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业生物制品学理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 为了增强生物制品学理论课堂教学效果,作者在总结学科特点和教学原理的基础上,从优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物制品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生物制品学这一新兴学科应运而生。生物制品学是研究各类生物制品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等诸多知识的一门学科[1],[2]。针对这一门基础性强且应用性突出、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的高科技学科,如何提高生物制品学理论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地结合该领域历史、现状、研发、生产、应用、前景等问题,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生物专业中开设生物制品学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蓬勃发展及在现代制药领域的广泛使用,我国已将生物医药产品即生物制品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设为药典三部(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3]。其中药典(三部)中关于生物制品的定义为: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者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生物制品已成为生物药品或生物技术药品的同义词。目前,生物制品是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成为全球制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生物技术药物约占全球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7%,在世界排名前20位的畅销药物中,生物技术药物占7种[4]。因此,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生物专业,如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生物教育科学等专业均纷纷开设了生物制品学[5]。
2.教材建设和参考书选用
虽然早在19世纪末,疫苗类生物制品的开发就初见成效,但生物制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近二三十年内才形成的,因为生物制品涉及的理论与技术几乎涵盖生物医学所有学科,如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药理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生物制品学的教材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生物类课程,正如聂国兴等老师在其主编的《生物制品学》的第二版[2]前言所说的:“编者于2008年出版了《生物制品学》,3年间经历了6次印刷,在为该书如此受市场欢迎高兴的同时,编者感到了深深的惶恐,我们深知该书之所以受欢迎,不是因为它有多么优秀,而是因为大家没有更多选择。”虽然这段话写得很谦逊,却真实地反映出生物制品学教材匮乏的现状。据笔者了解,目前全国性真正通用的生物制品学教材仅有两本[1],[2]。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物制品学教材建设任务刻不容缓。鉴于教材建设不足,教师阅读相关参考书就成为关键。令人欣慰的是,有关生物制品的著述和期刊还是较多的[6]-[9],对于生物制品学这门日新月异的学科来说,教师详细研读这些著述可以很好地弥补教材内容有限和滞后科技前沿的不足,极大地开阔教师对生物制品的宏观视角和微观视野。
3.做好理论课程教学
3.1教学内容的取舍
生物制品种类繁多、庞杂无比,包括细菌类疫苗、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基因药物、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体内体外诊断制品等[6]。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讲述如此众多生物制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课程内容的有机取舍就显得异常重要。首先,就目前市场需求而言,生物制品主要集中在疫苗、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这几个方面[1]-[2],[7]-[9],是讲解的主要对象。其次,对于其他内容,如免疫调节剂、微生态制剂和诊断制品等可以略讲,由于这几类生物制品发展极为迅速,因此重点讲述该几类产品的巨大潜力和制备的基本原则和质量要求[1],[6]。最后,对于重点讲述的生物制品,也需要适当取舍。如细菌减毒活疫苗,可以结核疫苗为代表讲清楚,其他略讲;血液制品,主要讲述白蛋白的开发与工艺流程等,其他略讲;等等。这样才能做到重难点突出,举一反三。
另外,每类生物制品的产品历史、开发过程、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涉及多种学科,其中课本中有关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内容可以省略不讲。但是有关医学和药学等方面内容,如GMP管理、生物安全、临床试验等要适当讲述或补充[7],[8]。
3.2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
生物制品学理论知识体系庞杂,学科发展迅速,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对于这门与应用直接相关的学科,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必须在教学中改变以灌输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提高学习兴趣是关键。生物制品虽然种类繁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本质上都是药品,都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只要随时把握住这条主线,就可以不自觉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对比归纳可以让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生物制品教学中有很多相似知识,如生物制品和生物药品,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血清和血浆,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反应调节剂,等等。也有很多相反知识,如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类毒素和抗毒素,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等等。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寻求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分别加以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最重要的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生物制品的优缺点和工艺技术路线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找出规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
再次,适当运用案例式教学。自从19世纪70年代哈佛法学院在大学课程中开始使用案例式教学以来,这一有效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10]。生物制品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使用案例式教学具有很好的前提。虽然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对所有内容进行案例式教学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选择部分内容进行案例式教学,如多糖疫苗的制备,流感疫苗的生产,血浆蛋白的分离纯化,抗毒素的研制等有代表性的生物制品。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