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9-08-1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是推动中小学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一直存在许多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今后需要不断重视并有效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以太原市的基础信息教育为例,简要分析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帮助。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在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基础性设施,但是教育现状、教育资源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信息化发展。就目前而言,仍然在许多的问题,尤其是理念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实效性不足,教育成效较差。对此,探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具备显著教育价值。
1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就当前而言,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理念的落后。教育理念的落后一直成为阻碍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认知不足,导致重视度较低,从而无法有效的发展。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许多教育者都没有感受到信息化教育所带来的优势与必要性,从而导致领导无法正确的意识到信息化教育对于学校的推动作用;2、资金的问题。因为资金方面的问题的,导致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进度相当迟缓,资源投入的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非常严重,在一些中小学中虽然已经基本普及了计算机,但是使用水平比较差,导致资源无法合理应用,呈现出较差的信息化发展问题;3、措施不合理。部分地区的教育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直接纳入到了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但是不同管理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认知不同,所以在计划与措施方面并不相同,导致发展现象不理想。
2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对策
2.1 转变理念,提高认知
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体现便是理念的现代化。首要任务便是提升政府与学校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高度,并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认真落实相关的文件政策,并提高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组织规划,落实统一性筹划、统一性管理以及统一性领导,在硬件基础建设中必须做好理念的创新,在推动教育手段与方式的同时,推动教育理念不断改变,教育模式持续变革。
2.2 强化资金投入
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进度对于资金的依赖性较高,之所以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度比较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資金与各类资源的不足,所以应当有意识的加大资源的投入,挖掘资金的最佳投入途径,并优化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模式。一方面需要落实专款专用的投入模式,另一方面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可以以政府分级、按比例分发等模式构建完善的资金投入制度与约束体系。应用发达与落后地区的差异,以对口性支援方式,并加大校企联合、民间集资等资金筹备与建设模式。
2.3 构建专用经济与技术管理部门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有效落实统一性的规划、管理,并将责任集中于一处,从而保障信息化发展的合理性。对此,便需要积极建设专用于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咨询的管理部门,由这一部门按照当地的经济条件、学校教育现状等制定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并对完建、在建、未建的工程在技术、经济以及发展方向方面提出具体的指导要求,采取个性化体系,优化条件与设备、资源的匹配性,保障基础建设更具发展性。建设方案方面需要上报,规避盲目发展,导致利用率低与资金浪费的现象,更好的推动信息环境建设。
2.4 构建有效的反馈体系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类的问题,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重点工作任务,同时也是保障建设实效性的关键。对此,可以借助构建反馈体系的方式实现各类问题的实时性监督与控制,构建反馈体系,以便于及时反馈状况,所需要反馈的信息涉及到方案设计、硬件设施的配套、软件的建设、资金的投入以及专款专用的情况等,在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及时对问题进行发现、分析、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规避不合理的建设,控制资金的浪费问题,减少资金不平衡性的表现,从而推动信息化发展效率。另外,对于师资团队而言,也需要落实规范性的管理,构建统一性的考核管理机制,例如学历、技术等级以及教师资格等多方面要求,定期对能力提升的考核、上下岗制度等进行监督,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及时做好知识更新与技术创新,掌握及时性的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技术硬性的教育团队,保障教育网络的良性运行,确保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效率、优质开展,从而促使信息技术顺利、良性发展。
3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促使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呈现出高效率、均衡性发展,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与改革模式,对于一些教育水平较差的地区投入更多的资源,并以宏观层面上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加大资源的投入,确保信息化发展条件的充足性,从而推动基础教育真正实现信息化。
(作者单位:太原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