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技巧初探 [中国对外报道技巧初探]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闫晓虹:中国新闻社主任记者、中国时装评论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对外报道的根本点是让世人更好地了解中国      尽管中国的对外传播报道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宣传色彩,同时也肩负着捍卫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使命,但它更是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一种中介,故此它必须要依照新闻的基本体例和法则,充分体现新闻的价值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巧妙地达到介绍中国巨大变化、树立中国良好大国形象的效果,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塑造和谐友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增强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环境竞争中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着实令世人瞩目,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和中心。有关中国的新闻业已成为国外新闻媒体报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抢发新闻,国外各大报刊、通讯社、电台及电视台等都纷纷向中国派驻大量记者。反观中国,对外传播的声音在多元化的世界新闻传播格局中却显得有些微弱和不足。
  跨国、跨地区、跨文化的对外报道的根本点是让世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而一些西方媒介所报道的中国,常常充满了“傲慢与偏见”,久而久之它们在国际舆论中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权威调查显示,尽管目前中国媒体的对外报道工作已取得初步成就,影响力也得到提高,但整个国际舆论环境依然呈“西强我弱”的态势。统计表明,美国等西方各大媒体覆盖了世界近九成的新闻传播,其发布的信息总和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百倍。此间专家称,二十多年前美国有六成的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发生了巨变之后,这个数字仍没有多大改变。据分析,形成这种不利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对外传播还远没有在国际上发生应有的重大影响。
  故此,如何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及时、公正、客观、有效地报道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主动扭转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偏见,这已成了目前摆在中国对外传媒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摸清海外受众的基本脉络
  
  我们通常所说的对外报道对象(受众)主要指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尤其是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更与国人有较大不同。同时,目前境外数千万华侨华人中的很多人已进入所在国的主流社会,有些还成为社会精英,很多外国人常常通过这些华侨华人来了解当今的中国社会。而当今的一些对外报道不符合海外受众心理,大力鼓吹的正面报道却带来负面效果。对外报道往往抓不到海外受众的新闻兴奋点,反而要连篇累牍地给他们提供一些并不感兴趣的东西。此外,在进行对外宣传报道时,国内一些新闻媒体由于习惯使然不自觉地充当起严肃的代言人,忽略了国外读者的判断力及感知力,喜欢兀自生硬地讲解和阐述说明,把一些大道理强加于人,令人反感。国内有热点问题及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报道往往不能及时跟进,新闻时效性较差。对于一些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国内的新闻记者远没有做到敏锐、及时和准确。这样一来就会渐渐丧失对外报道的主动权。
  现今,中国对外报道主要面临两大任务,其一是向海外介绍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状况,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现状,中国的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等。其二是介绍中国的观点,包括党和政府在重大国内国际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政策。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新闻究竟该如何大张旗鼓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呢?
  对此,专家强调指出,首先要摸清对外传播的对象――海外受众的基本脉络,只有这样发出的报道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而依据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只有适应受众的需求和接受习惯,其传播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若使对外传播取得真经,就必须密切贴近海外受众,要像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那样去了解、吃透海外受众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加强对外新闻报道的时效
  
  权威调查显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各国对中国新闻的需求量也相应大幅度增加。海外受众对中国最感兴趣的问题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中国新闻,特别是重大突发性事件和焦点新闻。然后是和中国有关的重要国际新闻,包括中国与美、欧、俄、日的关系。此外,那些虽不直接涉及中国但影响巨大的国际事件也是其关注的热点。专家指出:对这些重大国际新闻进行及时、客观、公正的报道,可使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界的地位得到增强,影响力得到扩大。
  1987年中宣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社联合发布的《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现今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意见认为,要加强新闻报道(特别是对外报道)的时效,与西方舆论争夺读者、听众、观众,以“先发制人”为主,以“后发制人”为辅。其次,主动触及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对于国外议论较多的或国外读者关心的中国国内问题,以及西方报刊、电台对中国国内重大问题的歪曲宣传,不要回避,而要经常研究并及时组织有针对性的对外报道,释疑解惑,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正确了解。第三,在正面报道为主的前提下,对外新闻报道也要有批评报道,提高中国新闻报道的可信性,同时要注重社会效果。第四,增加国务活动报道的透明度,避免外国新闻机构捕风捉影。第五,对内报道和对外报道同时并重,有时对外报道还要先于对内报道,注意发掘国内地方新闻的国际新闻价值。
  在2003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李长春强调外宣工作要打好主动仗,争取先声夺人;要拓展外宣思路,改进外宣方法,争取在外宣实效上有新突破。他还提出了要把“五个是否有利于”作为衡量外宣工作的标准。他指出,要建立健全对外宣传工作的领导体制,积极整合对外宣传资源,形成对外宣传的合力。通过多种渠道,采取不同方式,努力增强全民的外宣意识,全面展现我国各族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要大力加强外宣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富有战斗力和奉献精神的外宣干部队伍。要加强对外宣工作的理论研究,加大对外宣传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强和壮大对外宣传事业的实力。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审时度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外新闻报道取得了明显进步,在积极影响国际舆论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的中国新闻社现已成为港澳台地区及境外华文媒体的主要消息来源,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00多家用户。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参会的大陆以外的华文媒体多达130余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影响巨大。据统计,最近几年中央级媒体新闻网站的境外访问量也迅速攀升。
  应该指出,中国对外报道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将面临着更多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有关专家强调指出,中国的对外报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出奇制胜,圆满地完成各项艰巨任务,就要十分注重传播的方式技巧,要依据海外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来满足其要求。他们开出的几剂良方是:转变观念、重塑形象、培育新人、拓展渠道。
  特别是,中国传媒要在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学习审时度势,搜集各类相关信息,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充分把握好对外报道的分寸感和针对性。要积极夺取舆论的主动权,善于将自身的需求与海外受众的需求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要做好重大新闻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追踪报道,紧紧围绕重点热点大做文章,以求正面疏导舆论,为中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大环境。此外,在报道中一定要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应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将中国传媒的观点融入对事实的客观报道之中,再通过事实本身的陈述来引导人。
  (信息反馈请发lxqtian23@163.com)
  责编:雷向晴

相关热词搜索:初探 中国对外 报道 中国对外报道技巧初探 对外传播人才培养初探 加强对外报道的针对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