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动嘴 村官跑腿】2018村官考试报名时间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村干部实行“坐班”作息和考核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改变了过去“村官无人当、村务没人管”的局面。 2008年9月8日上午8点半左右,清新的晨雾尚未散去,地处偏远的清镇市麦格苗族布依族乡腊脚村党支部书记温唐生便已坐进村办公室,又开始了“朝九晚五”坐班制的一天。清镇市自2007年4月起推行“村官职业化”管理工作,由财政出钱提高村干部报酬。村干部实行“坐班”作息和考核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改变了过去“村官无人当、村务没人管”的局面。
参照国家机关管理“村官”
“大半年来,我已习惯了这种坐班工作方式了。”记者从村支书温唐生的工作笔记里看到,他的作息时间是:每周一集体上班,村支“两委”班子总结上星期工作,同时讨论安排本星期村务;周二到周五早上报到后和村委会主任吴云友一人值班,一人要么进组入户走访,要么到乡里为村民代办各种事务……
2007年4月,清镇市全面启动“村官职业化”工作,下发《关于调整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的通知》,从当月起,由市财政出钱,统一提高全市村干部的报酬,月报酬从400元提高620元。各乡镇又根据自身财力,增加对村干部的补助,全市村干部月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报酬提高后,全市村干部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管理方式,实行每周5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实行8小时工作制。
“清镇市是吃饭财政,每年拿出200多万财政资金来提高村干报酬,就是要解决村干部待遇低的问题,让村干部不再分心去找事干以养家糊口,而是集中精力为民办事。”清镇市委副书记李瑞道出了推行“村官职业化”的初衷。
一段时期以来,“工作无昼夜,吃喝无定时,休息无定所,生活无保障,发展无空间,前途无盼头”,成了中国政治生活中最低层次的“官”――村干部的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些地方甚至由村民轮流坐庄,村干部难免“在其位不谋其政”,往往是“公章揣在荷包头,群众办事到处追”。
当了10多年村干部的站街镇杉树村支书曾明俊说,以前村干部月收入两三百元,连手机费、摩托车油费都不够,群众和上级来家里谈工作,还得烧水泡茶、做饭招待,不仅增加支出,还耽搁了农活,不搞点其他活路,恐怕连生活都敷不走,所以家里人很反对当村干部。
清镇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松说,推行“村官职业化”后,与此同时,从2005年至2007年,清镇市积极争取中央、省、贵阳各级财政资金1230多万元,共修建成集党建活动室、村干部办公室、群众文化室等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楼161栋。今年还将投入近800万财政资金,帮助60个村建村级综合楼。过去“公章腰间挂,开会露天坝,晴天大树下,雨天支书家”工作常态正在成为历史。
村干部经济报酬的提高、办公条件不断改善,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相应的是,市委要求对全市299个村的村干部,全部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实行周一至周五“朝九晚五”坐班工作制。
为民办事全程代理
如何防止村干部“拿钱不干事”的现象?各乡镇及时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把村务公开、农村低保、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项目逐一考核。按照工作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评定等次按比例兑现620元“固定工资”以外的“浮动工资”。同时,成立村民代表议政中心,定期和不定期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进行听政议政,参与村务重大决策监督,健全民主评议和质询制度。对不作为、乱作为者,乡镇根据村民代表的“考核意见”取消“浮动报酬”,并由乡(镇)纪委组织对其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从而把“村官职业化”工作置于法律法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
村干部不仅要抓好村级公益事务,还要对合作医疗费用报销、申请小额信贷等事项,实行全程代理,村民只需把相关手续和依据提交给村干部,由村干部负责到乡里、县里代为办理。而在此之前,这些事情都得村民亲自办理,不仅程序不熟,而且花销不少,一些边远村寨跑一趟乡镇,来回车费少说一二十元,多则四五十元,办事成本太高。
“现在我们只要动动嘴,村委会就把事情帮我们解决了。”清镇市麦格苗族布依族乡腊脚村村民王丙丙说,“村里的干部每天都在村委会上班,找他们很方便。”
腊脚村委会主任吴云友告诉记者,村民事情多时,我和支书轮换着往乡里、县里跑,平均隔两天就得跑一次,为了出行方便,村干们几乎都买了摩托车,这样就方便不少。市里、乡里提高了我们村干部的报酬,不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情可对不起组织,我们累点,群众就轻松了。
据了解,一些乡镇根据自身财力,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增加村干部收入。按各村到乡镇政府的交通路况、距离进行核算,以此来确定交通补贴等费用。麦格乡对村干部每月还增加交通费、电话费、调解费等达500多元,月报酬在1000元以上。
