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生态学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普遍受到高校的重视。作者结合连续六个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生态学的实践,从生态学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教学体会,旨在为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学 高校公共选修课 教学体会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生态学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越来越受到许多高校的重视。我作为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在读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任教的湖南城市学院连续六个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生态学,在生态学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深刻的体会,能够为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定位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农业院校开设生态学专业课很普遍,在高校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只是近年的事。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开设对象一般是文科类、理工类、艺术类学生,目的是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内容不宜太专业,而应以知识趣味性吸引学生,引导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正是由于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对象专业多,理解层次迥异,选课目的不同,给教学设计带来难度,因此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实际,淡化专业性,强化趣味性、实用性。专业性或理论性太强会增加学习难度,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学生系统地接受生态学普及教育,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认识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最终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1]。
我把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目的定位为着重从生物有机体的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层次讲授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阐明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规律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明确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
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生态系统、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科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宏观性、战略性、实用性等特点。生态学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必须结合本学科发展动态,介绍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全球环境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此,我总是及时把生态环境热点传授给学生,如讲授“城市污染中的空气污染”时,通过新闻图片、视频引入雾霾问题,讲清雾霾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防护雾霾的措施。讲授“水污染”时,引入由于工矿企业废水直接排放而产生的癌症村事件,要求查阅资料,了解来龙去脉,希望学生以实际行动减少甚至杜绝类似事件重演。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我采用这些生态案例,让学生以受害者的身份面对生态环境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而积极行动[2]。
生态学教学内容是相互承接、逐渐过渡的知识体系,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讨论具体知识的典型案例的重要教学方式,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参与性等特点。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就是由单一课堂教学转变为多形式互动交流教学,由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研究式素质教育。例如,我讲授“城市生态系统的城市人口”时,采用“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案例教学。该案例教学针对社会热点,如未来城市人口老龄化、农民工、房价过高、教育、医疗、就业,以“怎样认识这些现象”、“对城市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解决”等问题为导向,要求学生通过读报纸、看电视、查网络,收集资料,形成观点,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讨论而得出一些答案。案例教学成功,取决于教学内容明确、反映生态学动态、提出的问题恰当且有教学意义、契合学生实际。我在课前设计讨论题时做到简单明了,如城市、城市化等,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讨论。对于深奥、复杂的知识,我设计问题时由浅入深,鼓励学生在逻辑推理中解决问题,例如城市化根本动因是什么?如何推进城市化?城市化对大学生就业有何影响?公共选修课程生态学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培养解决生态环境实际问题的能力[3]。
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需要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因为生态学是基础性学科,更是应用性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主要有实验、实习、参观等方式,有利于学生改善思维方式,增加感性认识,为将来学习和工作积累社会知识和提供实际经验。实验课“城市气候因子测定”,在实验演示和仪器操作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除了实验课以外,我还鼓励学生参加暑期各种社会实践,进行针对性的生态调研,或者到环境保护部门实地考察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流程,或者去城市建设等部门实地感受城市绿化工作条例。
在明确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内容上,我确实花了一番功夫,因为毕竟不是专业课程教学。还需要探讨该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方向,促进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
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生态学作为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对象有文科类、理工类、师范类、艺术类等本科生,知识结构复杂,接受能力差异,教学方法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当涉及已讲过的内容时,我适当安排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研讨,教师进行针对性点评。生态学采用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在于真正把学与教、学生与教师统一起来,形成有机的教学共同体[4]。
为了提高高校生态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质量,基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体系,我自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综合素质,保证人才质量。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不可分割的,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推广师生互动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3]。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进黑板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多媒体改变传统知识储存、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组织形式更利于知识同化等特点,在时空上延伸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大量图片、视频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还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生态学研究前沿信息,例如学生查阅生态世界网站、生态中国网站、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站、期刊全文数据库,及时了解生态学的研究和教學动态。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处理信息上具有广泛性、集成性、高效性、生动性等优点,在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