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作者简介:冷丽娜(1988—),女,汉族,重庆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 要: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结构主义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发现学习”为核心理念。本文主要介绍了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并对它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结构主义;课程论;课程论流派;发现学习
  一、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已有的研究
  结构主义课程论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施瓦布和费尼克斯。通过查阅已有的资料,了解到相关的著作和期刊论文比较多,但对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研究很少。通过文献梳理,对结构主义课程论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一)国外的研究概况
  在查阅的资料中,发现国外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大都见于其流派代表人物的著作中。如: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许多观点。施瓦布对美国课程从结构到实践乃至校本课程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作是《学科结构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国内的研究概况
  我国关于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相关研究,主要有钟启泉写的《国外课程改革透视》1993年和《现代课程论》2003年;胡学曾写的《现代课程论纲要》1998年;李森写的《解读结构主义教育思想》2007年;何其宗写的《现代外国教育理论流派述评》2006年;张斌贤写的《外国教育思想史》2007年等。国内的这些著作对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阐述,但很少与我国的课程体系联系到一起,缺乏创新。国内研究结构主义课程论相对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期刊比较少,而且有时二者会容易混淆其中的界限。对结构主义课程论的研究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理论基础:
  ①科学教育推动了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产生;②以哲学为基础是结构主义产生的背景;③以皮亚杰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持此观点的著作及期刊有:李森写的解读结构主义教育思想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张斌贤写的《外国教育思想史》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吕达写的《课程概论》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王美岚,王琳写的《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启示》载《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张华等写的《课程流派研究》载《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2、研究对象:
  从目前所收集的文献来看,学者研究对象有:对结构主义课程论的理论基础,基本主张,启示、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如:付云,王树志.布鲁纳结构课程观对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的启示[J];张楚廷.结构主义课程观剖析[J];李晓慧.结构主义课程论述评[J]。
  3、内容体系:
  ①结构主义课程观存在的合理和症结之处,并提出改造的建议;②当前学科以结构主义课程论为基础,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③提出了当前的创新教育,提出教学策略。
  4、研究方法:
  从搜集的资料来看,大部分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過查阅国内外相关的著作、文献和期刊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基础。
  二、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概述
  在理论基础上,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对结构主义课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提出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论,把儿童的智力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借助于他深厚的生物学研究基础,皮亚杰以图式、同化、顺应及平衡概念建立了认知图式理论,成为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并撰写了《结构主义》一书。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用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方法研究了原始部落社会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意识,他还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了神话,使结构主义成为风行一时的思潮,被誉为“结构主义之父”。
  在内容体系上,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来研究。在课程目标上,它强调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水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在课程内容上,结构主义课程论者主张按照学科基本结构选择和编排课程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学术性和抽象性知识系统;在课程实施上,结构主义课程论者强调发现学习与探究教学要紧密相连;在课程评价上,主张根据一定教育理论编制的课程效果如何,要通过评价的信息反馈来有效地控制和更新。
  三、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历史演变分为国外和国内两部分,下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国外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历史演变
  1、兴起阶段(20世纪初)
  结构主义在法国兴起,并取代了存在主义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很快成为了主导的哲学思想,并流传到欧美国家,后扩展至整个欧洲大陆。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身体和思维、社会本身、语言或文学、数学、神学、自然界,几乎是任何现象。其内容体系是结构主义所讨论的主题,比如“结构”、“文化”、“符号”、“知识”、“真理”等与教育息息相关。
  2、过渡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其理论基础是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给美国以强烈的震动。因此,美国“全国科学学院”在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召开会议,结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布鲁纳的研究为结构主义教育思想走向实际、达到顶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内容体系:课程目标是培养有天才、最能干的优秀人才。课程内容是反映学科的基本结构。课程实施上强调发现学习和探究教学。研究的对象是对学科结构的研究和对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研究。
  3、兴盛阶段(20世纪60年代)
  由布鲁纳等人在皮亚杰的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成为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的指导思想。同时,这种思想还波及到了其他国家,影响着这些国家的课程改革,形成了60年代影响深远的“学科结构运动”。20世纪6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开始进入与教育实际更为紧密结合的阶段,这是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阶段,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在布鲁纳、施瓦布和费尼克斯等人的积极宣传和推动下,走向了兴盛和繁荣。

相关热词搜索:结构主义 流派 课程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