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幼儿教育学作为中职学校幼儿教育专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板块,为幼儿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理论依据。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学在开展过程中逐渐暴露了很多问题,此时,案例教学法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其特征,随后分析了当前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希望以此促进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7
作者简介:吴珊琦(1986—),女,广东茂名人,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1.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结合案例资料收集信息,并且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并且分析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学习,多种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成员之间就案例进行讨论,结合多种观点,分类归纳,最后进行全面的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需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旁协作引导,并且及时指正学生的错误,这样的教学方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重点在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只注重教材理论知识的传授,或者直接将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步骤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案例教学法则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学的兴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运用于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教师只在课堂结束前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当前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中职学校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大
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育的入门课程,属于非常基础的课程,因此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为集中。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综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管理教学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存在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差等问题,最终导致对幼儿教育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通过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整体教学。
2.中职学生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通常是与家长商量之后,遵循家长的意愿报考专业,从而选择学前教育专业。这也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对幼儿教育学学科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这就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也无法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中的实践应用
1.选择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案例
根据实践研究表明,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具体体现为真实、典型、时效。首先,教学案例的真实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时,应当有针对性地选择真实的案例,最好是自己教学生涯中出现过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能够充分反映出幼儿的实际情况,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有极大的可能性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必须学会独立解决。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案例的典型性,是指教师选择的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不是某一个人或者地区发生的情况,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并积极思考解决办法,为学生后期的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教学案例的时效性,是指教师应当选择一些近期发生的案例,特别是那些能够引起公众积极讨论的案例和话题,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幼儿为什么早上不愿意说早上好》这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这样的情况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其真实性毋庸置疑;另一方面,这并不是某一个幼儿在一定时间段出现的情况,而是大多数幼儿园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在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初期阶段,表现尤为明显。教师选择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幼儿的行为方式产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安排对案例的探讨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可以先讲述一段故事,营造出与教学案例相关的氛围和场景,有利于场景的过渡,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引导。在故事说完以后,教师再轻松将案例引出,这样的方式能够尽快让学生进入案例教学情境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分组,理论上我们采用2+2+1的组合模式,从而带动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对案例也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更为全面,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以《幼儿为什么早上不愿意说早上好》为例进行探讨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引出幼儿不愿意说早上好的案例,分析周边幼儿园关于案例的实际情况,营造出相关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最好是采用PPT或者录制一段与案例相关的小视频,教师再逐渐从视频中过渡到课堂案例教学中。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两个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搭配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再加上一个成绩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的组合才能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价值,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对幼儿教育知识的需求;同时,明确小组成员的职权划分,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每一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发言,将小组讨论的结果传递给其他的学生和教师;发言人不能固定是同一个学生,应当由小组成员轮流充当,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3.对案例进行准确总结
对案例的总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进行案例总结时,应当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不随意打断,尽可能让学生有不同的思维见解,当讨论结束后,教师不能单一地宣布某一个小组或者学生的思维是正确的,只能尽量纠正那些思维有所偏差的学生。第二,对案例的总结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总结上,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过程表现进行准确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搭建完善的知识框架。我们还是以《幼儿为什么早上不愿意说早上好》为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就讨论结果进行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倾听学生的见解,对于分析到位的方面,及时提出表扬,对于思想有所偏差的方面,及时进行纠正。在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综合多方的评价,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三者相结合,以适当的比例进行考核核算,这样的案例评价才是最公平公正、最为全面系统的。
参考文献:
[1]古华平.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2):260.
[2]李青梅.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6(48):74.
[3]李鳳芝.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 2015(5):272.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