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药材产业,科学发展药材产业
发布时间:2019-08-3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一个地区要发展一个产业,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进而凝神聚力,共谋发展。
虽然中药材产业很早就被确定为竹山县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但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实事求是地讲,竹山县上至领导干部、下至普通群众,至今仍存在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其中一些观点与看法甚至差异、分歧很大。有的认为,竹山县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良好,应该继续坚持、积极推进;有的则认为,竹山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几兴几衰、败多成少,教训远大于经验,因此再谈种药是“瞎胡闹、乱折腾”;还有的摇摆不定,对发展中药材产业持将信将疑态度,拿不准到底是应该“坚持”,还是应该“放弃”。
在竹山县发展中药材到底前景如何?种药到底有没有效益?能不能将其作为竹山县的主要特色产业?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在发展中到底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与教训?如果发展,今后应该注意些什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与研究,个人的观点是:对竹山中药材产业,一要理性看待,二要科学发展。
一、所谓理性看待,就是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经济效益、面临困难、存在问题,既不能盲目夸大,也不能盲目贬低,更不能因噎废食,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1. 从发展机遇看,竹山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应该说占据天时地利,机会难得
首先,竹山县与华中天然药库——神农架毗邻,部分地区的地质地貌与自然环境、小气候条件与神农架都非常相似,境内物种丰富,野生中药材资源众多,家种中药材古已有之,人工采集、种植、加工、销售和使用中药材历史悠久。
其次,竹山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重要的水土涵养地和水源保护区,与种植粮油作物相比,种植中药材土地耕作管理少,水土流失轻,使用化肥农药少,农化污染轻,更利于环境保护,符合国家对“限制发展区”的政策要求。
其三,湖北省与十堰市都将竹山县所处的秦巴山地区确定为中药材发展的重点区域,尤其是十堰市明确提出打造“中国武当药谷”的宏伟设想,并将中药材列为“四百万”特色产业建设工程之一,从多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大力推进,为竹山县发展中药材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其四,竹山县最适合发展中药材的南部乡镇,近年来烤烟产业发展受阻,面积必须压缩,急需寻求替代产业,而中药材的最佳生长环境恰好与种植烤烟的环境相似,同时种植中药材与种植烤烟相比,可减少水土流失,减轻环境污染,是烤烟的最佳替代产业。
此外,发展中药材产业,对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旅游经济等,也有积极意义。
但“机遇”不是竹山独有,“种药”也不仅是竹山才行,周边地区都面临相同的政策机遇与发展环境,如果不能认准形势,审时度势,抓住机会,乘势发展,再好的“机遇”也只能变成“空谈”。
2. 从市场前景看,中药材产业属新世纪的“朝阳产业”
随着现代环境污染加重,人类疾病增多,健康意识增强,回归大自然、采用天然药物治疗已成潮流,国际、国内对中医药认可度正逐步提升,加之近年来中药材运用领域不断向食品、饮品、化妆品等多个方向拓展,全球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加大。但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和山区城镇化步伐加快,高山人口外迁、劳力外流,药农逐年减少,种药后继无人,药材面积下滑、产量下降,已成难以逆转趋势。一方面需求强劲增长,一方面面积、产量下滑,这就使中药材总体上呈现出供求失衡、价格上扬趋势,发展前景看好。但也要看到,中药材“缺者为贵”,多时是“草”,少则是“宝”,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前景好”不等于产品都能“卖高价”、种植都有“高效益”。
3. 从经济效益看,山区种药要明显好于种植常规粮油作物
山区种植粮油作物,受环境条件限制,投入大、成本高、灾害多、效益低,产品缺乏竞争优势,在外地优质、廉价的粮油产品挤压下,既难生存、更难发展,近年来已呈明显的萎缩趋势。但种药则不同,不少中药材、特别是一些名贵中药材,对环境条件要求特殊甚至苛刻,只适合在山区甚至是高山种植,粮食主产区不能种植。山区发展中药材可以扬长避短,与粮食主产区实现差异化竞争,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根据笔者多年调查结果,高山农户种药,收入一般是种粮的3~4倍。但种植中药材对环境条件、栽培技术都有一定要求,而且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并非处处都可种植、人人都能种植,其种植效益受产量、品质、价格影响很大,需要选定合适区域,选择适宜品种,坚持科学种植,长期稳步发展,才能获得较好效益,绝非像一些虚假信息广告吹嘘的只要种药就能“快速致富”甚至“一夜暴富”。
4. 竹山县发展中药材产业虽然有好的机遇、前景与效益,但目前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
首先是“缺人”。竹山种药,最适宜的区域是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但这些区域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较差,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人口本就稀少,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加之生态移民搬迁,致使人口数量更少。另外,很多老药农因年老体衰,已逐步退出该行业,很多年轻人又因种药辛苦,不愿继承该行业,致使山区种药人越来越少,农忙季节雇工也越来越难,种药成本越来越高。
其次是“缺地”。竹山虽山地面积较大,但真正适合种药,特别是适合种植名贵中药材的耕地其实面积不大,主要集中在柳林、官渡等南部乡镇的一些高山村组。近年来这些地方一是发展烤烟占据了大片优质耕地,二是生态移民、人口外流、人退兽进荒芜了不少耕地,三是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占用了部分耕地,因此能够种药的耕地并不多。
其三是“缺技术”。随着老药农越来越多地退出种药行业,传统的种药技术正面临“失传”的危险。同时,现代医药产业对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强调要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按照“标准化”种植,很多老药农对此很不适应。近年来,一些对种药并不熟悉的投资人,因看好医药产业的未来前景,积极投身药材种植行业,他们虽有资金、有热情,但多数既不懂传统种药技术,对现代技术也缺乏足够的了解,最紧缺的仍然是种药技术人才。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