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用干部要既看才更看德等|求是干部担当作为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求是》 2010年第4期 用干部要既看才更看德 悠悠万事,用人为大。用人关乎队伍优劣、风气邪正、民心向背、事业成败。无数事实一再表明: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出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用干部既看才更看德,既是一种用人导向,又是一种育人标杆。我们的干部,如果有德无才,干不成事;而有才无德,终究会坏事。我们常说人没看准,主要是德没看准。当前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主要不是出在做事上,而是出在做人上;主要不是出在勤政上,而是出在廉政上。群众对有些干部不满意,也主要是对他们的德不满意。从实际看,干部在才上有缺陷,可以通过学习锻炼来补上,而如果在德上有缺损,解决起来就不那么容易。
《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8期
房地产调控调什么
政府无须也不应直接干预市场价格,但政府有责任、有能力通过调整政策来影响公众预期,平衡市场供求,进而稳定价格。反之,若不能正视房价回调的必要,试图坚持旧有土地供应和住房制度,继续以宽松货币信贷维持房地产市场的这种繁荣,则终难避免重蹈日美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覆辙。已经出台的政策大多着眼于短期,并没有触及根本,而且其作用很可能走向两个方向:在抑制需求的同时,也减少了供给。只要流动性过剩和“土地财政”的现状不改变,则房地产市场在短暂的观望之后,仍难免故态复萌。真正有效的调控政策必须有可信性,既合乎经济逻辑,还要有行之有效的实际行动。政府如果仅仅表达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意愿,而不能痛下决心,认真执行,则不足取信于民。
《半月谈》2010年第4期
莫让民生投资“越肥越添膘”
民生工程建设既是上级部门的职责,也是基层政府的职责,基层政府配套资金理所应当,也可以调动更多资源投入建设。但是其结果,却可能造成贫困地区政府有心无力争取民生项目。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与其让一些地方通过弄虚作假来争取项目,还不如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对于财政确有困难的地区,国家投资应尽量少要求配套或不要求配套,这样,国家惠民资金的利用效率可能会更高。在配套资金上,基层干部建议,省一级政府能否先集中一部分资金,满足国家投资配套所需,把建设项目先争取过来,然后再分,财政困难的县市就别让再配套了,他们就出人工、出车工,不要再干支富不支贫、“越肥越添膘”的事了。
《新民周刊》 2010年第8期
财政政策何去何从?
从长远来看,城市化将是中国未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除制度上的户籍政策、土地政策等障碍以外,城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产业结构等也有很大不足。要保证城市化进程可以切实良好地推进,政府除了制度上给予引导以外,必须辅以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其核心是让城市里能更好更舒适地容纳更多的人。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有退有进,退出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的财政刺激,加大在国内消费与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就当前政策重心来看,首先应该让城市里的农民工可以留在城里,通过完善医疗卫生、子女教育、公共住房来解决农民工留下来的困难;其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制造业等出口导向型产业结构为服务业导向。
《南风窗》2010年第5期
大转型的目标就是“解放人”
大转型,意味着大势已变。这里面既有把“蛋糕”分好的任务,又有政府如何促进产业升级的方式选择问题。而说到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词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扩大内需需要挖掘国人的消费需求,社保安全网是解决人的后顾之忧,城镇化是人由农民向居民的转变,产业升级需要人力资本的成长等等。也正因为如此,一方面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可以向普通老百姓多分一点;另一方面真正的民本在今天仍然意味着,政府依靠自己的强制力建设让人力充分流动和在市场中兑现人力价值的制度体系。与以往的区别是,以前只要政府放宽对人的固有限制,就可以促使财富的涌流,如今却需要打破一些发展中形成的坚冰来解放人。
《?望》周刊2010年第8期
商人参政不能唯钱是举
“人民政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及时吸纳新阶层社会人士参与政协事务,应该而且必要。但不能曲解为“赚钱能力强”就能进政协,更不能让商人“掏钱进政协”,应坚守其政治性本质。团结和引领本界别的群众共同为民族振兴尽心竭力,是政协组织赋予每个委员的光荣使命。推选的经济界政协委员,不一定是“首富”,但必须是“代表”;不一定是“大佬”,但必须是“精英”,在经济界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号召力。“政协委员”不是一道光闪闪的荣耀,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凭“富”论英雄不足道,掏钱“买”委员更不可取。
相关热词搜索:求是 干部 要既看才更看德 《求是》:用干部要既看才更看德等 干部谈话德能勤绩廉 干部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