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面前,又见橄榄绿】 橄榄绿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5?26”洪灾发生后,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望谟县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灾难面前,广大武警官兵继年初全力参加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后,又一次出征,踏上山洪频发的大地,穿越飞石崩落的群山,趟过波涛汹涌的洪水,在第一时间火速出动,奔赴望谟重灾区,奏响了一曲抗洪抢险为人民的英勇赞歌。
46名被救群众,见证责任
5月26日凌晨,望谟县暴发山洪。武警黔西南州支队望谟县中队在山洪发生后不到1小时,就将能调动的16名官兵集结,奔赴与乐旺镇失去联系6个小时的新寨、老寨、拉机、乐宽等村寨和新屯镇纳包村,解救被困群众。
在通往重灾区乐旺镇的新寨、老寨、拉机和乐宽的路上,沿途山路崎岖,山洪不断,不断有泥石流发生,阻塞道路。这些训练场上不曾有过的科目,时刻向这些年轻的战士发出挑战。但心急如焚的官兵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一分钟到达,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生命。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后,距新寨不到两公里远的乐旺河阻挡了武警官兵解救受困群众的步伐。通往对岸的大桥被洪水冲毁。想过河救人,只能由1人将绳子送向对岸固定,救援人员攀绳趟河。
“谁来送‘救命绳’到对岸?”在场的望谟县公安局局长唐朝海话音未落,望谟县中队一班长刘关前第一个站了出来:“让我去,我的水性好!”说完就把绳子往腰上拴,纵身跳入湍急的洪水。当游到河中心时,由于水流太急,几个大浪打来,将他冲出百余米远。这时,退伍军人韦小说迅速跳入河中,快速游到刘关前身边,二人最终将绳子送到河对岸固定。救援人员拉着绳子成功趟过齐胸的河水。
到达新寨时,整个村寨50余户人家全浸泡在洪水中,房顶上、树上到处是人。36名被困群众见到“橄榄绿”的到来,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大声呼喊:“武警战士来了,我们有救了!”
“别怕!坚持住,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救你们出去!”指导员甘新红鼓励着受困群众。没有救援工具,武警官兵从农户家找来几根干树棒捆在一起,做成简易“木舟”;没有保险绳,他们就用随身携带的背包绳现场制作。
“只要有受困的群众,我们的搜救就不会停止!”在乐旺的4个村寨和新屯镇纳包村近4个小时的搜救工作中,官兵们脑海里只有这句话。16名官兵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营救被困群众46人。
3.6吨救援物资,考验忠诚
“宁愿我们多吃点苦、多受点累、多吃点亏,也要让村民少吃苦、少受难、少遭罪。”在紧急运送救援物资的前线,武警黔西南州支队支队长丁希权常对战士们这样说。
由于特大洪水与泥石流的袭击,造成望谟通往打易、紫云的省道209线74处塌方。一时间,打易镇成了通讯、电力、交通全部中断的“孤岛”,数百名受灾群众急需救援物资。
5月27日13时,支队长丁希权带领40名官兵主动请缨。半小时后,印有“党员突击队”字样的旗帜高高飘扬在通往打易重灾区的山路上。在长达23公里的运送途中,数万方的塌方体、波涛汹涌的洪水,都不能阻挡这支“突击队”顽强前行的脚步!他们时而破障前行,时而迂回曲折,时而搬石铺路,公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爬山坡。于当天17时46分,带着首批救援物资23顶帐篷和400余公斤急需药品等出现在望眼欲穿的打易镇父老乡亲面前。
打易镇,这个曾经宁静秀美的小乡镇,农田60%被冲毁,倒塌的房屋变成了废墟,8名群众在洪水中遇难,1人至今下落不明。面对此情此景,丁希权站到一个高坡上,动情地说:“乡亲们,我们是武警黔西南州支队的救援官兵,党和政府派我们来救援你们,给你们送来了药品。洪水夺去了你们的亲人,现在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大家一定坚强起来,全州、全省人民都在关心你们啊!”
