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纳粹党_国外共产党生存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第88个生日。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593.1万名,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7倍。88年来,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独特且让世人瞩目的道路。与此同时,国外共产党的命运则历经风雨起伏,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处境
活在资本主义
心脏里的美国共产党
★那群“心怀理想”的人
纽约曼哈顿区23街有一栋普通的八层楼,和对面大名鼎鼎的切尔西旅馆相比,它显得毫不起眼。在这个资本主义心脏地带,它是一个心怀“异志”之地――美国共产党总部所在地。
美共的办公室没有马恩的巨幅画像,只有墙上的几幅普通工人的黑白照片,显示出这个办公室所代表的阶级及其政治纲领。
办公室正中,用玻璃隔出一个会议室和为数不多的几间小办公室。其中一间,正是现任党主席山姆?韦伯(Sam Webb)的办公室。
美共总部刚经历了6月底一个繁忙的周末:25位来自全美各地的骨干党员和共青团员,在纽约总部办公室,进行了两天的党校学习。
更重要的事情是洪都拉斯的军事政变。纽约当地时间6月29日下午,美共派出代表前往联合国和洪都拉斯领事馆抗议。而谴责政变的英语和西班牙语声明,更是一大早就在网站上挂出来了。
90年历史,17名全职工作人员,10名全职志愿者,2000名骨干党员,这是今天美国共产党的概貌。
美国共产党一条奇特的规定是:所有员工,从党的主席到普通工作人员,无论年龄、党龄、学历和职务,全部领同样的薪水,并且自2001年以来没有涨过工资。
没有官职,缺乏收入,不确定的未来。即使对于许多美国人而言,他们是一群奇特的存在――在象征资本主义最高成就的纽约,这群月收入两千多美元的中低收入者心怀理想,每天经营着一个看似遥远的红色梦想:要在资本主义的大本营美国,和平实现社会主义。
★守卫者
美共主席山姆?韦伯中等身材,花白头发,上唇留着短髭,看起来和街上的普通美国人无异。
山姆今年64岁,是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全职为美共工作也有32年。他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在纽约布朗克斯区拥有一套合作公寓(即公寓楼内所有单元用户集体拥有楼房产权,每位住户只拥有股权,而没有产权,售价相对产权式公寓要便宜很多)。作为美共的高级干部,他没有专车乘坐,每天坐地铁上下班。
和很多当年的美国人一样,山姆在上世纪60年代投身各种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从民权到反战,一直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分子。
“当时的年轻人都希望能够进行激进的变革,有什么比马克思主义还要激进呢?”从23岁起,山姆几乎每天把闹钟设到凌晨两点,醒来后读两三个小时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然后睡上几个小时,再起来上班或者上学。
他坚持了9年,读完了所有的马克思著作和大量马列主义的相关书籍,然后顺理成章加入共产党,从康涅狄克州的普通党员,到密歇根州党委书记,最后被选为美国共产党的全国主席。
他继承的是美国历史悠久的社会主义精神传统。
1891年,美国在劳工运动中诞生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美国社会党。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列宁的号召下,美国社会党的左派――相当一部分是深受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德国移民――于1919年正式成立了美国共产党。
从最初的建立地下组织,为劳工争取权利和反对种族歧视,到后来组织人民战线,美共在经济大萧条年代迅速成长,在二战前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党员最多时达到7.5万人。
但内部的分裂,加上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在美国盛行,美共党员人数急剧减少。美共和苏联的密切联系,亦令一些反共人士高度恐惧。反共人士渲染共产党已渗入到政府和舆论界内部,许多著名人士如演员查理?卓别林和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等,被指控为向苏联透露机密和为苏联充当间谍。
对美共最大的打击是在1990年前后。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东欧一夜倾覆,美共内部出现分裂,党员人数锐减为几千人。
而作为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守卫者,山姆在他40年的经历中,也见证了美国共产党的历史低谷。面对美国厚重的反共氛围,山姆这群人仍然在守卫着他们的信仰。
★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山姆的带领下,美共既坚持以往的一些原则,同时又在一些方面“与时俱进”。
美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具有美国特色,反对垄断,反对种族主义。而现在,“我们理想的社会是人人有工作、享受医保、接受良好教育等,这样的社会主义理想活在美国民众心里。”
