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优化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本文中提出了从提高认识入手,以教学管理制度作保证,通过实施横向项目开发、师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与基地建设以及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等具体措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2-0062-03
对于理工科人才培养而言,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对课内实验课、课程设计、撰写课程论文、社会调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称。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重视实践教学,并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基本框架。实践教学是促使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中主要谈谈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强化实践教学的一些思路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
1优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工作中,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生命线,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之所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改善实践教学看作是推动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
在培养人才方面,教育思想观念是先导和前提,只有认识到位了,才会有相应到位的行动。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社会对于该专业的人才评价主要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动手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强调在多层次上对学生动手能力、设计开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综合培养,而且由于计算机学科的变化与发展很快,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必须根据计算机学科的变化而进行动态的修订、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适应企业与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
2优化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2.1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认真组织落实
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制度是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在制度保证上,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将课程设计与撰写课程论文等实践环节列入到教学计划中,独立计算学分,以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占到总学时数的40%左右,在压缩理论教学时数的情况下,不缩减实验学时。
其次,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设计管理规定,明确了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计划书和课程设计任务书,其中包括有设计的选题、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完成设计应该上交的材料等。对于课程设计,学生既需要完成软件的设计、开发,又需要提交设计说明书。对于撰写课程论文的实践教学,则需要提交不少于6000字的综述或调查论文。
最后,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一般都是选取小型的课题,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和社会调研等来自拟、自选题目,这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采取2-3人一个小组的组合。
2.2以横向项目的开发为拉动力,增强毕业设计的实战性
在毕业设计中,为了增强实战性,可以采取以软件项目开发和实例驱动为主的形式。鼓励专业教师主动与企业接触,寻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开发项目,企业给经费的项目做,不给经费只提需求的项目也可以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企业的真实需求引入到高校的毕业设计中。
2.3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强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
在实施实践教学中,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在培养与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领导重视,从院系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要非常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专业教师不断地加强培训力度,通过鼓励教师在岗参加有关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开阔视野。
其次,需要十分重视实践教师队伍的充实,一方面注意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IT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讲课或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去接受锻炼,去学习企业中一些应用性强的新技术,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确切要求,以便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最后,重视主讲教师参加实践教学的指导,原则上课内实验教学的指导教师一般都由相应的理论课教师来担任,以更好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效果。
2.4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对教学计划的设置和实施实行弹性化,在一个学生的培养周期内,课程设置不要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地进行变化,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科发展及社会的需求每年进行修订和优化,大胆地进行推陈出新,将一些过时的课程或即将过时的课程该删减的删减,该合并的合并,以免浪费师生的时间与精力,而将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课程与技术及时地增添到教学计划中来。这种根据动态计划及时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引入时效性较强的专业课与实践课的做法,能够达到有针对性地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增加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2.5实践教学中既重视校内教学,又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除了校内教学中的课程设计、撰写课程论文、社会调查和毕业设计以外,还要对校内实验课和在校外开展的三大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都高度重视,高等院校需要努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课内实验主要是验证性的,这种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能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在实践教学中处于较低的层次。在课内实验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一些专业课程中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加大对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校外三大实习,可以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观、跟班或者顶岗工作。
2.6不断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在改革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是关键,这里的课程设置既应该包括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需要开设的那些课程,又包括了具体课程中理论课学时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每一门课程都应该设计有相应的课内实验,它们对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应用性强的课程,都应该开设针对该门课程的课程设计,这些设计的难度还要略高于综合性实验,类似于设计性大实验,如:C/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J2SE)、大型数据库程序设计(Oracle)、JSP编程技术、组网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工程以及UML统一建模等课程在教学计划中都需要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
对于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可以安排课程论文撰写的教学环节。课程论文撰写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和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课程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实践教学所取得的效果
我们在计算机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时,平均实践教学课时数占到了总学时数的41.5%,这样就从根本上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落实。在担任实践课教学任务的教师中,50%以上是从企业中聘请的既具有高学历或高职称,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再加上系内已有的计算机专业“双师”素质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占到了全部授课教师比例60%以上,这就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