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 与经济学专业相比,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有它们本身的特点。本文从老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就本科这两个专业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实践课、案例教学与课程论文这四个环节,探讨课程中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应用数学;统计学;问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110-03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统计与经济学为一体的方法论学科,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目的,在以精确地量化分析代替模糊问题描述各国经济研究和经济政策的这种明显趋势下,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性就很突出的显现出来[1]。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应用数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经济金融研究分析的比例非常大,所以为这两个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并且学好这门课程非常的有必要。
  我校应用数学专业与统计专业分属于金融学院和商学院,在各自的学院偏理工科类别,属交叉学科,为此也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并由笔者主讲。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与经济金融类专业相比,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有它们本身的特点,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有诸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所以笔者从老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就本科这两个专业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实践课、案例教学与课程论文这四个环节,探讨课程中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与学现状
  1 注重数学推导的优势,轻视经济理论的劣势
  老师与学生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注重对于数学与统计方法的推导以及模型建立的讲解与学习,是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老师与学生的优势,同时也是劣势。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理论教学中很注重数学与统计方法的推导,而对于经济理论的介绍与讲解却很概括与笼统。老师侧重于讲述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步骤:“观察调查-抽样假设-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结论检验-分析预测” [1]以及理论部分的公式模型的推导,而应用数学与统计两专业的学生也对于这些数学与统计方法上的推导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计量经济学之前要先修很多经济类课程,比如宏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等经济类学科[2],笔者发现应用数学与统计专业学生对于这些经济金融课程中的数学与统计部分也掌握得比较好,这是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学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优势所在。但是由于这些特征,恰恰也让老师与学生轻视了更重要的另一面。计量经济学本身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它是用来解决经济和金融领域里的问题,数学和统计学知识的推导和建模过程是为了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即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本质应该是“从经济问题中来,最后要回到经济问题中去”,所以由于老师和学生都轻视对于经济理论的讲解和学习,使得学生们对于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缺乏一定的敏感,也不知道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来建立模型,在取得了模型的估计与检验后,不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和模型的意义,即不能很好地实现“从经济问题中来,回到经济问题中去”的本质,有点本末倒置了。
  2 注重软件操作的优势,轻视分析数据经济含义的劣势
  实践课即计量经济学的软件学习应用课,计量经济学需要建立模型并求知结果和统计分析,所以要借用到一系列的软件,现在最常用的是EViews,一般的计量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案例也是使用这个软件来分析结果。笔者发现,在实验课的上机操作上,数学与统计专业的学生由于身处理科中,逻辑性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对于计算机上机操作很快能掌握,也掌握得比较好,而老师们对于上机软件的操作也非常熟练。这是笔者多年在上机实验课上的感受,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但是我们很少在实验课上“从问题出发”来上机实验,即直接选取一个案例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再建立模型,而对于为何选取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数据我们在软件上如何对于数据做出合理的分析,对于模型取得的检验结果能说明更深层次的问题,探讨得比较少,所以这是我们以后要多思考和分析的问题,也是劣势所在。在实验课时间的安排上,一般的高校在此专业的教学中都是将实验课安排在理论知识结束之后,即快期末之前的几个星期,一般在3~5个学时,在笔者所处的学校这两个专业我们安排的是8个学时,专门的上机操作时间,刚开始的几年安排在学期的期末,同样是在理论课结束之后,但是笔者发现,这样的安排虽然能在软件的应用上有连贯性,让学生连贯性的掌握建模的过程和模型的分析,但是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每一个章节过后,都有一定的模型需要软件的操作来求解分析,仅仅依靠教材上的几个书面案例远远不够学生们对模型求解与检验分析的掌握,很多高校和我们系的这两个专业一样面临着实验课的时间安排得不够多,与理论知识的衔接不够紧密,不够合理的问题。
  3 注重案例教学中的模型求解的优势,轻视案例模型的建立和案例回归的劣势
  案例教学是真正实现计量经济学的本质“从问题中来,回到问题中去”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心安排和策划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对典型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按照所学的计量知识建立模型,并求解模型,最后回到经济问题中去,对经济现象作出评价[5]。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也能学习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即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很多高校有选择性的开设,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感受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笔者所教授的这两个专业,案例教学还比较欠缺,在选择少有的案例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偏重于对于模型建立的步骤,而学生们也侧重于对模型中数学和统计部分的掌握,而轻视了如何在经济活动中找出经济问题,也即缺乏从经济问题入手的这种思维。多开设案例教学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开设案例教学,以达到案例教学的最大效果,是我们老师在日后的教学中探讨和实验的重点。

相关热词搜索:统计学 若干问题 计量 经济学 教与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