳、烟火等共同形成了人们的传播系统。
  在这个时期,受社会条件以及语言发展本身的束缚,人们所使用的词汇十分有限,为了将意思表达清楚,可能要借助更多的肢体语言以及其他物体的辅助。
  由于口语的本身局限性如受人体本身能量的限制,音声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很差,于是信息的积累与保存只能依赖于人脑本身的记忆力。当时的语言仅能适用于较小范围内的近距离传播,群体间的语言差异性较大。
  2、文字出现到纸发明与改进前(夏商周汉朝)
  文字的发明把飘忽不定的口语固定了下来,但也丧失了其原本部分的生动性。
  然而当时的书写材料不是操作难度大――如甲骨、竹木简,就是价格高,如丝帛,加之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在春秋以前私人无著述,学在官府),生产力水平低,文字几乎成为上层社会的专用工具。
  广大的平民百姓很难识文断字。文字的普及程度很低,口语依然是他们日常交往的主要工具。当时盛行的歌谣、神话、故事、传说通过百姓们简单的口语相互传唱甚至流传后世。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口语的发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词汇量也大大增加,并涌现了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诗歌等。文字的出现也大大促进了口语的发展,使其准确性大大提高,词汇与语句形式更加多样。
  3、纸出现后印刷术出现前(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纸张发明后,书写变得更方便,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后,纸张逐渐得到普及,手抄本书籍获得发展。但纸张发明后,并没有立刻取代竹简木牍。“纸卷的普遍应用,完全代替了竹简木牍,当在晋代”。
  这是个历时久远的手抄传播阶段。而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在这种情况下,文字信息的生产规模还很小,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文字传播基本上还属于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级的特权。当时作为相对高雅的文字其更大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上层阶级。深受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作为政府、官吏等统治阶级以及文人雅士平时的口语带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这段时期逐渐出现了上层文学与下层文学之分,其下层文学采用老百姓的活的、用白话的写的,可以懂得、说得语言。如南北朝“唱导”、唐代的变文、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
  歌谣、民歌、杂剧等其传播只能借助口耳相传的口语媒介,其生产方式多为一种民间的集体创作。普通艺人在原来传说的基础上不断地润色加工,内容主要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其形式简单,粗陋,但感情真挚,相当真切地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也展现了当时口语丰富多彩的一面。
  4、印刷术发明后报纸出现前(宋元明清)
  1045年,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手抄本的文字传播阶段,从此进入了以印刷为主体的印刷传播时代。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印刷术使得大规模的文学作品的印行、流通、阅读成为可能,同时也降低了成本,使社会成员的中下阶层接触文学的机会增多了,识字者多了,文字传播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文学作品也从“昔日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加之隋唐时期开始推行的科举制度在这段时间开始大放异彩,无数的贫寒子弟为了仕途,光耀门楣加入了识文断字的行列,文学对口语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当时人们的口语也显示出其受文学气息影响的迹象,多少带点书卷气,一些书面的语言逐渐转化为口语。
  这个时期说话、杂剧、傀儡戏、诸宫调、话本、拟话本等,其中尤其是词、戏剧、小说以及由农民集体创造传播的优秀民歌、弹词成为普通百姓的劳作之余的主要劳作方式。其中宋元话本、元明 的杂剧的众多内容都比较接近普通百姓的日常言语。
  5、报纸出现后网络出现前
  大众报纸的产生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报纸肩负着向大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使命,是人们获取各种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其语言特点主要有:(1)简洁明了,即开门见山、直截了当;(2)尊重事实,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3)严密性逻辑性,注重以理取胜以理服人;(4)规范性,为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甚至达到咬文嚼字的程度;(5)雅俗共赏,注重文字的平实性,也不排斥艺术性。
  6、网络媒体泛滥的当下
  在自由、开放、包容、多样、互动的网络虚拟空间内,网民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形成了一种远远不同于新闻语言日常生活语言的网络语言。呈现以下特点:
  (1)语词创造的随意性。一些看似严重违背世代相传的约定俗成的词语以及组合方式却在网络上拥有大批的拥护者。如“东东”,意指“东西”。这些网络语言也不时充斥于人们的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
  (2)词语创新性。网络中将日常的一些普通词语赋予新的含义,如;“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网络语言中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⑥例如汉语副词“很”一般不修饰名词,如今“很+名词”式的短语非常普遍,如“很男人”(即很有男子汉气)。
  (3)诙谐幽默性。众多经典的网络语言被年轻一族奉若宝典,极具幽默感的网络语言“打酱油”“做俯卧撑”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对于其内涵已经从最初的网民一族延伸到了普通民众。
  (4)新词不断涌现。有些词在普通话词汇中没有,其形式和意义均是新创造的,还有一些是通过音译或意译引进的新词语。它们是在网络交流过程中闪烁出的智慧火花,比起基本词语来,新词新语自然感觉较为轻松,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例如“拍砖”(提意见)“顶”(支持)“闪客”(制作flash的人)等等。
  
  三、口语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1、与书面语言逐渐融合渗透:口语作为人类较早的传播媒介与劳动一起将人类从普通动物群体分离出来,同时其本身又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每一次媒介的大变革都为其发展与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其变得更加具有时代的气息,也更加符合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考习惯,同时其自身语法与句式上也变得更加简洁生动灵活自如。纵观当今世界的几大语系,我们会发现口语化的言语正在逐步融入书面。过去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口语现在正堂而皇之地进入信件甚至官方的文书之中。无论我们为这种现象扼腕叹息抑或欢欣鼓舞,这毕竟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抑制的潮流。
  2、旺盛的生命力:口语与生俱来拥有众多的伴生符号如声音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以及说话瞬间的身体姿势、手势、表情、视线等,他们一同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沟通语境,有效消除各种误解,清晰无误地完成信息的传递。这是单纯的打印后千篇一律的书面文字无法比拟的。也是口语一直长盛不衰的原因。在以后媒介突飞猛进的岁月里,众多的智能数码产品正在使人们面对面口语交流的机会日益较少,可是口语依然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其他媒介所不具有的优势。
  3、地区差异逐渐缩小:从世界范围看学习语言的热潮依然盛行不止,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一入精通几门语言已不是稀奇事情。这必然使每一种语言不断地受到外来势力的不断冲击,口语尤其是如此。在国内口语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地区甚至相邻的乡都存在很大的沟通障碍。现在全国范围大力推行普通话,并在众多媒体如网络、电视。广播等影响下,人民的沟通更加方便,在语言上的差异也呈不断缩小之势。

相关热词搜索:媒介 口语 发展进程 从媒介发展进程看口语的发展 媒介的发展 媒介变迁与新闻语言的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