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对课程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核心素养对课程意味着什么?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以此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本质而言,核心素养属于课程开发的重要的课程取向,就是说,课程开发或者课程设计,都要以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价值或理念追求。“核心素养”曾作为众声喧哗的共追热点,但讨论之初就陷入到一种“要素主义”的氛围中,忽略了对核心素养的本质规定以及教育价值的深入追问。当把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取向,就会让所有课程改革的目的转向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由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呈现以下变革趋向:一是整合将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词汇,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整合的重要线索。课程整合最为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打破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零碎状态。二是情境化成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方式。这是因为核心素养总是需要通过人对情境中复杂问题的解决来达成的。三是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将成为课程实施关注的重点。唯有学生充分发挥自我主体作用,展开自主认知建构,素养才能够得以形成。四是表现性评价将得到进一步重视。表现性评价更强调“参与”和“表现”,是在让学生完成一个复杂性任务的情况下对其真实表现进行测评。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价值;课程取向;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7)05-0021-08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7.05.003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学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2016-GX-002)。
  作者简介:于泽元,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部副部长;王丹艺,硕士研究生,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北碚 400715)。
  一、核心素养的话语困境及其出路
  基于对终身教育的具体化,核心素养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关注。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3月颁布了《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此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在这一文件指导下,中国教育学会于2016年9月13日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应该具备的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以及三个方面所包含的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此外,教育部课程与教材发展中心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核心素养正在成为中国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词汇与关键依据。
  与上述改革行动相伴的,是有关核心素养的大量学术论文的涌现。这些论文大多数是从三个角度来谈这一问题:一是对世界范围内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文献进行引入和分析;二是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等手段建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系统;三是运用核心素养对课程和教学实践进行畅想。与热点共追和众声喧哗相伴的是教育实践者的茫然失措。究其根本,其原因在于人们在这一讨论之初就陷入到一种“要素主义”的氛围中,把核心素养的构成以及各种构成成分的教育路径作为思考的核心,最终“因为走得太快,忘记了出发的目的”,忘记了对核心素养的本质规定以及教育价值的深入追问。对思想根源的遗忘不仅意味着理论工作者失去了思考的依据,也意味着实践者只能把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标签进行处理,以换汤不换药的行动来赶一场话语的时髦。基于这种现实,当下之需是对核心素养做理论和思想本源的追寻,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真正做好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并以此带来教育的真正改变。
  理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是思考有关领域问题的系统化“范式”。任何一个学科,都是由有关特定领域的系列理论所构成。因此,要在这个学科基础上认识特定的概念,必须厘清这一概念在这个学科理论体系中的位置,而后通过这一学科理论体系作为思维脉络才能够真正认识这一概念的价值。核心素养作为新近大热的课程论概念,也需要在课程论的理论脉络中认清其本来面目,澄清其对课程与教学的真正价值。
  要厘清核心素养的理论脉络,则必须问一个重要的问题:核心素养在课程实践中究竟要发挥什么作用?这一追问让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价值显明起来: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开发或者课程设计,都要以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价值或理念追求。至此,核心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取向(Curriculum Orientation)问题也就凸显出来。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课程取向图谱中 的定位
  1.核心素养的的内涵
  核心素養的核心在于“素养”。在国际上,“素养”用的是“Competence”或“Competency”,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语。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对“素养”有两个解释:(1)The ability to do something well;(2)A skill that you need in a particular job or for a particular task。即把一件事情做好或者完成一个特定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就是素养,“成事”是素养这一概念的关键要素。
  要做成一件事情,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有多种能力要素综合发挥作用才能实现,而且“Competence”的前缀“com”本身也意味着素养一定不是某种单一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认为“素养”这一词汇不应该是Competence,而应该用其复数形式Competences。关于素养究竟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国际上也基本达成了共识:素养应该由知识、态度和能力三者构成。台湾学者蔡清田在对国际研究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素养=(知识+能力)态度(蔡清田,2011)。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既需要有关于这件事情的种种知识,也需要能够把事情做好的技能,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行为,而行为把知识与能力联结起来完成这件事情。由此而言素养其实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延续,把其所提倡的“三维目标”整合成一个整体,也就成为了素养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素养 意味着什么 核心 课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