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影片_索尼影业,奥斯卡最佳伴娘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虽然从未与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结缘。但索尼电影公司却获得了好莱坞与美国的认可。 “虽然已经是第14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但是索尼电影公司的影片还是没能拿到小金人。”《华尔街日报》2月28日的一则报道表达了对《社交网络》错失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遗憾。
索尼电影公司的影片总是给别人当“伴娘”,比如今年的《社交网络》,曾经呼声很高的《肖申克的救赎》、《理智与情感》、《第九区》等。
但也不能说索尼电影公司是奥斯卡奖上的悲情角色,因为该公司出品的影片过去22年中在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片奖等重量级奖项方面均有不错的斩获。
看着今天佳片辈出、跻身好莱坞6大电影公司的索尼公司,有几个人还会记得在进入电影业初期该公司曾遭遇了长达数年的亏损呢?
1989年,日本人用20亿美元并购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影与音乐部门,此举创下了当时日本公司海外并购之最,也震惊了美国人。当时,《新闻周刊》的封面是一个穿着和服的哥伦比亚女神,大大的标题写着:“日本人入侵好莱坞!”
事实上,索尼的这桩并购在当时并不被人看好,许多专业人士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一个电子产品公司买一个电影公司来干嘛?”认为一手促成了这次收购的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简直就是疯了。
为了消除美国人的反日情绪,索尼公司表示,决不会拿原来哥伦比亚公司的原管理层开刀,也无意干预好莱坞文化,只是将索尼的硬件和哥伦比亚公司的软件相结合,强强联手而已。但是完全由美国团队进行管理,索尼电影公司在并购后的最初几年里,仍然水土不服,遭遇了严重的亏损。
1994年11月17日,索尼在季度财务报告中宣布亏损27亿美元。这个亏损额是历史上日本公司公布的亏损之最。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皆归因于公司的管理不善,日本和美国之间管理文化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公司未能实施有效的管理。
“索尼电影公司就是日本人的失误判断和美国人的失败管理结合的产物。”当时,一位索尼公司的投资者对《时代》周刊表示。或许是由于受到了索尼电影公司巨额亏损的打击,盛田昭夫在1992年中风倒下,退出了索尼的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于1990年步索尼后尘进军好莱坞的松下,也在环球电影公司的经营上焦头烂额。因此,许多观察人士迫切地想知道,索尼是否能打破日本公司不能在好莱坞生存下去的怪圈。
在买下环球电影公司5年之后,松下又将其转手,但是索尼却坚持了下来。1995年,出井伸之出任索尼总裁。这位总裁虽然在电子产品市场表现不佳,应该为索尼股价下跌负不小的责任,甚至被批评为终结索尼神话的“罪人”,被《金融时报》和《商业周刊》等媒体评为“最差经理人”,但当年在实现索尼电影公司扭亏为盈方面,出井伸之却有不小的功劳。
出井认为,之前所采用的靠高层的私人情感纽带统帅美国公司的做法掩盖了公司经营不善的事实,使得公司管理人员只拿钱不干活儿。因此他果断地重组了索尼电影公司,将曾和盛田昭夫私交不错,但挥霍无度又缺乏管理经验的索尼美国总裁米基?舒尔霍夫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总裁彼得?古柏免职,亲自代理索尼美国总裁,并在公司推行现代通行的治理结构。
1997年春天,出井聘请了现今已成为索尼集团第一位外籍CEO的霍华德-斯特林格为索尼美国公司董事长。在斯特林格的领导下,索尼电影公司终于扭亏为盈,出品了《蜘蛛侠》、新《007》系列、《达芬奇的密码》等热卖的电影。
此时,人们终于恍然大悟当年盛田昭夫的决定之英明――索尼不仅要做内容的承载者,更要做内容的制造者,也不免再一次谈起松下同索尼对决的成败:索尼已经获得了电子产品与娱乐业的一整条产业链,但松下却依然是一家日本的家电制造商。
相关热词搜索:索尼 影业 伴娘 索尼影业 奥斯卡最佳伴娘 索尼影业 奥斯卡最佳伴娘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