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瞄准全省10强提速]黔西县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黔西县被省委、地委寄予“建设成为毕节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桥头堡”的期望,明确提出要把黔西县建设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星县,融入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县域经济实力要跻身全省前10位。对此,黔西县委书记范元平认为,“除了加速发展,别无选择”。
  
  “黔西应该更快”
  
  8月初,范元平正式履新黔西县委书记。
  “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几乎跑遍了黔西。”一个多月后,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范元平对于黔西县的情况已是极为熟悉,各种数据信手拈来而不失准确。
  “黔西有个不错的家底。”据了解,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61.52亿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50元,人均增收20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2元,人均增收332元;净减少农村贫困人口0.87万人。
  黔西县委副书记、县长蒋从跃也表示,今年前八个月,黔西基本实现了各项目标任务。生产总值增速实现13%的目标,财政收入增长15%,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良好。虽然由于遭遇特大干旱,小季作物基本绝收,但大季作物的增长有望,第一产业有所下滑。洪家渡水电站的发电量锐减,对工业的影响是明显的。“但是,财政收入体现全社会总体经济情况,银行存贷款则集中反映了民间财富的积累状况。目前从这两个指标看,黔西县整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范元平说。
  “现在黔西的GDP增长是13%,今后可以实现17~18%,甚至是20%。”范元平认为,黔西的发展应该更快。惟其如此,黔西才能成功挤入全省10强,才能顺利达到“撤县建市”的指标要求。
  对于黔西来说,机遇高于挑战。
  
  “一基五化”升级黔西
  
  实现黔西县的“更好更快”发展,黔西手里握着“六张牌”―― 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及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旅游特色化、经济民营化、城乡一体化。
  “一基”,即以交通和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农村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的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全方位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实现农业产业化。对于黔西来说,“农业稳县”是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农业产业化”被寄予厚望。黔西县委县政府希望通过搞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辅助龙头企业、选好品牌等措施带动农民,做好农业产业化。“在未来几年内,黔西会通过‘4321工程’,建成40万亩蔬菜花卉基地、30万亩水果基地、20亩茶产业基地、10万亩草场畜牧业基地。”范元平说。
  实现工业新型化。一方面,发挥黔西在煤炭等资源上的优势,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煤炭产量年递增150万吨,到2015年实现年产原煤1200万吨;一方面,以岔白农特产品工业园区、甘棠煤电一体化工业园区等为突破口,建设资源整合、产业聚集的平台。
  实现旅游特色化。黔西因杜鹃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杜鹃花都”。发展旅游业是黔西始终不懈的追求。未来,黔西将充分发掘水西文化内涵,打响水西文化旅游品牌;以“三湖连发”、特色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力争实现旅游业全面开花;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实现经济民营化。现在,民营经济对黔西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51%。范元平希望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贡献率在3至5年后达到80%以上。以此为基础,不但努力做好投资软环境建设,让项目落地、生根、成长;还要集中扶持本地优强企业;此外,还将发挥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治优势,出台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实现城乡一体化。在这方面,黔西逐步“拉大、补欠、崛起”。“拉大”――加大大城市建设规模,到2030年实现城市人口50万;“补欠”――通过新城区建设,拉动旧城改造,并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崛起”――把黔西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城市,水西文化名城,宜居、宜业的生态旅游城市。
  在范元平看来,只有实现上述“一基五化”的升级,才能实现黔西“强县升位”的目标,才能实现黔西“水西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文明之城”的城市定位。“任重而道远,就让我们携手前行,风雨兼程吧!”他表情坚定地说。

相关热词搜索:黔西县 提速 瞄准 黔西县:瞄准全省10强提速 瞄准全省10强提速 毕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