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摘抄

发布时间:2017-02-0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项羽本纪摘抄篇一:成语摘录

传檄(xi)而定:发一纸檄文就可以征服,谓己方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以轻易战胜对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传檄:传递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谓陈仓之战事。所谓明修栈道,即派人公开修复褒斜栈道,把三秦王的注意力引向秦岭东段;所谓暗度陈仓,即远远地绕开已经烧毁的褒斜栈道,西出故道,以迂为直,突袭陈仓,复归咸阳。后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韩信道:“阎君在上,韩信一一告诉。某受汉王筑坛拜将之恩,使尽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汉王定了三秦。”(元)尚仲贤《气英布》:“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明修栈道:《古今杂剧·韩元帅暗度陈仓》:“信曰:“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计,必然排兵在栈道把守。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

暗度陈仓:度:越过。陈仓:古代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关中、汉中之间的交通要道。《三十六计》一书将“暗度陈仓”战法列入“三十六计”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臣以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后常用“暗度陈仓”比喻秘密进行的活动。

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指韩信击败魏王豹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fou)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韩信这一站法被《百战奇略》一书列为“远战”法则。

木罂渡军:见“临晋设疑,夏阳偷渡”。(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一)曰:“木罂者,缚瓮罂以为筏。瓮罂受二石,力胜一人。瓮间容五寸,下以绳勾联,编枪其上,形长而方,前置筏(或做版)头,后置稍,左右置棹。”韩信破魏这一奇妙的渡河方式和突然袭击的战术,被《百战奇略》一书列为“水战”法则。

背水一战:韩信攻赵,在井陉口背水列阵,大败赵军。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后以“背水一战”

比喻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也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作最后一次努力。

背水战、背水仗:背靠着水作战,后无退路,比喻决一死战。

背水阵、背水陈:背水列阵。《尉缭子·天官》:“按天官曰:“背水陈为绝地,向坂陈为废军。”后以“背水阵”比喻处于死里求生的境地。

拔帜易帜、拔赵易汉、拔帜树帜、拔赵帜易汉帜、拔赵帜立赤帜:谓汉军拔赵帜易汉帜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所出奇兵两千骑,共侯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两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后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拔帜传餐:谓韩信背水之战事。拔帜:指汉军拔赵帜易汉帜。传餐:传送食物。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令其裨将传飱,曰:‘今日破赵会食。’”

人自为战、各自为战:人人自动进行殊死战斗,形容人人拼搏奋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后以“人自为战”比喻个人独立工作。

置之死地而后生:谓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先声后实:谓声威在前,武力在后。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锋不可当:犹言势不可当。《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合,未合。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

囊沙壅水:谓潍水之战韩信智胜龙且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盛沙以壅水上流,引兵半度,击龙且,祥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沈沙决水,半渡而击:潍水之战中,韩信利用敌人实行“半渡击”的作战原则,以沙囊壅水,引军半渡而击,先佯败而退,以诱敌半渡,导敌就范,而后决水,分割歼敌,一气呵成,制敌于死命。见“囊沙壅水”。《百战奇略》一书将韩信“沈沙决水,半渡而击”战法列为“水战”法则。

沈沙决水: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沈沙决水,拔帜传餐。与汉汉重,归楚楚安。三分不议,伪游可叹。”

半渡而击,半济而击:谓渡河作战乘敌人尚未全部渡过河时进攻他们。

十面埋伏:言韩信垓下击败项羽事,后以“十面埋伏”谓设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前汉书平话》卷中:“垓下聚兵百万,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里山前,信定十面埋伏,逼羽乌江自刎。”自明代后期有琵琶大曲《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楚汉》流传至今。以垓下大战为主题,用琵琶演奏,表现古代战场上千军万马震撼山岳的声势。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汉书·高帝纪》曰:“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多多善:比喻越多越好。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韩信将兵,多多益办、多多益办:同上,语出(明)王世贞《艺苑厄言》(卷三):“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此时化工造物之妙,与文同用。”

韩信用兵,愈少愈精;韩信常常以劣势兵力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在兵力、物力或天时、地利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韩信总是敢于决策,敢于行动,每每以弱胜强,大放异彩。因此,民间又有“韩信用兵,愈少愈精”俗语流传。

一饭千金、千金一饭: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又载,韩信为楚王时,“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后以“一饭千金”泛指受人之恩而给予重报。千金:汉承秦制,一斤金为千金,值一万钱。

一饭之恩:见“一饭千金”。比喻微小的恩德。韩信少年贫困,曾钓鱼于淮阴城下,接受漂母增食。韩信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受封为楚王,不忘一饭之恩,酬谢漂母千金以报前恩。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清)曹雪芹《淮阴怀古》曰:“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定位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晨炊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谓早餐时间很早。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昌亭之客:谓南昌亭长的食客。《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后以“昌亭之客”借指怀才不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昌亭旅食:见“昌亭之客”。指韩信寄食南昌亭长处,借指怀才不遇而不得不寄人篱下者。

