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平【山西高平:发展特色经济壮大优势产业】
发布时间:2020-02-2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特色经济促县域发展 让农民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如何建设新农村?山西省高平市委、市政府站在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真审视高平的经济现状,认识到:只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才能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只有县域经济的不断壮大,才能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作为县级市,高平市制订出推进工业、农业、城市、科教、旅游、生态6大经济板块建设的工作重点,使县域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并呈现出5大特色:
新型工业化。重点抓化肥化工集团化、能源基地清洁化、冶炼铸造规模化、轻工食品多元化。依托高平市优质煤炭资源,打造化肥基地,延长化肥产业链条,生产出化工系列产品。随着“4060”项目、“3652”项目、30万吨甲醇一期工程等一批重量级项目的建成投产,高平市化肥化工基地初具规模。煤炭行业,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了煤炭综合效益。目前,全市已建成3个百万吨、13个30万吨标准化矿井。冶炼铸造行业,围绕建设优质生铁、高中档铸件基地的目标,建成一批大立方、高炉容冶炼企业,对一些铸造业、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技改和扩建。轻工食品多元化,通过开发黄梨汁系列饮料、食醋系列产品、小杂粮方便食品、肉类速冻食品等,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特色服装和床上用品生产能力达到年产300万套(件)。发展起米山医用橡胶、河西手工挂毯、东寨黑陶工艺等一批轻工产品。
农业产业化。生猪基地品牌化是高平市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这几年,高平市实施100万头优质生猪基地建设战略,培育了10个母猪和80个仔猪繁殖基地,实现了生猪品种的优质化;建成10个万头规模的圈猪场、113个千头以上规模的猪场、18个养猪小区,实现了生猪的规模化,规模养猪占到生猪饲养总量的70%以上;通过普遍推广《无公害生猪生产标准》,实现了生猪饲养的标准化,获得了国家无公害生猪产品认证,实现了生猪营销的品牌化。2005年全市生猪出栏达到62万头。
特色城镇化。高平市是全国800多个县级市中首家运用863高科技遥感航拍技术对城市进行二轮总体规划的小城市。城中有绿、绿中有城、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3.8平方米。
基础设施现代化。高平市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太焦电气化铁路、晋长二级公路、晋长高速公路、207国道、曲辉二级公路贯穿其间。在晋城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班车;解决了全市209个村、9.97万人的饮水困难;全市拥有程控交换机容量近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9万户,数据业务用户1.7万户,移动用户9万户,移动通讯基站172座,信息化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文物旅游一体化。高平是山西省文物大市之一,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1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近年来,按照“打造炎帝文化品牌,开发长平古战场”的思路,打造以羊头山为主体的根祖文化、以长平古战场遗址为主体的古军事文化和以七佛山生态公园等为主体的民俗宗教文化的旅游产业格局。与此同时,5年共投资2.8亿元用于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由13.9%提高到18.9%,进入全省“绿色山西”建设12个示范重点县行列,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太行山绿化先进县”称号。
创新理念抓优势产业
重点上大项目,是高平市发展县域经济的一大特色。高平市根据自己的产业比较优势,确立了“依托重大项目强市,依托中小项目富民”的思想,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整合优势资源,将分散的生产要素,转变为集约经营的生产力优势,搭建出高平市经济产业的发展平台。打造了化工产业、铸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产业的“航母”,建设了清洁能源、化肥化工、冶炼铸造、轻工食品、优质生猪、旅游文物等6大基地。5年来,全市累计投资65亿元,新上各类调产项目109个,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7个,一批重量级大项目的建成,改变了全市产业结构单一化的格局。
下功夫招商引资,拉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是高平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主要经验。天脊公司和中化集团合作投资的“4060”大化肥项目的成功引进,不仅解决了原来化肥厂3000多名职工的生存问题,而且带动了其他煤化工产业群的崛起。目前,高平正在筹划三件大事:一是依托当地和周边地区的蚕桑、大麻优势,筹建丝麻服饰和床上用品加工集团,力争“十一五”期间形成200万套服饰和床上用品的特色轻纺产业,带动周边蚕桑生态园建设。二是抓住国家建设三条特高压输变电线路的机遇,引进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战略合作伙伴,投资105亿元,建设4×6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三是引进双汇、金锣等知名企业和品牌,培育百万头生猪加工畜产品龙头企业。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高平市打破旧传统观念,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战略重点来抓,采取“政府搭台、民营唱戏”的办法,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到目前,全市民营企业总数达到6220个,从业人员达7万多人。全市生产总值的40%,财政总收入的58%、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均来自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激活了全市县域经济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从衡量县域综合竞争力与基本竞争力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的分析看,高平市达37.74,在全国县(市、区)中居401位,比2002年前移329位。在山西省119个县(市、区)中,由2002年的18位提升到第9位。现在每年对农村、农业的投资均以几倍或几十倍的速度增加。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随着一批产业向工业园区的集中,市区和小城镇居住人口达到20万人,占到全市人口的近一半。“十一五”期间,高平经过重点推进“一城五镇百村”建设,将形成以市区为龙头,以5个中心城镇为支撑,以100个小康村为基础的特色城镇化体系。
――大批农村富余劳力向企业转移。几年来累计有7万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70%以上来自工业生产和工资性收入。
――新农村各项事业得到长足进步。这几年累计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保等投入近5亿元。新建和改建中小学校115所,完善教育工程,对6.2万名农村贫困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发放住宿补贴近1000万元,被山西省政府授予“两免一补”教育先进市光荣称号。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范围扩大,企业养老和农村保险参保率大幅度提高。
――农民生活更加殷实。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6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4038元,分别比2001年前增长56%和4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21.7%。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1.3和26.2平方米。
(5月29日《经济日报》,作者系该报记者、通讯员)
相关热词搜索:山西 壮大 优势产业 山西高平:发展特色经济壮大优势产业 发展特色经济壮大优势产业 高庙文化是文明起源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