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也势必发生重大的变革。要提高高校人事管理的整体水平,就要对人事管理工作有新的认识和定位,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需求。本文将就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一、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特征与重要性
我国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征,高校大多是事业单位,因此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较为显著,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问题屡见不鲜,因此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体现出较强的自主性需求。高校都是非营利性机构,也就是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要实现公益目标,就需要增强公共性。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水平的人事管理工作,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高效益目标。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还能够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吸引和培养人才。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人事管理工作中,才能实现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发展,因此改革高校人事管理制度至關重要。
二、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高校的工作人员选用制度不够合理和完善,很多高校的管理人员甚至是综合素质水平较差的人员,缺少高职称、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在教育界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都只负责日常教学工作,整体科研水平难以提高。并且很多高校的人事管理人员并非科班出身,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不甚了解,造成人事管理水平和质量不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一些高校没有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工作人员取得学位证书或者被提拔后就不思进取,不会主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高校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很多高校目前仍然采取‘平均分配”的工作理念,每个人不管工作量多少,工资都是固定的,甚至有工作人员吃空饷的现象,同级别、同职称的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基本相同,这样就很难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一些高校没有完善工资体制,基本工资占比远远高于绩效工资,这种工资比例很难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些高校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对于工作人员的精神和物质激励都较小,并且缺乏针对性,物质激励的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具潜力的资源。人是具有变化性和个性的,通过恰当的组织、管理和安排,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的潜能。现代人才管理应该以人为本,管理者要站在人才的角度看问题,关注人才的思想动态、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等,提高人事管理水平,为高校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求高校关注广大教职工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将激励、调动教职工的行为作为人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挖掘教职工潜能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人事管理工作中。
(2)完善人才引进和选人用人制度。高校要在传统用人制度上大胆创新,不断尝试新的人才引进渠道,为构建高水平人事管理人才队伍奠定基础。高校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形式,聘请国内外一些高水平的人事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通过分离人才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来解决编制问题,有助于提高高校整体的科研水平。如果目前紧缺一些优秀人才,则可以采取破格聘用、先聘后用、破格提拔等方式招募优秀人才。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将岗位聘用纳入到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条款中,严格遵守优胜劣汰、择优选用的原则。对于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得不到聘用的教职工,高校应该进行人才分流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动体系。定期对教职工进行业务能力考核,优化教职工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让教职工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高校发展的相关工作中去。
(3)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绩效工资是激励教职工的最佳方式,高校应该将教职工工资与他们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联系起来,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满足教职工不同层次的需求。
(责任编辑:王文龙)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