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闪耀现代的光芒【让传统之光闪耀时代光芒】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济南军区某摩步旅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老部队。历经70多年的风雨洗礼和多次精简整编,19个历史荣誉单位被保留下来。走过血雨腥风的岁月,历经炮火硝烟的锤炼,赢得和平时期的辉煌,连队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光荣传统,不但没有丢失,而且不断传承升华,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促进连队建设迈上新台阶,也带动了部队建设的科学发展。近年来,该旅先后被军区表彰为先进旅党委、武器装备“三化”达标先进单位等,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光荣传统何以历久不衰?记者在探访这个旅时,从几个关键词中探寻到历史荣誉单位的光辉历程和他们不断继承发展传统的成功之道。
信念:“人在阵地在”确保“岱崮连”永葆革命本色
信念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该旅“岱崮连”,记者从一场堪称抗日战争奇迹的战斗中有了深刻的体会。
1943年11月,日伪军纠集万余兵力“扫荡”鲁中根据地。为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转移,该连奉命坚守沂蒙山南北岱崮阻击敌人。
不到百人的连队,煎饼加步枪的保障,面对的却是来势汹汹的4000多日伪军。如此差距,能守住吗?想到粉碎敌人扫荡的战争全局,想到正在转移的首长机关和几万群众,官兵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人在阵地在!
艰苦卓绝的战斗打响了。日军先后6次调动飞机轰炸,在敌人遮天蔽日的炮火下,全连官兵无一退缩,一次次打退日军的冲锋。威逼、利诱,无人动摇;弹药不足、没吃没喝,无人动摇。无计可施的日伪军,连续发起90多次进攻也没有攻下这道钢铁的防线。在毙伤日伪军600余人,把40倍于我之敌牢牢钉死在岱崮山下18天后,仅存的40多名官兵才根据上级命令连夜转移。战后,山东军区授予该连“岱崮连”荣誉称号,以表彰该连“面对强敌毫不退缩,人在阵地在”的死打硬拼精神。从此,“人在阵地在!”成为该连的传统和连魂,被一茬又一茬的岱崮连官兵传承叫响。1951年7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该连官兵发扬死打硬拼精神,又一次在“五圣山阻击战”中固守阵地,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五圣山阻击模范连”荣誉称号。
进入和平时期,没有了炮火硝烟的阵地,但随着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军营,官兵们时常面临着腐朽思想侵蚀的考验。连队党支部坚持从传统精神中汲取能量,提出了“昔日人在阵地在,今朝阵地更牢固”的口号,引导广大官兵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2003年,该连奉命执行生产施工任务,全连官兵分散在10多个执勤点上。当时,不少执勤点是岗楼对着酒楼、餐厅挨着舞厅。面对这种形势,全连党员干部始终坚守着革命军人的思想道德阵地。执勤的一年中,先后有20多个上级部门对该连执勤点进行突击检查,每次检查都发现官兵执勤严格、人员在位、秩序正规。
带兵感言
某摩步旅旅长彭京堂:“人在阵地在”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信仰,体现了革命军人坚定执着的决心和信念。这种信念不仅体现在战场,也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筑牢思想阵地、永葆革命本色已经成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岱崮连官兵在纷繁的社会环境面前,历经考验,阵地牢固。这既是他们对传统精神的继承,也是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官兵日常思想行为的具体体现。
忠诚:“青年先锋连”把听党话、跟党走的精神上升到新境界
走进“青年先锋连”――该旅摩步一连荣誉室,眼球一下子就被一封泛黄的中央办公厅来信所吸引。据指导员翟鹏伟介绍,这是连队荣誉室的镇馆之宝。该连先后在1949年和1950年两次给毛主席写信,汇报连队的成长过程并表达为肃清国民党残余、解放台湾而战斗的决心。这封信是毛主席委托中办于1950年8月10日给连队的回信。毛主席为何对一个普通连队如此重视?这还要从连队与党中央、毛主席的不解之缘说起。
该连诞生于1928年5月4日的江西宁冈县砻市,是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创建的。创建伊始,他们就担负起警卫红四军军部和保卫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首长的光荣任务。无论是在五次反“围剿”的鏖战中,还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生死存亡激战中,连队官兵都把忠诚于党作为行动的最高准则,胜利完成了警卫中央机关安全的光荣使命。1935年10月,连队被红一方面军授予“青年先锋连”荣誉称号。
长期战斗在毛主席、朱总司令身边的该连官兵,把听党话、跟党走作为最高信仰,把开展好党的活动作为继承传统的有效形式,把完成好党交给的任务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1939年7月,该连编入八路军115师,挺进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刚进入山东不久,115师师部就被狡猾的敌人盯上,妄图集中优势兵力摧毁师部机关。危难时刻,连队受命在梁山地区阻击敌人,掩护师部转移。面对600多个鬼子和伪军的猛烈进攻,连队党支部在火线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下,党员冲锋在前,先后打退了敌人的11次冲锋,成功地完成了阻击任务。战后被115师授予“梁山战斗英雄连”荣誉称号。
