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县级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听障儿童逐步到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智障儿童教育逐渐成为县级特殊教育学校的主要教育对象。农村轻度智障儿童大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中重度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在我国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实施全免费教育的情况下,一下子涌入特殊教育学校。这部分儿童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许多方面没有得到及时的康复和训练,还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那么针对这些孩子,需要弄清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教什么,怎样教?这是我们县级特殊教育学校需认真研究的问题。
中重度智障儿童是智能测验在54至25分之间,社会适应性在二、三级水平,属于可训练的和需要监护的智力障碍儿童。对这些孩子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的就是能生活自理。生活自理实际上是指与人的生存和需要密切联系着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随着个体生活的逐渐成熟而逐步达到在不需要别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去完成,这种自我料理生活所需要的活动能力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它主要包括饮食、大小便、衣着、睡眠、安全、卫生等方面。而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这种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往往自己不会使用筷子、不会穿脱衣服、不会大小便、不会讲究卫生,不会洗脸、洗手,洗腳,养不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不敢离开家门,经常迷失方向,自己不能独立上学等。
因此,智障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适应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学生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培养、训练智障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目前学校和家庭教育对中重度儿童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现状
(一)学校层面
1. 认识基本到位。各学校逐步认识到,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的教育训练必须与家庭康复紧密结合,才能成效显著;学校的教育训练的对象不只是学生,还有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困难性和长期性。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内容看是简单的活动和能力,但对于中重度和脑瘫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困难。教师的思想、理念还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任务完全放给了家长。
2. 配套设施、设备逐步健全。随着各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出台,各级政府对特殊教育和残疾孩子的关注度的提高,学校的配套设施、设备也逐步配备到位。但是对仪器设备的科学运用不到位,或是对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效率不高。如:有的学校没有家政训练室;有的家政室只是个摆设,没有实际应用。
3. 课程设置缺失,没有开设相应的家政训练康复内容的课程。学校课程、标准不明确,处在逐渐探索阶段,训练不系统。
4. 训练技术、方法的匮乏。对孩子自理能力康复训练技术匮乏,有时甚至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训练好。造成简单的动作,学生都不会做,收效甚微。
(二)家长层面
1. 对孩子缺乏家庭康复训练意识,对孩子自理能力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实施包办,缺乏耐性和理论知识。
2. 大多残疾孩子家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家庭父母残疾;有的家庭经济困难;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等等。这导致家长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3. 许多家长对孩子采取放弃的态度,让孩子进入学校,只为生二胎,找人看孩子,减轻家庭的人力和经济负担。
二、中重度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对中重度智障儿童处理能力培养是一项艰难的、长期的培养训练任务
1. 转变培养思路,统一认识。2004年,我校开始招收智障儿童,在进行培智教育的初期,是以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随着教育实践和学生实际需要的凸显,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培养目标的制定有了偏差,学生急切需要的是生活、生存的能力。
针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自身条件和急切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我们提出启智教育。刚刚起步时,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补偿身心缺陷,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开发智能,学习文化,使每一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充分的矫治与发展,使其部分或全部自食其力,提高全体智残学生的生存能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发展、摸索,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的凸显和未来的生活需要,我们重新确立了以“培养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以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目标,围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最基本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等各个环节,把中重度智障孩子培养成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公民。在核心目标指导下,教师积极围绕孩子的生活能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经过几年工作,目前在校的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2. 针对学生实际,设计课程。低年级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为教学活动的侧重点。针对刚入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和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自理的训练,从洗手、洗脸、吃饭、穿衣、上厕所等基本生活能力开始,逐步过渡到洗衣服、刷鞋、择菜、洗菜、下面条等基本生活技能。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单元主题活动(生活适应)、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语言沟通、康复训练等课程。根据教学实际、参考培智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单元主题活动每周5课时,生活语文每周3课时,生活数学每周3课时,唱游每周3课时,美工每周3课时,体育每周3课时。
3. 丰富教学活动和训练手段。首先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总结、分组。根据学生的差异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和采取适宜的训练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切入点,在低年级开展以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的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学科教学活动、训练实践活动和训练成果展示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际操作法、程序化训练、结构化训练法等方法,细化每一项训练任务。每一种行为,有效引导学生小步子、高频率、多强化的训练方式,逐步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