美共同样声称要建设“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们坚持“民主集中制”,但更加强调“民主”的一方面。
如今,他们的党章号召“和平演进到社会主义”,已不再强调暴力斗争。
他们认为美国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障碍不是政治体制,而是经济体制。金钱的力量扭曲了政治体制,他们希望金钱淡出政治,为经济体制注入民主。
他们欢迎教徒加入党组织,声称马克思主义不反对宗教,只反对宗教右翼。他们的党员中有牧师和地方上的宗教领袖。
经济危机为美共提供了一些新机会。不少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美国经济和社会的隐患,开始寻求不同的模式。今年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美国人还是倾向于资本主义,但是有2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更认同社会主义,还有2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确定哪种制度更好。
这让山姆感到欣慰。他说,在反共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进步。
山姆说,现在美国右翼甚至认为,不应该再用“社会主义者”这样的词来指责对手,因为这个词听起来已经不那么负面了。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美共提供了新阵地。美共在Twitter和Facebook网站上都有自己的账户和小组。他们还有专门的多媒体制作小组,把美共的新闻和方针制作成视频,直接上传到Youtube网站。
★信之则来,不信则走
和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一样,美共也没有严密的组织;但是另一方面,美共完全以信仰维系和凝聚全党。
因为入党容易,人们也能够随时退党。
不光美国共产党员的流动性很强,党的总部对各地分支组织,也都没有直接的管理控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刘建飞记得,作为党主席的山姆,甚至说不准确党员的具体数字。
对于一个人来说,思想和信仰是很难强迫的――再严密的组织程序,也圈不住个人信仰。美共来去自由的入党方式,决定了最终留在党内的党员们,都是信仰相对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
党费只是美共收入的很小一部分。目前美共每年运营经费约110万美元,主要来自房产收入。上世纪70年代,美共购入这栋曼哈顿中心区的八层办公楼,当时还不到100万美元。三十多年来,这一带已经成为文艺界、小资人士的聚集地,饭馆、酒吧、画廊、电影院和剧院一家挨着一家,房子的市值也早已翻了一二十倍。美共留了三层作为办公室,另外五层出租,“以房养党”。
单靠房租收入还不够,美共经费的另一个来源是募集捐款。每年他们都会举办筹款活动,近年来甚至吸引当地的议员出席。
目前,美共正在努力将他们的工作重心由意识形态的宣传转向实际。在一些工业城市,当地党组织正着力恢复他们与劳工运动的关系。他们支持工人罢工,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
他们最基层的党组织是俱乐部,各地俱乐部经常举办烤肉聚会,党员和非党员们都可以参加,大家在聚会上随意聊天,讨论马克思主义、大选形势以及各类社会问题。
同样,美共党员也可以参加其他党组织的活动。伊莲娜说,“党员在很多工会、社区组织、妇女组织中都很活跃,甚至担任领导职务。我想,我们的党员在政治上肯定比普通的美国人要活跃很多。”
在山姆看来,美共的这些措施都是必须的。“现在我们不可能再用苏联的那一套来搞社会主义,我们必须重新理解和规划社会主义。”
英国共产党:12英镑党费
英国共产党(以下简称“英共”)最近遇到的麻烦事,是关于党费的。党费提高到了每月12英镑,同时党员们被要求通过银行划账交党费,结果党员数量下降到了780人。
“这成了我们招募党员的一个障碍。”英共国际秘书John Foster博士对记者说,“但我们需要党费来运转,我们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英共拥有全球唯一一份英语的社会主义日报《晨星报》,不过除此以外并没有自己的产业。
英共1988年从大不列颠共产党中分离出来,后者成立于1920年。二战后期,其党员人数达到过5万。现在绝大多数党员都有高中学历,其中35%大学毕业。大多数人是工人、记者、社会工作者、老师和公司里的白领职员等等,收入基本依赖工资。
好在英共党员们逐渐习惯了新党费办法,党员人数重新实现了增长。“一年当中有不少老党员去世,所以新党员实际增加了10%。”John Foster说,“这是一个很健康的速度,虽然同时也意味着我党的成长并不快。”
不过,从深层次上影响了英共的发展道路的不是党费,而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苏东剧变。撒切尔夫人的“去工业化”改革,把英国的发展重心放到金融业,令矿业和制造业逐步萎缩,而英共和许多其他左翼政治力量失去了最重要的群众基础“工人阶级”。而苏东剧变后,“大家觉得社会主义似乎不是答案了”,“我们一度很难稳定局面”,John Foster说。
所以,英共在上世纪后20年,流失了不少党员。“我们想要夺取工运领导权也困难很多。”John Foster说。
但是对John Foster来说,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他坚定的信仰。
