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17-02-0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篇一:刮痧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刮痧》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09文化产业管理 孙吉宇 200904323017
《刮痧》这部电影的背景是经济以及文化都处于现今强势地位的美国。故事围绕许大同一家在美国的生活展开。许大同的父亲刚到美国,等待办理绿卡,许大同和许妻已在美国扎下根,并且许大同在工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则完全是在美国出生并在美国长大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故事开端导演就开始极力渲染许大同在美国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并让许大同在颁奖典礼上很自豪的说:“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爱美国,这里是我的家,我实现了美国梦。”然后又由于许大同的父亲也就是丹尼斯的爷爷给丹尼斯刮痧,而被儿童权力保障部门起诉,并最终法庭判取消许大同的监护权利,使得许大同被迫妻离子散,而后又由于许大同朋友昆兰的帮助,而重新回到妻儿的身旁,而许大同的父亲最后也黯淡离去,回到了北京。在整个影片中无不透露着中西文化的巨大的差异。
罗基斯说:文化是一个群体成员生活方式的总汇。文化产生于人类生活经验的积累,是群体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反映。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定义为“我们思想中集体的、能够把一类人与另一类人区别开来的思考程序”。当文化成为一个区别你我的符号,我们便会因为互相的交流而产生误解乃至冲突。电影《刮痧》只是一个缩影,不管你是愤怒也好,无奈也罢,它却让你不得不去思考: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是根深蒂固的,在美国梦中依然烙着中国魂的印记,不同文化之间难免会因为交流与传播发生碰撞与冲突。
一、不同的方式,同样的爱
火花产生于碰撞,冲突产生于误会,而交流既是文化传播的渠道也是冲突产生的源泉。当许大同在颁奖典礼上踌躇满志说自己已经完全融入美国社会并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时,他却忘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中国魂。丹尼斯与保罗打架时他的干涉便是最好的证明,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当面教子背后教妻”的中国传统观念已经与昆兰“孩子打架一会儿就好了,算了吧”的美国态度背道而驰了。同为教育孩子,大同的“当面教子”、“打是亲骂是爱”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教育传统,却被美国人视为暴力倾向。昆兰认为小孩子打架是很平常的事,大人不必干涉,因为他无法理解大同打孩子是为了给他面子这种奇怪的中国逻辑。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没有对与错,有的只是东西文化理念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为接下来的文化冲突埋下了伏笔。
在崇尚喜怒哀乐不溢于言表,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的中国人眼里,或许会对美国律师要求许大同证明自己爱自己的儿子的做法哭笑不得,然而这就是西方人眼中的法律。法庭之上,哪怕仅仅只是家庭听证会,一切都只讲证据与所谓的公正严谨的逻辑。同样是爱孩子,美国人会没事找事地去保护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关的小孩,并为防止小孩“再受虐待”而忙得“不亦乐乎”。而中国家长却认为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宁可触犯法律也要让爷爷临走前见孙子一面,与警察玩追车来享受父子相聚那片刻的温情······
一组又一组的镜头掠过,我们心中却会有一种难以表述的感觉:同样的爱,不同的表达,冲突却因爱而起。或许我们此时会在心底轻轻地问:到底是哪里错了?跨文化传播的伦理难道只是善良人们的一个虚幻的梦想?美国梦是否会在这场“灾难”中破碎?