在得知该镇打王村受灾严重,丁希权迅速组织“为民医疗服务小分队”翻山越岭去救援。一天下来,他带领医疗队在泥泞不堪的羊肠小道上艰难跋涉30多公里,沿途多次遭受山洪和泥石流,还要防范悬崖峭壁上不断滚落的飞石。
就这样,在打易、乐旺、新屯和效纳等5个乡镇重灾区,武警官兵采用肩扛、手抬这些最原始的方式,将3.67吨大米及帐篷、药品等急需救援物资运送到受灾群众手中。“为民医疗服务小分队”行经6个村庄,翻山越岭40多公里,共诊治患者449人次,发放近1800元的药品,有效地缓解了当地群众的恐惧心理,树立起群众抗洪救灾的信心。
3条生命通道,演绎顽强
5月27日晚,又一次强降雨使原本受创的省道209线再次受到严重创伤。地处望谟县复兴镇三组的月亮洞口出现23米长、6米宽的公路塌方。
大型机械、通信设备和电力设施的运送,全部堵塞于此。“5?26”抗洪抢险指挥部要求: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修通道路。
这块“硬骨头”交给了武警黔西南州支队官兵。支队政委李书红受领任务后,带领参谋长兰有祥对地形简单勘察后,迅速将60余名官兵分成三个战斗小组,分别投入战斗。由于该路面被大水全部冲毁,道路的一侧是民房,一侧是波涛汹涌的洪水,只能选择在塌方处先打木桩,再往里面装填沙包的办法。水流太急,抢险官兵要站在水里往下打木桩。为确保官兵安全,他们找来攀登绳,将其拴在公路两侧的大树上,将战士的背包绳制作成保险绳拴在身上。次日早上10时08分,五中队队长夏光斌带领素质较好的三名战士下到水中,第一根木桩刚放进水里,四名官兵还没有把桩立直就被大水冲走了。第二根……第三根……30分钟后,当官兵们将第一根木桩打入沙石中时,在场的人群沸腾了。
下午,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亲临抢险现场看望慰问抗洪一线的武警官兵。
王富玉同志紧紧握着政委李书红的手说:“去年的‘6?12’离不开你,今年的‘5?26’更离不开你!2006年抗洪抢险武警部队立了头功,今年要再立新功。要早一点把这条路抢修好,为灾区人民减少痛苦。”
“保证完成任务!请领导放心。”
李书红的回答铿锵有力,表达了奋战在抗洪一线武警官兵的心声。在这铿锵有力的回答背后,还有太多的故事。
一直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四川籍新战士罗伟育,家里受汶川大地震影响,房屋被后山滚落的石头砸中,至今父母和妹妹还住在救灾帐篷里。“家乡有武警官兵帮助救灾,我在这里抗洪抢险,解救被困群众,同样是在为家乡亲人作贡献!”罗伟育的话很朴实。像他这样的武警战士还有很多。
抢修道路的武警官兵每天要行走五六公里山路才能到达施工现场,而且每天都在向前递增。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他们只能用稻草打地铺睡在地上,每两人合盖一床被子,每顿只能吃上由乡政府保障的两菜一汤。在抢修道路和疏通街道上的排水沟时,经常是裤子、鞋子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在抗洪一线,正是有许许多多把灾区人民当亲人的武警战士,他们不怕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抢通望谟至新屯、打易至猴场和打易至打王3条通往外界的生命通道。让大型救援机械、通讯设备、粮食和药品等救援物资,至少提前3天进入重灾区打易。
百来个玉米棒,鱼水情深
5月28日下午,纳包村村民韦凤莲和妹妹各挑一担煮熟的玉米棒子共100来个,送到距家11公里远的复兴镇三组月亮洞口塌方公路抢险现场。她急切地对修路的武警官兵说:“亲人们,快来吃玉米棒子啊!”可不见一名官兵回应,一时急得她放声大哭。附近的村民也纷纷送来矿泉水、煮鸡蛋等食物。看着一群群浑身湿透、满脸满身伤痕的武警官兵,教师陈长景抑制住泪水,带领5名老师主动加入到抢修公路的行列中。
6月2日,正在抢修通往石屯、打尖两乡镇新贸桥的武警官兵,从村干部那里得知新屯镇五组村民廖国荣夫妇家中无劳动力,家里近两亩地的早熟辣椒无人采摘时。支队迅速组织“为民服务小分队”,60名官兵为他家采摘辣椒,不到2个小时,就采摘辣椒600余公斤。在临走时,廖国荣硬要将一袋辣椒送给武警官兵。在多次推辞无效的情况下,后勤处副处长代世唐悄悄地将100元钱放进他的裤包里。
6月6日下午,武警官兵修路到打王桥时,当地百余名群众用不同的方式感谢武警官兵。有的少数民族村民上前拉着战士的手,用生硬的汉语问好;有的为官兵送上早已准备好的茶水和鸡蛋。当时,还有一名叫王周平的聋哑人发疯似的往河对面的河滩上跑去,这一举动,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停了下来,只见他捡起一块石头,在被洪水冲出的一片河滩上写下“谢谢武警官兵”几个大字。
这是灾区人民授予武警官兵的最高荣誉。
不少官兵眼睛湿润了。顿时,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响彻了整个山谷,突破云层,向金州大地的远方传去。(作者单位:武警黔西南州支队政治处)
相关热词搜索:橄榄绿 洪灾 又见 洪灾面前,又见橄榄绿 又见橄榄绿 橄榄绿配什么颜色好看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