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泛娱乐化对策【体育新闻泛娱乐化之危害刍议】
发布时间:2020-02-1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体育新闻的泛娱乐化报道阻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恶劣的影响更是令人心忧:直接受害的是那些体育明星,他们面对一系列的绯闻、“艳闻”、诽谤苦不堪言;使广大受众的身心俱疲,尤其是青少年受众深受其害;媒体的公信度直线下降;体育事业的良好发展环境遭到了破环。因此,体育媒体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媒体竞争力,在实现媒体社会效益的基础之上,追求媒体的经济效益,力求达到两种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业的一股“娱乐化”风潮从美国发起,经过数几年的发展,蔓延到了全球。
李良荣教授说:“现在不少体育报纸、体育频道往这方面走。他们嬉笑怒骂,非常诙谐,彻底把体育当作娱乐来做,这是一股新的潮流。”所谓“体育新闻泛娱乐化”,是指体育报道的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版面、时间留给运动员本身以及跟赛事相关的一些人、事、物的消息上,它尤其注重于报道明星运动员的生活、个人隐私和花边新闻,用打情骂俏、大话“性感”、卖弄色相的情节和画面来取悦观众,大胆的捏造,制造假新闻来迷惑受众。泛娱乐化的体育新闻在内容上强调娱乐含量而不是新闻的质量,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而非新闻固守的真实性。归根结底,体育新闻泛娱乐化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利益驱使。
体育新闻娱乐化,是近年来各家体育媒体竞争和市场扩张的产物,也是媒体追求收视率或读者阅读量的一种必然举措。它的出现活跃了报道方式,丰富了报道内容,使得本来很严肃的新闻变得更亲切、丰富多彩,更受观众欢迎,而且这也为纸质媒体的体育版在与电视等电子媒介的竞争中找到了空档。不可否认,这在体育新闻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万事皆有度,我们常讲“过犹不及”,新闻娱乐化正是如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泛政治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市场经济时代的泛娱乐化转变。许许多多的恶性炒作、假新闻相继出炉,“越来越多的新闻已经成了广告和娱乐的囚犯。”[1]我们知道,一旦娱乐地过了头,新闻报道就会失真、失信、失正、失绳,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
1.体育新闻泛娱乐化报道使众多体育明星苦不堪言
众多体育明星面对一系列的绯闻、诽谤以及自己私生活的曝光有苦难诉。2006年,在德国世界杯的报道大战中,国内的许多报纸媒体都大肆铺张,各种特刊更是漫天飞舞。一些媒体对“星”、“性”方面的浅薄内容倍加关注,刻意放大那些有关体育明星的“丑闻”,如刊发英球星太太军团的魅力比拼,关注体育明星的私生活,罗列球员的历任女友等等。《南方体育》早年策划了“狂2000”、“赤裸甲A”等一批吸引眼球的专题报道,还有某媒体打出的的《足球性高潮》、《世界杯期间的外遇》等标题,让观众看的瞠目结舌。捕风捉影的丑闻绯闻铺天盖地,关于体育明星的私生活报道层出不穷,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却被忽略。媒体的这种虚幻的游戏也许一时间会博得受众一笑,而在这笑声的背后却是众多体育明星的苦不堪言。
2.体育新闻泛娱乐化使广大受众的身心俱疲,尤其是青少年受众深受其害
面对体育新闻泛娱乐化的侵蚀,成年受众或许对此要么麻木不仁,要么嗤之以鼻,然而它对青少年受众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的过程中,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还不成熟,面对着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和一些观众羞于出口的言语,他们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想的侵蚀,给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造成了严重不良的影响,甚至诱发了青少年犯罪。总而言之,新闻的泛娱乐化倾向对社会认知起到了一种误导作用。
3.体育新闻泛娱乐化使媒体的公信力直线下降
所谓媒体的公信力,是指媒体本身所具有的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一种内在力量。它是衡量一家媒体影响力大小的标尺。[2]
媒体泛娱乐化倾向的初衷是为了扩大受众群,争取收视率,从而提高媒体的自身竞争力水平。事实上,从长远的考虑,媒体的这种想法、做法是十分不合理而且是非常危险的,这无异于饮鸩止渴。“百姓需要”显然只是借口,时间久了,见的多了,受众也会腻。老百姓没有太多的选择权――电视放什么就看什么。一味的恶搞,所谓娱乐,只会让观众反感。媒低俗化的不良倾向会使媒介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最终会将导致媒体的自我毁灭。
4.体育事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也因体育报道的泛娱乐化而遭到了破环。
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张海峰说:“当前,我国体育宣传报道中,虚假新闻、恶性炒作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媒体热衷于制造和传播虚假体育新闻,炒作各类小道消息和负面报道,甚至热衷于炒作运动员的私生活和其他低俗内容,这些都将给中国体育带来不利影响。”恶性炒作、虚假新闻等干扰了运动队正常竞赛、训练工作和运动员的个人生活。它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体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了不良后果,有的甚至严重损害了中国体育的形象,体育新闻报道泛娱乐化不仅困扰着中国体育,影响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恶化了中国体育发展环境,阻碍了全民健身步伐。
总之,“节目收视率是要考评的,但是“唯收视率”是不可取的;经济效益是要努力提高的,但是决不能以牺牲节目品位、牺牲社会效益、牺牲媒体形象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3] 作为体育媒体工作者,一定要严以律己,牢牢把握住职业道德,无论何时何种原因都不能放弃媒体的社会效益。体育媒体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媒体竞争力,在实现媒体社会效益的基础之上,追求媒体的经济效益,力求达到两种效益的双赢。这样体育媒体才会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鲁威人. 体育新闻报道[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廖梦君. 现代传媒的价值取向[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51)
相关热词搜索:刍议 体育新闻 危害 体育新闻泛娱乐化之危害刍议 体育新闻足球报道 体育新闻报道20字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