并非没有动摇,许大同一度冲动地想同父亲一同回国,却被父亲严厉地斥回。当他鼓起勇气来面对这一切时,便有了简陋的单身公寓中患难夫妻的偷偷约会那令人心酸的一幕。昆兰在半信半疑听了许父的解释之后终于走进了一家中医诊所,亲身感受了刮痧。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文化冲突的坚冰开始慢慢融化。最后儿童福利局连夜撤回控诉,平息了这场闹剧,我们会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冲突产生于误会,需要我们用进一步的交流来消除误会才能彼此释怀。
二、感性的中国文化与理性的西方文化的冲突 许为了给正在申办绿卡的父亲减低罪名因而承认刮痧乃自己所为,当他的外国朋友得知此事后,非常不解。但许的答案只有一句话:‘因为我是中国人。’的确,正因为他是中国人,正因为他受到了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文化根基,从古代的忠君爱国,为君献身,到今天的见义勇为。无不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中国人将这种牺牲视为一种光荣,并由此在许大同身上得到了充分得体现。为了父亲申办绿卡,不惜自己承担罪名,无私的自我牺牲。去换取父亲的平稳,安康。
如果说上面那件事反映了中国人文的思想,那么这件事则充分体现了美国的人文思想,当许在一次与家人共同出席的公众场合上,由于儿子的顽皮,使许的外国朋友很是尴尬,许理所当然的“教育”了儿子,但后来他的外国朋友却认为此事足以表现出许对儿子的漠视。但当许搬出中国的理论“我这是为了你的面子,为了不让你难堪,才教训了儿子。”解释时。外国朋友瞪大了双眼惊呼道:“你的儿子跟我的难堪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为了我而打你儿子?”这句话无疑将美国的人文思想状况体现无疑。这与美国自身的历史背景有关,由于美国的发展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的,从一开始收欧洲的文艺复兴及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倡导人性的自由及平等。所以他们认为,即使是儿子与父亲之间,也应是平等相待的,而不能因为父亲的意愿去左右甚至去伤害儿子。
看来,根本没有谁对谁错,正是因为彼此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联系当今,中,美两国对人文主义的认识,都有着不可否认的的优点,但却也同时存在着缺点。作为中国,正由于伟大的牺牲精神,而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关爱,和彼此间的付出。但也恰恰因为牺牲精神的偏激效果,而使人有时不能平等的对待他人,使有时的牺牲建立在并非自愿的基础上。正如许为父亲牺牲时所体现出人性伟大的一面,但他也在对儿子的“强制”牺牲上则充分暴露出这种精神的偏激效果。
再看美国人文思想,从美国人民思想深处所体现的那种**平等的观念,深深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绝对平等的。即使父亲对儿子也绝不能强迫其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从而解放了对人性的束服,从而也使的现今的美国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创造力的国度。但也要清楚的看到,也恰恰是因为美国人民的平等思想而导致了美国社会中亲情的淡化以及凝聚力的降低,这也恰恰成为美国社会的一处弊端。
刮痧事件,只是两国文化差异的交叉点,也只是这种差异的载体。在现今,尤其是中美两国关系的恶化,使许多人看到事物无法理智地去处理,而被感情所蒙蔽。
三、从“刮痧”开始到“刮痧”结束
电影以美国人不了解刮痧为冲突展开故事情节,最终以昆兰亲历刮痧来化解了这场闹剧。从“刮痧”开始到“刮痧”结束,影射出的是东西方对对方文化的无知。
首先是美国人对中医的无知,中医虽不如西医来得那么直接透彻,然其几千年的历史足以印证其博大精深与科学实效。从美国法官在听许大同解释“七经八脉”、“气出丹田”时的一脸雾水,到大同的律师让他放弃证明刮痧的无害性,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无知,东西文化隔阂之深实在让人叹息。其次是大同对美国法律的无知,虽然原告律师的强词夺理,甚至故意歪曲亵渎中国传统文化等在法庭上的一系列行为让人忍无可忍。然而大同的恼羞成怒也是极不可取的,因为那是在法庭,在西方人心中神圣的法庭只有辩论与证据,冷静的法官是不会顾及个人的情感的。大同的失态不仅于反驳对方无济于事,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当两种无知碰撞在一起时便产生了文化冲突,而一再的误解便是造成这种冲突最深刻的根源。
影片的最后以昆兰的亲身感受刮痧来结束这场闹剧,表现出一种因果关系:事由刮痧起也应由刮痧结束。这是否也意味着我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需要亲身的体验,对与错,是或非都不是凭固有的直觉来判断,否则只能导致不断的误解,最后走向文化的冲突。我们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消除文化冲突需要平等与理解,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四、小结
也许你会觉得《刮痧》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误会,仔细一想,这却并非偶然,其实从一开始双方的立场就不是平等的,每个人都以各自所固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否定对方,从而导致矛盾的不断累积。与人相处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你不理解我我不理解你,并且双方仍各执一词,争辩不休。即便最后当昆兰兴奋地告诉简宁大同无罪这个好消息时,我想他也未必就能理解当简宁得知丈夫无罪,大同爬上9层楼与家人相聚——这对患难夫妻内心的复杂情愫。然而最后的最后,在一种理解、尊重与认可中,大家都得到了平息。