记者在麦格苗族布依族乡公开栏处看到,乡里对27个村村干部7月份的补贴进行了公示,其中,长冲村等4个村的村干部补贴为1216.4元,个别村村干部补贴仅为500元。
“村干部能圆满完成量化考核各项工作,补贴就高,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村干部,补贴自然就低。”麦格乡党委副书记南京说,“这是村官职业化的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的结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群众对实行“村官职业化”提高村干部报酬,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麦格乡新民村二组农民张万林高兴地说,为民全程代理令人拍手称快,让老百姓省钱、省心、省时,只要村干部真正踏踏实实为大家做了事,再多拿点报酬也是应该的。
据悉,从2007年4月启动“村官”职业化至今年3月底,全市村干部在村办公室值班办公情况良好,共为群众全程办理各类实事3万多件,群众节省办事费用40万多元,节省劳动时间1万多天。
“磁场”效应吸引能人
清镇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松说,过去村干部待遇偏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积极性不高,村干部普遍文化低,年龄大,能力弱,被群众戏称为“长衫子、长胡子、长烟杆”三长干部。“村官职业化”的推行,有效吸引了本村能人、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参加“村官”竞选,有力地推动了村级政权建设。
截至2008年4月24日,清镇市299个行政村、17个(社区)全部完成支部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领头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竞选异常激烈。其中不乏年收入近六位数的一批外出务工党员、农村能人返乡参选,与以往村干部没人当、不愿干形成鲜明对比。
清镇市委党建办干部安昌勇分析认为,外出务工能人返乡竞选村官,原因有三:一是他们在外打工,大多数人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除去租房、吃饭等费用后,纯收入也不过在1000多元,比现行村干部报酬高不了多少;二是上有老下有小,外出务工对家庭照顾不到,孩子没人管,容易荒废学业,当“村官”可以兼顾;三是不少人在外学到一技之长,想返乡创业回报桑梓,当上“村官”可以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
按照清镇市委提出的“把能人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的要求,清镇市各乡镇积极开展能人培养工作。通过培养,其中有340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已有105人通过组织的考验,加入了党组织。
清镇市委书记杨明晋说,清镇市推行“村官职业化,”的目的就是让那些有能力、有抱负、想干事、能干事的农村能人争当村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村干部带头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
据悉,目前清镇市正在探索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离任村干部生活保障金制度;对优秀村干部报考公务员,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给予支持、鼓励,为其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支持村干部提升学历,对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乡(镇、街道)可以参照知识分子补贴标准发放补贴。
链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7415.3万名,2007年全国发展党员278.2万名。
全国现有党的基层组织366.3万个,比上年增加9.9万个,其中基层党委17.6万个,总支部22.2万个,支部326.5万个。
9月8日召开的全省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试点工作部署会上了解到,根据《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文件规定,今年贵州省选择60个县(市、区、特区)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试点工作,每个试点县(市、区、特区)计划招录2名,全省共计划录用120名乡镇公务员。
专家点评
熊宗仁(贵州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清镇市“村官职业化”试点工作,让我们认识到从新思想、新行动到新结果,这就是创新!村官的吸引力来自何处?来自党委、政府为村官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贵州要实现历史性跨越,需要创新,需要争取改革的先试权。清镇市“村官职业化”试点的效应的辐射带动功能,符合社会管理者和服务者职业化的发展趋势。清镇给予我们的启示,不会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农村、村官的层面。
相关热词搜索:村官 跑腿 村民 村民动嘴 村官跑腿 你动嘴我跑腿 跑腿公司收费标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