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贡茶古镇_“中国贡茶之乡”金沙县茶产业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金沙县迅速成为茶叶生产、加工的“磁场核心”。一个原本简单、初级的农产品。经过文化积淀和创新发展,在金沙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它的发展模式成为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
当历史的巨轮转到公元2009年,以出产“贡茶”而知名的金沙县在“黔茶出山”的号角下取得不凡业绩,一项项桂冠的取得彰显了金沙茶文化这朵奇葩在2000余年后重放异彩。
2009年4月12日,在第16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优茶评比中,金沙县茶叶专业合作社产品“清池毛尖”获金奖、“清池绿茶”获银奖;天灵茶叶有限公司产品“天灵金针”、“天灵翠片”、“天灵毛峰”获金奖、“天灵女儿茶”获银奖。6月17日,金沙县荣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的“中国贡茶之乡”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对金沙进一步打造全省茶产业重点县必将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据悉,金沙县力争2008年至2010年,3年发展茶园18万亩,2020年茶园面积发展到25万亩。茶业产值突破15亿元。
金沙发展茶产业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依托产地,发展市场;在做大茶产业的同时,做深茶文化、做实茶品牌;坚持生态保护和依靠科技创新,使得金沙茶产业脱颖而出。
悠久的金沙“贡茶”文化
金沙清池茶作为贡茶,最早要追溯到“西汉”时期。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委派汉中郎将唐蒙出使夜郎。唐蒙征发巴蜀士兵千人,加之粮食、布帛、金银、珠宝等辎重队伍1万多人,从赤水河口符关(今四川省合江县关上码头)出发,沿赤水河上行,来到紧邻古蔺的清池作短暂停留。据《大定府志》载:唐蒙出使夜郎,在清池停留一天,当地少数民族盛迎唐将军,将家中刚刚炒制的新茶让唐蒙品尝,口干舌渴的唐蒙和他的军队品尝到回味甘美的清池茶后,赞不绝口:“‘我以地域出发,走了近一年,还没品尝到这么好的茶。”临行,唐蒙购买了10斤上贡汉武帝。汉武帝品尝后,大加赞誉,亲自将此茶命名为“夜郎茶”,并传旨作为贡茶。西汉史学家扬雄所著《方言》中称:“蜀西南人,谓茶曰?”,即指今天的金沙清池茶。
若干年后,清池团练罗子舟,官升武德校尉,他下令大力生产清池茶,上贡朝廷。至今,金沙县还保存着1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茶树和40余处500年左右的人工种植古茶树群,为全国罕见。
抚今追昔,金沙清池茶作为贡茶走过了2000多年的风雨历程。寒暑易节,留下许多令人追忆和值得回味的茶文化底蕴,历史的厚重最让金沙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那些铭刻在人们脑际深处的贡茶符号。从此,金沙茶叶远近闻名,成为历朝历代的贡茶,也留下了大量赞美金沙茶文化的诗篇。到了近代,金沙茶叶声名不减,在今年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中,金沙“清水塘”牌“清池翠片”搞得“贵州十大名茶”桂冠。
依托茶文化品牌做大茶产业
步入新时期,选择一个既能保持青山绿水,又能实现金山银山的产业,成了金沙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方略。
通过土壤调查,金沙宜茶面积38万亩。为此,金沙县委、县政府决定发掘这一比较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茶产业,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加大茶业资源、品牌、市场整合力度,把茶产业发展成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产业。2008年初,该县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发展名优荼确定为农业主导产业,并就茶园基地、品牌打造、市场建设等方面,细化了思路和扶持政策。
2008年,金沙县被列为“贵州省首批发展茶叶重点县”,“清水塘茶”被评为“贵州著名品牌”。今年以来,金沙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又连续获得两张“金名片”:一是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贡茶之乡”;二是“清水塘”牌“清池翠片”荣列“贵州十大名茶”之一。
为此,该县不失时机地打出一张漂亮的“文化牌”,制定了“唱响‘中国贡茶文化发源地’、‘中国贡茶之乡’,着力发掘整理茶文化,加强品牌营造市场拓展”的战略,并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原有的发展基础,把“中国贡茶之乡”、“贵州十大名茶”确定为金沙茶叶的主打名片,整合资源,投入巨资,大手笔、全方位地打造和培育品牌,使茶产业从低、小、散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增强发展后劲
2008年以来,金沙县加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能人带动、农户联动”的模式发展茶产业,政策措施到位,发展势头强劲。
政府引导。该县出台优惠政策,挤出1000万元资金,作为发展茶产业的“引子”,此举吸引了社会各类资金2.16亿元投入茶叶产业,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茶产业成为一项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该县2008年被列为全省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今年又获得财政部4万亩(1200万元)的茶产业项目支持,这些都为政府的引导和推进茶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该县茶叶产业在建基地、重投入、塑品牌的同时,强化生产和加工企业建设,对申报并获得国家、省、地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建茶叶生产基地规模在50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6元;对栽种茶苗的公司每亩补助300元;对上规模育苗的每亩补助1000元。扶持茶叶加工重点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企业运作。由于政府引导,有政策拉动、扶持带动,贵州天灵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金沙巨芳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等17家企业投入发展茶叶产业资金达1.7亿元,拉动民间资金和土地入股3000多万元,茶产业企业经济组织已覆盖全县24个乡镇。2008年,全县引进茶叶生产、加工企业4家,培育专业合作社6个,投入6000多万元发展茶产业。仅金沙县梦樵茶业公司,就在龙坝乡分期投入2000多万元,建茶叶基地3000亩。该县在清池镇投入20万元,建设茶青交易市场2个,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第四届茶叶博览会,参加在贵阳举办的“万人品茗”活动。
能人带动、农户参与。由于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进行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运作,使许多有志能人对做大做强金沙茶产业充满了信心。金沙县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通过收购茶青、加工、销售,把千家万户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走产业化的道路,开发了10余个绿茶系列品牌,年收茶青1600吨,年加工各种绿茶干品上百吨,直接带动基地农户2865户,间接带动6300户,户均年收入2600元左右。
贡茶产业助农致富迈大步
在金沙,以发展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已成了当地群众热议的话题。巨芳茶叶公司在马路乡办了2758.3亩茶园基地,村民在为茶园管护提供劳务时,每天可获得报酬近50元。7个村民成了茶园的协管员,每月可得到300元的工资。
在金沙县清池镇,看好这一发展势头的有志青年任希鹅协调农户拿出360亩土地入股,创办了清池镇春晖茶业专业合作社,办起了茶叶加工厂,在生产时期可让40多名农民工到厂务工。返多农民工吴平在岩孔镇大水出资创办绿色种业有机茶专业合作社;返乡农民工庞高福投资300万元在源村创办恒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高坪乡八一村村民冯勇用自己在“四荒拍卖”时购买的400亩荒山入股兴办场园,在他的带动下,邻近村的村民王发洋、刘志江纷纷入股,在本乡土地上创办了茶叶基地。
金沙县凭借发展茶产业具有极其丰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优势,着力挖掘厚重的茶文化底蕴,为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沙县将打好“中国贡茶之乡”这张名片,将茶产业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柱产业,为金沙新农村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关热词搜索:金沙县 产业发展 之乡 “中国贡茶之乡”金沙县茶产业发展报告 打造中国贡茶之乡 中国贡茶之乡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