《刮痧》展现的是一个视角,让我们见证了一次文化的碰撞、冲突与融。从影片开始简宁为培养丹尼斯说英语的能力而坚持在家说英语到片尾大同和简宁教丹尼斯说:“北京”、“长城”,这恰是一种强烈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的体现,沉浸在美国梦中的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中国魂。
文化冲突会因为文化碰撞而永远不会消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就没有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文化正处于一个大交融,大汇集的状态,我们只有在承认相互平等的前提之下,通过相互沟通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只有做到了求同存异,才能使多元文化共存和发展有一个更加和谐和宽松的环境。而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正是通过研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来发现矛盾与误会,从而寻找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共存。在美国梦与中国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人类终能受益于多元文化的融合。
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篇二:从《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
[摘要] 由两种社会观念的价值观趋向的不同来解读《刮痧》这部电不同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 文化差异,亲情,道德观,法律观
[电影简介]
《刮痧》这部电影的反响很强烈,自己也是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了,但是这种文化差异的故事还是让我感动不已。在网(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上也有许多关于这部影片的评价与介绍,它是一部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反映了华人在国外由于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使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感人故事。导演郑晓龙早前就曾经执导过以美国华人生活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引起强烈反响,此次由香港演员梁家辉、内地女演员蒋雯丽、人艺老演员朱旭共同出演的电影《刮痧》,同样也反映了海外华人的生活,但将主题集中在了反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不理解上面,引起了更多海外和国内华人的注意力甚至是共鸣。有评论认为该片从叙述方式、立意、节奏和制作质量上都非常“好莱坞化”,但此片确实是一部能够引起人们反思,并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国电影佳作。
[解读]
1、文化差异的定义
要谈文化差异,就不得不简单了解一下文化的含义,霍夫斯坦特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因此,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和工作,从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在影片中这种思维的不同,以及相互的不了解造成了许多的误会。
2、《刮痧》中亲情的道德观与法律观的冲突
“父亲爱儿子,天经地义,竟还要证据,这是什么道理。”许大同的这句话勾起了无数观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在影片中这对中国夫妻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处
事方式就已经与美国的文化产生差异,“打是亲骂是爱”这也体现的了中国人对孩子的教育与美国的不同,虽然这对夫妻竭尽全力的试着融入美国的文化生活,但是,还是由于种种误会使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而最终通过爷爷对孙子的刮痧使矛盾激化。但是就我个人认为,美国人对儿童的法律照顾不如说是他们对自己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也可以说成是美国这种文化所造成的,一个朴朴素素的亲情应该是纯真无邪的,不应该有任何的法律所束缚,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大肆对人权的呼吁,使人们渐渐忘去了,爱,来自家的爱。而在东半球的中国应该说成是道德观念上的爱,却被“残忍”的加上了法律的符号,那种本来只应该是人性的东西逐渐的变的“商品化”,人们骨子里的东西被渐渐压制住了,虽然这么说也许是对美国文化的误解,也许是一个东方人的不合理的观点,但是,我自己觉得这是客观的评价,人权需要保护,但是这种严厉法律观念会渐渐使人们觉的这么做是被约束的,人们的想法就可能认为不违法就好,而真正的亲情体现就会渐渐消失,美国人相当崇尚个人主义,东方社会 则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及有影响力的分别。美国人崇尚个人特质的例子很多,父母较少伸手干预子女的发展。 这是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对于评论来说是应该值得理解的,所以在美国生活着的中国人会有很多的不方便的但是在电影里的美国人为什么不能从中国的文化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呢,这也是自己只是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所造成的也是《刮痧》问题冲突的主要原因。
