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公平的意义_浅谈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教育从产生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寻求教育公平的时候,所指的是一种相对的教育公平。这种相对的教育公平笔者认为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差异性所造成的,那么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时,首先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关键字】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教育相对公平
  【中图分类号】G40-05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42―1.5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掀起了有关教育公平的讨论热潮,针对该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这一热点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何谓教育公平
  
  在谈到如何解决教育公平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到底何谓教育公平,它与教育平等的涵义是否相同。
  (一)教育公平不是教育平等
  “在语义的层面上,‘平等’(equality)和‘公平’(equity)虽然是近义词,但仍有不同的含义。‘平等’更重视数量、程度、品质上的一致,接近于‘均等’的含义。但‘公平’不一定是‘均等’。例如,给大小不同的孩子分食物。”
  在教育领域中,教育平等是指人人都拥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不论智力高低,出身如何,都能获得同样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则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之上,让每一个人在适合的时机里都能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机会。因此来说,教育公平比教育平等更具有道德性和伦理性,它更侧重于对人主体性的关注。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粗浅地把教育公平划归为教育平等看。那么教育公平是怎样的一种公平呢?
  (二)教育公平是一种相对公平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机会是不可能绝对均等的,教育公平只能是一种相对现象。因为:
  第一,事物的差异性。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等原因的作用,我们不可能找到完全一样的孩子。但是,这种差别并不等于不公平,只要我们在承认这种差别的基础上,尽量缩小差距,就表明我们正在走一种相对公平。
  第二,教育的相对性是相对于不同社会、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的。如,我们现在常提到的“学而优则仕”是指通过读书入仕做官。这种思想在今天来看,是很不公平的,对于那些被排斥在教育之外的人来说,难道就没有机会走入上层社会了么?现在我们所讲的教育公平是指,从起点公平到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但是在当时社会条件来看,“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因是针对于做官“世袭制”而提出来的,所以体现了当时教育的一种相对公平性。
  第三,不同的人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不一样。如某一教育政策或措施,对于一部分人来讲是公平的,但对另一部分人则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政策的选择只能倾向于实现对大多数人利益的公平,而不是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因而,我们说教育公平具有一种相对性。
  因此,我们在谈教育公平时,就应照顾到我国的基本国情,照顾到地域的差异,照顾到学生个体的教育需求,否则的话,就无从谈教育公平。
  
  二、如何实现教育的相对公平
  
  既然教育公平是一种相对公平,我们无法彻底实现教育的绝对公平,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不断地讨论教育公平问题呢?“实际上,教育公平是一种追求,现在,我们经济上不能实现公平,教育上也不能实现公平,但是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是人有追求,追求是不可泯灭的。我们不能因为实现不了终极目标就放弃它。”教育公平的道理也是如此。既然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来看一下教育不公平产生的种种原因。
  (一)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首先,区域情况不一样,经济发展的水平也是不一样。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发展得比较快,如北京、上海,他们已经可以实现普及11年的高中教育。而西部地区发展得比较慢,青少年的义务教育还很难保证。所以,落后地区的学校教育与先进地区的教育就会有差别。其次,从微观来看,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贫穷家庭的孩子与经济条件较好家庭孩子相比,受教育机会也是不平等的。“在生存的压力下,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即使有继续深造的学习能力,也不得不放弃受教育的机会而进入劳动力市场,而他们放弃的教育机会又会轻易地被高收入家庭的子女获得,为他们今后进入收入水平较高的高级劳动力市场打下基础。”
  2.人的差异性
  个体出生时先天就是不公平、不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生长在什么环境下,就具备怎样的潜在素质,就这一点而言,后天的教育因人而异,也是不一样的。
  (二)如何实现教育的相对公平
  1.从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入手,这是实现教育相对公平的基础
  正是由于社会经济领域中发展的失衡,才使得教育公平现象很难实现。在社会生产力不足以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接受教育时,一部分人的受教育的机会必然是以另一部分人失去受教育机会为代价的。这样就使得许多人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处在不公平的位置了,那么更何谈过程公平公平和结果公平呢!因此,我们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前,应从解决经济不公平入手。
  第一,国家应该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的影响力和政策法规的法律效用,使全社会都更加关注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并通过进一步的经济改革、教育改革,缩小人们之间收入的不合理差距,大力度帮助贫困儿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第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改善教育投资结构。多年来,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甚至都赶不上某些发展不如我国的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而且教育投资结构极不合理。如,对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更加不足。
  第三,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合理收费,可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这样有助于收入趋向合理。目前,世界各国家都将注意力转向义务教育发展阶段上,我国也不例外。希望通过义务教育,使得所有适龄儿童都享有入学机会,尽量减少经济分配不均造成的后果。然而,政府的公共支出毕竟有限,只有通过对部分教育阶段进行收费,才能实现教育资源分布的公平。
  第四,完善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首先,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承担法律上的义务,政府有责任为所有适龄儿童接受基础教育提供所需资金,并在基础设施方面为其提供便利。“而且考虑在义务教育阶段免去所有适龄儿童的学杂费,至少要对贫困地区或对经过认定的贫困家庭的适龄青少年减免学杂费。因为,在我国现阶段,家长需要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向学校交纳学杂费,这部分费用可能对于某些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样就致使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还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就中途离开学校走上了社会”。其次,高等教育阶段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但能进入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又大多来自经济条件尚可的家庭,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在高额的学费面前只能望而兴叹。因此,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很重要。
  2.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经济的不公平是一个绝对的现象,我们不可能彻底地改变它,但是,是不是到了没有经济条件限制的时候,我们就能实现教育的绝对公平呢?当然也不会的,因为,人天生就是不公平的,人性的这种差异是绝对的。
  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因材施教。由于个体的能力是不同的,这就或明或暗地承认对教育的利用是不均等的。有时表面上看似机会不均等,但却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比如说,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很不公平的选拔制度。再如,我国中等教育阶段的分流现象,由于受“学而优则仕”封建思想的影响,以及由于职高学生毕业后是技术工人,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因此许多学生及其家长都在争取进入高中学习的机会。但毕竟高中招收的名额和学校的资源有限,很难实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些现象,表面上看的确存在机会不均等现象,但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凭学业成就高低选拔人才比较公平,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客观上也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教育的公平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发展的教育,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相同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相对公平,是很难实现的,无论我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个多高的层次,也无法满足我们在精神上对于教育公平实现的追求。它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很美,但笔者坚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向前发展,教育一定能够满足更多的人的受教育的权利和需求。
  
  【参考文献】
  [1]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金忠明,葛大汇,唐安国.恒山夜话――50教育问题纵横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金勇.实现教育公平,从源头上缩小收入差距[J].河南科技,2006(2).
  【收稿日期】2010年8月23日
  【作者简介】高丽红:磐石市实验中学化学教师。张金全:磐石市实验中学化学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 如何实现 公平 浅谈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浅谈 论教育公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