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建设”的《城市生态学》互动式教学与实践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xls/jxls201745/jxls2017457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xls/jxls201745/jxls20174579-2-l.jpg
  摘要:《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受到课程学时的限制,实践环节不断减少或取消。本文通过构建基于“能力建设”的互动式教学与实践模式,探讨在无实践或少实践的情况下《城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模式。通过3届实际应用之后得出,该教学模式对《城市生态学》的教学与实践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对加强学生的能力建设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城市生态学》;互动式教学;能力建设;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180-03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在国内各大高等院校的生态学、环境科学、城市地理学等相关专业中均有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结合生态学基础理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城市建设开展理论研究的课程,也是一门研究城市或城市化环境下人类活动与其物理和生命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的特征。但随着当前课程理论教学学时的精简,课程的应用实践不断地减少甚至不再设定课程实践环节,而成为一门纯粹的理论课程,这与当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加强探索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性的基于“能力建设”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为促进学生主动开展理论实践应用,探讨课堂理论传授与学生课外主动实践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当前《城市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生态学基础理论在特定的城市环境中实践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基于“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应用型科学,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与自然生态学、城市学和人类生态学为学科基础,并与地质学、地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学、环境科学等课程紧密相连,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目的是在了解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采取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形态与功能、城市人口、生态环境、城市灾害及防范、城市景观生态、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学原理的社会应用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鉴于课程开设的条件,当前的《城市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因课程教学计划调整或实践开展条件的限制,实践内容不断减少甚至取消,理论与实践应用容易脱节,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2)学生人数多,实践经费短缺,未开设课程实践内容。(3)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容易令学生产生枯燥或无兴趣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无实践或少实践情况下的《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展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应用的整合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学习的客体,让学生能学到基础理论、懂得思考、探索理论应用方法、获得实践经验并学以致用。
  二、构建基于“能力建设”的互动式教学与实践模式
  目前,《城市生态学》课程并无现成的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实践模型可以参考和借鉴。而较为成熟的则是海南大学的课程教学及实践,其教学学时多,采取独立案例教学方式,并编撰有《城市生态学(经典案例和实验指导)》,课堂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紧密,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教学实践模式依托《城市生态学》教材基础,初步构建基于“能力建设”的互动式教学与实践模式,如图1所示。
  互动式教学与实践模式主要分为课堂和课后两个模块,在这两个模块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在课堂模块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汇报为辅,教师要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精要点评。在这一模块中,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对课后的理论实践进行汇报,接受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在课后模块,学生需要完成当期教师授课内容下相应的课后作业(课程论文的一个部分),而教師则需要对学生上交的上一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阅,并指导学生有序完成某一主题的课程论文过程。最后,至期末时,学生完成课程论文,教师对课程论文进行综合成绩评定,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该互动式教学与实践模式有两个重要特点:
  (1)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学习的客体,与教师一起共同完成课堂教学及课堂外的思考与理论应用。(2)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后能够及时地思考和应用学习,并能在下一次课堂的汇报中得以体现,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时效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开展基础理论的讲授并指导学生开展指定内容的理论应用,引导学生完成系统性的课后作业,规范学生的汇报内容。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有教有学、自主实践,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加强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并获得实践经验,学会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基于“能力建设”的《城市生态学》互动式教学与实践模式的应用
  当前的《城市生态学》的教学在32—36个学时之间,以本校教学为例,为32个学时,8周每周4学时或16周每周2学时,课程考查为提交课程论文。以8周每周4学时为例,在实际的《城市生态学》教学与实践中,教师授课22学时,学生汇报10学时;教师完成授课后,学生在下一周时汇报上一周的授课内容下的课后作业;学生需要在课后消化并及时完成相应内容的实践。
  具体的课堂模块的学时分配、内容及开展过程如下。
  教师授课1(4学时):主要授课内容为城市与城市生态学。讲解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发展简史、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定一个城市,了解该城市的地理地质概况、行政区划、天气气候、人文环境、经济形式、地方特色、荣誉称号、居民反映、城市发展定位、政府政策等相关内容。作业完成后及时提交给教师并做好汇报准备。
  学生汇报1(1学时):汇报内容为所选城市的基本情况。挑选有代表性的课后作业2份在下一周次的课堂进行汇报,并在课堂上当场点评和指导(下同,不赘述)。

相关热词搜索:互动 生态学 初探 能力建设 实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