81年风雨历程,81年忠诚于党。这封主席来信成为连队传统教育的活教材,成为一项官兵人人熟记在心的政治任务。每逢新兵入伍、重大节日、大项任务,连队都会组织官兵重温毛主席来信,聆听毛主席教导,以此筑牢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2008年6月,连队一级士官叶荣辉接到了父亲因与邻居发生争执被砍成重伤的消息。各级对此都非常重视,政治部还安排一名保卫干事陪同叶荣辉回家处理此事。就在两人准备出发的时候,连队突然接到了赴青岛执行清理浒苔任务的命令。回家处理家事还是随连队执行任务?叶荣辉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放弃回家,随连队清理浒苔支援奥运的决定。他说:“我相信党、相信政府会妥善处理军属涉法问题。”
带兵感言
某摩步旅政委洪胜兵:青年先锋连从成立之日起,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官兵们把对党忠诚体现在了学习宣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上。只有坚持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才能保持官兵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只有学深悟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使官兵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誓言:“登城首功连”官兵70年誓要永远争第一
走进三连的荣誉室,各类奖状、锦旗和奖杯目不暇接,建连70年来,该连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先后获得569枚金牌,但连队官兵最珍视的还是那面塑造连魂的“登城首功”锦旗。1947年6月,在沧县战斗中,三连与其他6个连队一起担任主攻。在敌人的火力交织下,三连一路浴血,第一个冲到城墙下。可是,云梯被敌人子弹打断了,够不到城头。此时,特等功臣、副连长李国英不顾自身安危,冒着枪林弹雨,用自己的肩膀架起了梯子,毅然把两个战友送上了城墙,为战斗的胜利赢得了时间。
从此,“登城首功”的荣誉一直激励着每一名三连官兵,“见第一就争,夺第一不让”的精神也代代相传。1953年,在抗美援朝秋季防御作战中,三连战士王跃宽在“冷枪冷炮打活靶”活动中创造了20天内用72发子弹击毙10人,打伤7人,打坏敌无后坐力炮一门的最佳战绩。进入和平时期,为进一步培养官兵的“争第一”精神,连队规定,主官交接首先要数一数在职期间赢得多少第一。新进入三连的每一名官兵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参观连队荣誉室,学的第一首歌是连歌《永争第一》,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爱连决心书》,听的第一个故事是李国英的英雄事迹。
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第一成为三连的唯一标准,事事争第一,样样拿冠军,成为官兵们的唯一目标。正是凭借这种高标准,三连全面建设始终名列前茅,连年被各级评为“先进连队”、“达标连队”或“标兵连队”,两次被军区授予“基层全面建设模范连”,7次荣立集体一等功和二等功。
带兵感言
某摩步旅参谋长郑永强:荣誉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崇尚荣誉是军人进取的不竭动力。战争年代,军人的荣誉在于立功杀敌;和平时期,军人的荣誉在于争创一流。三连官兵把“登城首功精神”贯彻到训练场,贯彻到连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样样争第一,事事夺冠军,充分体现了他们对荣誉的崇尚与追求。正是凭借这种传统精神,三连无论是平时训练执勤,还是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处都走在部队的前列。
责任:“爱民模范连”时刻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
1971年,一个军官的牺牲感动了中国。在他的牺牲地山东章丘,方圆百里的10多万群众闻讯赶来为他送行;毛主席亲自签发文件,号召全军向他学习;中央军委授予他“爱民模范”荣誉称号。他就是为抢救落水群众壮烈牺牲的七连排长盛习友。在整理烈士遗物时,大家在他日记的扉页上看到了这样“四句话”:为人民操心最情愿,为人民斗争最幸福,为人民吃苦最愉快,为人民献身最光荣。
战争年代,为了人民的解放,七连官兵抛头颅、洒热血;和平时期,七连官兵牢记光荣传统和我军宗旨,始终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上世纪80年代初,七连驻地宋家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官兵们觉得有责任帮助人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于是连队与宋家庄村建立了军民共建关系。全连官兵齐上阵,想方设法为村民谋划致富之路。在七连官兵的帮助下,不到5年,宋家庄村一举从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
平时倾情服务,“战时”更是冲锋在前。2008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浒苔自然灾害进袭青岛。灾情就是冲锋号。在抗击浒苔的一线,官兵们没有丝毫退缩,任凭太阳炙烤晒曝了皮,任凭海水浸泡泡肿了腿,以平均每人每天打捞一吨半的速度,出色完成了抗击浒苔任务。青岛市领导感慨地说:“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解放军,还是要靠这支英雄的部队”。
带兵感言
某摩步旅副旅长姜魁杰:热爱人民是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革命军人最本源的价值追求,也是每名军人的神圣责任。盛习友舍生救人是热爱人民,连队前辈掩护群众转移是热爱人民,他们的后辈助民致富也是热爱人民。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到什么,只有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才是最大的热爱人民。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只有更好的服务人民,才是对爱民精神的最好继承和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之光 闪耀 光芒 让传统之光闪耀时代光芒 让理想之光闪耀光芒的班会小结 让理想之光闪耀主题班会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