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环境教育学》课程教学创新及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如何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高师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在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学》课程教学,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其环境意识,同时可以培养高师院校学生从事环境教育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环境教育学;教学创新;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JGA120)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75
环境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1962年《寂静的春天》问世,第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米糠油事件等“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的不断发生,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实施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成为了当务之急。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小学、高等院校推广环境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伦理观念。而高师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在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学》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 丰富的教学内容
秉承英国学者卢卡斯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环境教育学》课程教学主要采取演讲并重策略进行环境教育教学。教学建设主要从介绍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开始,比较国内外环境教育的现状;讲授环境教育教学策略以及方法手段;对环境教育的跨学科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授课的过程中,对比国内外环境教育教学的特点,分析国内目前环境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发展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出发,针对目前热点的环境问题,如雾霾、温室效应等,并且结合其他环境领域相关的知识,对环境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分析和介绍。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以及运用环境相关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
2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幻灯片和视频作为课件的两大组成部分。首先,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多媒体课件均由任课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配合有图和表,以及与课程有关的相关内容。并且,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还会以专题的形式,针对热点的环境问题,进行讲授。同时,在《环境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专门会设有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环境教育学方面的课件;另外,针对讲课过程中的演讲与口才也设有专门的课时进行讲授。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开始,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环境相关知识理解当今环境问题以及传授知识的能力。
课件中还会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当今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所采用的视频虽然来源于网络,但是均为任课教师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视频,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和学会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讲授课程,从而传授知识的方式。
3 加强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高师院校的学生,课堂实践尤为重要。对于《环境教育学》这门课程,首先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教育的精髓和内涵,在前面所说的了解多元化教学手段以及课件设计方式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演讲的形式,培养和考验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制作课件的能力以及从事环境教育教学的能力。
因此,在《环境教育学》的课堂实践中,学生分别以“斯德哥尔摩公约”、“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热点问题为主题,分组分工合作,制作课件,通过演讲的方式展示课件并展示环境教育教学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课堂实践,可以看出,《环境教育学》的课程建设和设计是合理的,不但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通过课堂实践,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直接体会从事环境教育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4 结语
广西师范大学作为一所高师院校,环境专业不仅培养的是在一线工作的专业型人才,同时也是培养未来从事环境领域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环境教育学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对高校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提高他们未来从事环境教育的教学技能。所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丰富的课堂内容为基础,加强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从事环境教育教学的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开拓他们的视野,使其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家发. 环境教育学[M], 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韩梅. 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内涵及其建设[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34): 90-92.
[3] 邵凤娈, 姜巍, 赵倩. 高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探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 38(2): 6-10.
[4] 杨海艳, 王建, 白世彪, 等. 从哈佛大学课程设置看美国的高校环境教[J]. 高等理科教育, 2013,(3): 75-62.
作者简介:李艺,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