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内特高等教育课程理念评析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罗纳德·巴内特是少数进行高等教育课程论述的学者之一,他从大学生的学习、高等教育应赋予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参与三个角度阐述了高等教育课程理念。他认为在结合知识论与存有论的基础上应以宽广的视野看待课程,注重高等教育课程的垂直延伸与水平延伸。他的课程理念启迪我们打破大学围墙,重视学生批判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与“未知”相处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理念;课程参与;学习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9-0021-03
Abstract: Ronald Barnett is one of the few scholars to discuss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He expounded the idea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given by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course. He believed that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be viewed from a broad perspective on the basis of combining epistemology and ontolog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exte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His idea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spires us to break the college wall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ognitive ability and ability to get along with the unknown world.
Keywords: the concept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course participation; learning cognition
在高等教育領域,探讨“课程”这一专题的专著较少,而且多是关于教学方法或是课程设计的技术应用层面的分析,真正致力于高等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学者并不多。本文所探讨的英国学者罗纳德·巴内特(Ronald Barnett)是少数进行高等教育课程论述的学者之一。罗纳德·巴内特,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退休荣誉教授,曾主持伦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工作。他致力于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已经三十余年,被公认为是高等教育理论界权威。巴内特撰写了《大学重塑:研究、学术、教学间的关系》、《高等教育的理念》、《能力的限制:知识、高等教育与社会》、《高等教育中的课程参与》等专著,这些专著彰显了巴内特对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课程的独到见解。[1]其专著《高等教育中的课程参与》(Engaging the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分析了高等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及未来发展,其理论并不是就“课程”论“课程”,而是从大学生的学习、高等教育应赋予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等方面进行层层深入论述的。[2]
一、巴内特的高等教育课程理念
(一)大学生的学习
巴内特认为,高等教育被赋予了丰富人类生命的任务,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在这里学生应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活得真实,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学生自身及自我批判也应该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在高等教育层级的学习,存有论和知识论一样重要,存有论的学习代表学生对于自我的探索,这是从旧的领域移转至新的空间的冒险,是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因此,学生要具有学习的意愿、参与的意愿,能做到随时倾听并接受新鲜事物。当前世界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学生的存有也不能固定在熟悉的版图,学习不只是要跨越这个版图,而是让学生开放不同的视野,这是不断“生成”的行动,学习要在流变中行进。[3]因此,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为开放的、多元的、行进的大学学习服务。
(二)高等教育应赋予学生的能力
能力的内涵及外延一直备受争议,巴内特将现有的能力分为两类,一是学术能力,二是实践能力。从过去到现在,能力定义的转变趋势是由认知文化转向经济表现,此种转变也同时反映了外界对大学定义的转变。这两种能力虽各有侧重,但范围受限,不足以帮助学生面对21世纪纷繁世界挑战,巴内特于是提出第三类能力——生命世界的生成(life-world becoming),希望能跨越上述两种能力的限制。教育是为了人类生命世界而存在,对巴内特而言,生命世界的内涵比操作能力和学术能力更为广泛,而之所以加入“生成”,是因为学习是持续的,所以学习的实践也应贯穿整个生命历程。[4]在“生命世界的生成”的主张下,巴内特提出高等教育应为学生在下列八个方面提供学习及锻炼的机会。这八个方面包括经常反省自己、主动的学习、鼓励学生与他人沟通、积极评估课堂上的其他参与者、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持续表达对事物的展望、系统的评估自身的学习、在实用的情境中测试自身论点的有效性。学生经由上述学习与锻炼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重构能力及抗压能力。
(三)大学生对课程的参与
巴内特认为课程参与在大学教育中尤为重要,但这种参与不是机械式的参与,而是关系式的参与。这种课程参与包含三个面向,分别是认知(knowing)、行动(acting)与存有(being),即知识的学习、在世界中的行动以及自我的生成,这三个面向的实践方式因人而异,而且三者间交互影响,无法各自分离。[5]巴内特并不赞同将课程参与定位于学习成果或技能的获得,因为那只是为了因应经济与工作世界的需求,他倾向于将课程参与定位在藉由知识、行动与自我理解,而达到自我生成与自我转化的目的,所以课程不只是学生的教育方案,它也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自我本身。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