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探讨
发布时间:2019-08-1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及核心工具,尤其是对于规模企业而言,在业务和组织范围超出人力管理的承受度时,必须依靠制度工具和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电力企业除了普通规模企业的特征外,还具有地理范围覆盖广、固定资产数量等特点,其系統复杂度都使得电力企业的管理难度更大。本文介绍了电力企业的业务特点以及面临的内部审计风险,探讨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建设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电力;内部审计;信息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8)29 -0112-02
与外部审计关注的企业对各项法规政策的遵从不同,企业内部审计更多关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各类流程和管理制度的遵从,如合同流程、采购流程、生产流程、财务流程等;同时也包括职能部门如行政、人事及财务等的业务绩效及合规性进行审查;此外还需要对各层级管理者以及关键岗位员工进行个人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一般由财务牵头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专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内部审计,梳理业务运作的凭证、过程和相关责任人,一方面能够发现其中隐藏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尤其是能够通过内审发现制度和流程的缺陷和漏洞,以及流程执行中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和改进管理制度和流程,以便业务运作和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组织和业务复杂的规模企业,更需要通过制度化工具来帮助管理。而随着企业组织在空间上分割,业务集中处理,则需要信息化平台和工具来应用统一的管理制度,并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操作。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电力企业经营的效率和安全性不仅关系到国家和社会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是否持续稳定。
一、电力企业的业务特点
电力从生产到最终走入千万家,需要经过发电、传输、配电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部署,并且在空间上需要覆盖广阔的区域。发电系统、传输系统、配电系统以及用电终端相互实时连接,不仅要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还需要保障任何节点和线路的安全性,才能最终为企业及家庭提供稳定安全的电力供应。电力企业的业务特点主要体现为固定资产系统规模庞大且空间覆盖极广、设施及设备建设及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安全及稳定性要求高、对区域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等特点。
电力企业尤其是电厂和电网需要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并投入数量众多、体量巨大和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如电力企业需要凭借自然资源如水流、风能等建造堤坝或基础平台,并部署发电机组、风叶大电机等;电力设施设备需要投入巨量的资金,并且资金占用周期很长。还需大量的人力和建设机械的投入,特别是电网企业,在假设铁塔、电线杠、线缆、挖掘沟渠等工程上需要大量人力、车辆、工具的投入。同样在电力设施建设完成后,在各个区域、节点和线路上需要投入众多维护人力和资金;由于电力对人及其他生物具有损伤性,并且能够引起火灾,电力系统在广域空间里展开的同时必须要求极强的安全性。同时电力供应的终端将会对生产及生活产生“致命”性影响,因此电力企业需要超高的稳定性;而电力系统的建设引起区域地理特征,如水文、土壤、气候的改变,从而印象农业生产以及居住环境,因此电力设施建设必须充分进行考察和论证。
基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是企业自身经济性的要求,同时还承担着国家资产保值增值、国家环境和社会安全的重要任务。由于电力行业的投入巨大,影响重大深远,因此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由国家经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进行所有制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向社会资本及参与者开放。无论行业如何改革,电力行业中的企业尤其是电厂、电网企业始终都会只有若干垄断寡头。众所周知,我国电力行业多年来都在不断进行改革,近年来改革力度更是不断加大。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在新的行业环境下,将会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有更严峻的考验。
二、电力企业面临的内部审计现状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审计范围广和注重成本效益的特点。审计范围广不仅指空间范围,还包括业务范围。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对象就是电力系统,其广域网络化决定了审计的对象的空间分布的复杂性;此外,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发展,电力企业逐渐走向了多元化经营,在本行业整合上下游,横向上涉及地产、运输、酒店等领域。此外,由于电力企业的社会影响性,其内部审计除了考量效益性,还需要审查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而目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有:
1.企业管理者对审计不够重视。这主要是在国有电力企业中,由于管理者作为国家和人民的代理人,并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此缺乏对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提升的意识和积极性。特别是占据了区域垄断的地位,同时又能轻易地获得国家补贴,往往这些电力企业成本持续上升,而管理体制陈旧、组织管理混乱、个人主义和权力主义横行,而在产品和服务侧却长期看不到改进提升。
2.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于狭隘。大部分内部审计不完善的电力企业都局限于财务审计,审计工作也由财务部门人员来执行,因此审计团队的知识结构单一,只能片面地了解财务方面或者从财务的视角进行审视。例如,企业内部仅重视财务指标,而对于管理审计、流程审计即经营安全审计等方面关注较少。包括合同的风险、采购规范性和专业性、管理者履职情况、内部合作协调等。
3.审计组织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一方面行政干预普遍存在,使得企业管理者及内审团队失去自主性,另一方管理者权力过大导致审计形式化,唯领导意见是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团队不仅要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审查,更需要通过审计工作监督公司履行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但由于行政力量的干预,企业管理者缺乏关键事务的决定权,内部审计无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监督改进;而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各层级主要管理者权利过大,审计组织无法对其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在特别严重时,内部审计走形式化或者人为编造也不为奇怪。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