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学课堂充满情趣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教育学这门课对教育工作者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极其重要,要让课堂充满情趣,需要丰富课堂内容,精心设计蕴疑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使知识前后关联,紧紧结合实例,注重实践效果,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梳理归纳,把握知识点和完整性。
  关键词:有的放矢蕴疑兴趣注重实践
  教育学是电大教育管理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公共课,它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对教育工作者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极其重要,可是,学这门课在人们的旧观念中好像就是循规蹈矩,淡而无味,似懂非懂,无兴趣可言。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育学课堂充满情趣值得探索。
  一、有的放矢引用 增强趣味性
  数理化之类的课,学生容易做到为掌握一个定理定律而自觉专心听讲,为钻研一个题目会废寝忘食,教育学课没有那么强的定力,如果再照本宣科,就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师生间的认知和情感纽带难以紧密联系起来,也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放矢的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既言简意赅加深理解,丰富课堂内容,表达讲课者对问题的看法,又能增强可听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理解教育的对象是未成熟的有意识的人这一主题,用成语“朝三暮四”的小典故,猴子虽是其他动物中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但它不可能像人一样通过抽象的理性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动物的“教育”只能停留在第一信号系统的水平上,不可能进行个体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传递,也就不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引用了短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出淤泥而不染”,为说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引用俗语“三翻六坐八爬”、古语“学不躐等”,为强调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一点,引用《学记》中的“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为突出人的个性本质具有自律性,让学生联想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使用这些短语、典故、俗语、名句、小品等,既言简意赅、一语破的,又丰富知识、妙趣横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二、精心设计蕴疑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是在强调教师置疑的重要性,也指明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善问,学生才能善学,通过质疑提问,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发展求异思维能力。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来质疑设问, 设疑要有针对性,充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如分析“对人的科学认识”时,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对人的教育和对动物的训练,哪一个更困难?带着疑惑引出教育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而不是出于本能的动物。引用美国现实主义教育家杜威的观点: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婴孩时期到成人时期的摆渡船。你对此怎么看?用教育家的观点说明只有人能通过教育传递和创造社会文明。为正确理解“素质”(素养)的含义,设计问题是:日常生活中某人对事物的态度、行为令人看不过眼,就说他“没素质”,这种说法对吗?人们经常听到或说出“没素质”,可没感到听错说错呀,通过细细咀嚼“素质”这个概念,学生觉得不好意思:平日自己说错话却不知错,在人前露怯,同时也使学生醒悟到:平日规范自己的语言、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太重要了。在理解环境、实践、教育的作用后,提出“教育同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有何本质区别又有什么联系?”这一问题让学生深化知识,强调重点难点,更进一步掌握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本质作用。问之得法,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问得新奇有趣,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三、顾后也瞻前,使知识前后关联
  写文章讲究前后照应,它是使前后关联、结构严密紧凑,深化主题的手法之一,讲课也要前后照应,不能像熊瞎子劈棒子,丢三落四,顾头不顾尾,学着后边新内容时也要顾及前边,即可温故知新,又可使所学知识前后关联,形成紧凑的整体。如辅导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让学生回顾第二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从而想起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自然引出本章要讲的是第二个规律。为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提示学生回顾第一章的“教育的本质及其构成要素”,既进一步巩固前边所学内容,又掌握后边所学知识。学生搞清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三因素——遗传、环境、活动后,需要掌握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回忆第一章的教育的本质第四点和第六点,这样前后关联,解决后边问题也就水到渠成。知识前后关联成系统,学生容易掌握,可以灵活运用不必死记硬背,学习饶有兴趣。
  四、紧紧结合实例,注重实践效果
  举实例能够创设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对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演,以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激发情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分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以课后辨析题(1)为例,为进一步理解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作用,选用韩国总统朴槿惠父女对比的典型事例,父亲朴正熙做总统17年,虽有能力创造经济奇迹,但由于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实行专制统治,脾气暴躁,难以容忍别人的过失,结果百姓埋怨,下属怨恨;朴槿惠的生活经历、接受的教育、人生的磨砺和探索,让她儒道兼修,冷静兼容,受国民拥戴。此例典型很有说服力,然后叫学生讨论解决课后辨析题的第3题。书中案例与现实例子相结合,既典型丰富、说服力强,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知识点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注重梳理归纳,构建知识框架
  对课堂教学进行梳理归纳,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它能准确地抓住知识点的内在实质和外在的整体性,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促进学生善于总结学习方法,巩固知识。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深化对课堂教学要点的理解和把握。每次辅导课的重点、难点基本解决了,别草率收兵,而是再梳理归纳,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出来, 先展示出课堂讲的几个大问题,然后再分别展示大问题中包含的几个问题,甚至问题中的关键词语,仿佛电脑里的文件夹,可以层层展开,越展越清晰越细致,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使人感觉几十页的内容并不繁杂,在理解的基础上并不难掌握,书真是越读越薄啊。
  教师运用这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增进师生情感,教育学课在这样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行,避免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师生心情愉悦,教学效果颇佳,学生乐意上这样充满情趣的教育学课。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8.
  [2]《读者》 读者杂志社, 2013.6.
  [3]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学 情趣 课堂 充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