3、《刮痧》中体现的文化“代沟”
“别人种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声招呼摘来便吃,当人家制止时,他不但不听劝阻,而且还大打出手毁了人家的桃园。别人辛辛苦苦炼好的丹丸,他拿来就吃,还把主人打得头破血流,临走还毁了人家的制作车间——像这样一个野蛮顽劣的猴子,竟然被许大同在电子游戏中描绘成英雄......”——在电影《刮痧》中,控方雇佣的美国律师在法庭上这样描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用以证明移民美国的许大同有暴力倾向。这是影片中让我最忘却的地方,当看到这里的时候,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不知这是否是导演的刻意要求,但是,这段文字的陈述让人心里好不舒服,从演员的感情色彩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化无知??。同样也体现了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是多么的值得交流,从而减少这种误会的发生。
而对于徐大同夫妇来说,也只是片面的认为这种文化的互相融入很简单,却忽略了文化差异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汇,在这对父母的遭遇中,文化差异聚焦于对公私领域的划分。在他们以及很多中国人看来,如何对待子女是家庭内部问题,即使发生冲突也只通过互相的交流来解决,而在美国,家庭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一样受到公共权力的监督,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权利并不绝对,被认为行为失当的父母很容易会遭到法律干预,甚至可能被剥夺亲权而代以全面的政府监管。尽管选择了在美国抚养子女,但这对父母对这种文化差异以及相关的制度差异却缺少思想准备,忽视了其抚养方式遭到法律审查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了这场风波。
4、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需要对文化差异的正视
由于处于同样的文化中,我们很容易理解这对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包括其对学习成绩的重视,时间管理的苛刻,乃至溺爱与强制交织的失措,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家庭关系应该有所调整,也可以接受外部的帮助,但远没有糟糕到要隔绝亲情的程度,后者不符合所有家庭成员的利益。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他们对误入司法程序的惶恐。对他们来说,这种程序在文化上异己、在力量上无法抗衡,它的启动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危机,遑论为应对它必然付出的经济和心理成本。而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家庭矛盾的性质就被改变,并且由于缺少对可谅解细节的同情,矛盾的严重性也被夸大,非人性化的处置也许将制造一个看似合理但却对所有当事人意味着灾难的后果。也有影评人这样评价到——法律的宗旨应该是保护权利而不是制造悲剧,一个没有得到及时终止的误会如果真的导致家庭离散,这样的荒唐无法用文化差异来谅解。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公共权力的边界都是最值得警惕的问题之一,具体到这一事件,考虑这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宽容其家庭矛盾的特殊性,尊重父母和子女的共同意愿,应该是防止误会发展成悲剧的出发点。毕竟,这样的移民家庭应该学习和适应文化及制度的差异,但不应因此受到过度惩罚。当然这也让我们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问题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罢了,要将其重视起来,从而更有效改善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问题。
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篇三:从《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
------------------------
--
--------------
线
---
--------
-------
------
- -- - --
- --
- --
- --
- -
订
-号-
--学- --
- -
-
- -
--
-
--
-
--
-
--
-
---名---姓-
-
-
--
-
-- -
--
-
装
--
-
--
-
--
--
-级--
-班-------
-------
-----
--
---------- 1 -
2
3
4
5
相关热词搜索:刮痧 文化差异 看中 刮痧中美文化差异英文 刮痧中的中美文化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