事实上,如同很多西方国家的共产党一样,英共并不再以暴力推翻政权为纲,更多的,他们思考党内的改革,联合其他左翼力量,谋求持续的发展。
1998年,就如何联合党外力量的问题,英共内部产生了激烈的分歧。时任党的总书记的Mike Hicks的意见受到党内多数人的反对,被认为不再适合总书记的职位,因此John Haylett以较大的优势当选新任总书记。
当时《晨星报》的管理层却大多支持老书记Mike Hicks,反对新任总书记,引发报社员工罢工,持续两周,直到报社管理层承认错误,重新服从英共执委会。
“所以我们现在更加强调集体领导。”John Foster对记者说。英共每两年召开一次党代会,党代表无记名投票选举执委会,而总书记向执委会负责。具体而言,如果执委会认为总书记的决策有误,可以否决。
印共(马列):永远革命
印度共产党(马列)解放派(以下简称“印共(马列)”)总书记Dipankar Bhattacharya称自己为“全家唯一的职业革命家”。他用了两个词概括他自己和他的党:永远革命。
该党认为,印度的工人阶级是革命先锋队,但同时占据印度人口最主要部分的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因此他们拒绝任何企业的捐赠,也因此Bhattacharya总书记言及在印度西孟加拉执政多年的印共(马列)最近选举失败,就归因于印共(马列)“采取了资本主义发展措施为国外企业强行征地,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和反抗”。
有意思的是,印度共产党的各个派别,其历史与现实,都深刻地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影响。
2007年,印共(马列)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决议》,专门用一个章节研究中国,分析了中国经济改革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该章节标题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事实上,1962的中印纷争导致了印度共产党分裂成国际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中间主义者三派。国际主义者认为这是一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因此支持中国。他们之后与支持印度的民族主义者们分道扬镳,独立发展成印共(马列),也是印度目前最大的共产党,长期在西孟加拉等三个邦执政或参政。
印共(马列)的办公室里,悬挂着马恩列斯毛等领袖的画像。他们确立了党最重要的三条原则,分别是: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Bhattacharya一直觉得毛泽东是最成功的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一些概念和理论分析,面对各种具体环境,需要具体的运用,毛泽东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对记者说,“他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分析,对我们现在的处境很有指导作用。”
澳大利亚共产党:“建设社会
主义将是一场漫长的历史斗争”
“马列主义的各个方面对澳大利亚的国情来说,都具有现实意义。”澳大利亚共产党(以下简称“澳共”)总书记Hannah Middleton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不‘修正’我们信仰的理论,我们会把它应用到日益加剧的人民与跨国公司的斗争中去。这场斗争在澳大利亚和全世界来说都很突出,其核心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Hannah Middleton说。
今年2月,Middleton接任澳共总书记。在采访中,她极力避免谈论自己,始终强调澳共是集体领导,她只是其中一员。
有意思的是,在与记者来往的每封电子邮件末尾的签名前,Middleton都要加上“in solidarity”,意为“团结在一起”。
在 Hannah Middleton看来,澳共的长期目标为“从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权力并在澳大利亚建设社会主义”,重点是“朝有利人民的方向重建经济和政治生活,挑战和限制大资本的财富、权力和它们的所谓‘权利’”。
Hannah Middleton认为,现行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弊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澳共现阶段将在现行政治体制下进行斗争,会满足于有限的成绩,但仍然着眼未来赢得政权建立新型政府。
“我们认为新政府必须对大公司进行实质性的遏制,增加人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民主权利。”Hannah Middleton特别强调。
不过,“从资产阶级统治阶级中夺取权力并在澳大利亚建设社会主义将是一场漫长的历史斗争,一个反帝国主义、反垄断的政治联盟赢得政权只是第一步。”Hannah Middleton对记者说。
相关热词搜索:共产党 生存 国外 国外共产党生存现状调查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中国80后生存现状调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