胯下之辱:从胯下爬过的耻辱。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后以“胯下之辱”指胸有大志的人能屈能伸甘受小辱。

胯下蒲伏:语出(宋)秦观《人材》:“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气克斗牛、气吞牛斗:形容气魄很大。语出(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千金记·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云,气克斗牛,怎肯与他年少成仇。”

执戟之郎、执戟之臣:《续汉书·百官志》曰:“凡郎官皆主更执戟。”秦汉郎官中有中郎、侍郎、郎中等,负责执戟宿卫殿门,故称执戟郎。《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谢武涉曰:“臣事项王,管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后以“执戟之郎”比喻地位卑微。

解衣推食: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别人穿,把自己的食物给别人吃,形容对别人极为关怀,慷慨赠人衣食。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意为汉王刘邦对韩信恩信有加,甚至将自己的衣服脱给他穿,将自己的食物退给他吃。

解推之恩:见“解衣推食”。用以形容恩惠之深或慷慨地给人以帮助和关心。语出(清)程鸿诏《淮阴钓台歌》:“漂母一饭酬千金,解推之恩宁轻捐。”

言听计用、言听计从、言听计行: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乡利倍义:趋向私利,违背正义。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修武高眠:指刘邦诈称使者,袭夺韩信、张耳印符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脩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项羽本纪摘抄篇二:经典名著导读测验

经典名著导读测验

一、选择

1.下列不属于传统神话的是( )

A.自然神话B.开辟神话C.史诗神话D.英雄神话 2.下面那一项不属于自然神话( )

A.女娲补天B.女娲造人C.精卫填海D.仙山的传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奴隶社会按朝代排列应该是商、夏、西周、东周、春秋 B.三国之后先是东晋,后是西晋 C.先有东汉,再有西汉

D.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朝代主要是唐、宋、元、明、清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李白又名李太白 B.杜甫人称“诗史”

C.王维是山水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D.“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5.对于下列人物,说法正确的是( ) A.孔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B.项羽最后是被人杀死的

C.秦始皇既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也是一位残暴的皇帝 D.诸葛亮的成名战是“赤壁之战”

6.下面哪一部作品不属于“四大名著”( )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金瓶梅》D.《水浒传》

二.连线与归纳

1.请将下列相关名词连线

《西游记》施耐庵《林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罗贯中《武松打虎》 《水浒传》曹雪芹《三英战吕布》 《三国演义》 吴承恩《三打白骨精》

孔子 《史记·项羽本纪》焚书坑儒 秦始皇 《资治通鉴》巨鹿之战 项羽 《论语》 三顾茅庐 诸葛亮 《三国志》 因材施教

2.请将下列人物进行归纳(可以重复)

柳永辛弃疾王昌龄杜甫王维 李清照 高适 苏轼 孟浩然苏洵苏辙李白 岑参白居易

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诗中山水诗的代表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诗中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最伟大的三位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合称“__________”

三、填空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历史朝代中你熟悉的人物及故事名称(各写一个,不需要相关联) 商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是_______时期的人物,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著名思想家和_______家,他的言行主要见于语录体散文集《______》以及司马迁的《_______》

5.项羽,著名军事家,是“________”派代表人物,自称“________”,成名战是_________,同时也是史上唯一有记载的“_________”武将。

四、诗词赏析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用自己的话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翻译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五、小作文

结合你之前看过的故事或名著,先进行整体概括,再写一段感受,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用词中的一个字来表现作者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有七个叠词,请找出来,并摘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李清照

2

项羽本纪摘抄篇三: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上册 语文 教 案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二.整体感知

A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B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a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b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c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C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三.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四.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五.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六.教师小结

《(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项羽本纪摘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七.作业

1.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2.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的知识,写一则校园新闻,注意新闻的结构和要素的完整性。

补充: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注释】

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本句是说南京突

然遭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这是修辞上

的所谓“双关”。

虎踞(jù巨)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见《太

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

在今南京市西。

慨(kǎi凯)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秦朝末年,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葛洪《神仙传·麻姑》)。

【题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2.芦花荡

教学目标:

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课前准备:

1、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暑期电视剧《小兵张嘎》讲起,引入新课。

二.作者及白洋淀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四.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A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五.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六.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七.作业:

1.作业本第一课练习题。

2.摘抄本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仔细体味。

3.蜡烛(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3、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4、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么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看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么或讲述什么的,那么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4、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

4)课后练习三。

6、那么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三.作业:

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2.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

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么?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5、那么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

6、那么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么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么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么?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么品质?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三.作业:

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5.亲爱的爸爸妈妈(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所包含的动人感情。

二.整体感知

A、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B、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四.研读赏析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相关热词搜索:项羽 本纪 摘抄 项羽本纪赏析 项羽本纪翻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