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内容简论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在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课程、教材、体育教学内容等基本概念的内涵经常困扰着广大教师。为厘清这些概念,促进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工作,本文采用文献法,在对《“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内涵解析》一文的部分观点提出质疑的同时,以课程及体育课程内容分析为抓手,着重分析了课程的宏观、中观、微观三层含义,以及三个层次所对应的学校课程内容、各学科课程内容和各课程教学内容,而体育课程内容与体育教学内容分别指向中观学科课程内容和微观的课程教学内容。
  关键词:课程;体育课程内容;教材;体育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7-0049-03
  近期,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17年第3期,贾洪洲老师的《“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内涵解析》一文后(以下简称《内涵解析》),对其中的一些观点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此申述管见,以求同仁商榷或批评指正。《内涵解析》一文,从内容的“研制(选编、设计)缘由”“研制(选编、设计)主体”“呈现方式”三个维度来分析“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内涵,看似逻辑准确、分析合理,但结合学校教育的实践再认真分析起来,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之处。
  一、内容研制(选编、设计)的缘由论述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研制缘由”存在的问题分析
  《内涵解析》中,认为课程内容研制依据教育目标,但接下来就将“教育目标”概念偷换为“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这是没错的,但是,“教育目标”与“课程目标”却有很大的差异。如,依据教育目标,我国小学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这些课程就被称为依据教育目标研制的“课程内容”。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在今后的教育改革過程中,课程内容的研制与选编必然会有一定的创新,这种创新也一定会依据我国的“教育目标”来进行。而依据课程目标,只能研制各具体学科课程内容,如,依据体育课程的目标,选择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作为体育学科课程内容;依据语文课程的目标选择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诗词等作为语文学科课程内容,只有这部分课程内容才是为体育和语文“课程目标”服务的。因此,将“教育目标”偷换成“课程目标”,其课程内容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对课程内容的解析也必然漏掉许多信息。
  2.“教材内容选编缘由”存在的问题分析
  《内涵解析》在论证“教材内容选编”缘由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界定,但从对“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论述来看,贾老师理解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等,这一点也是较为合理的,但是,将“课程内容”“不能直接作用于学生,教师也无法将课程内容这些‘现成’的知识‘生硬’的传递给学生,否则就是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作为教材内容选编的缘由显得过于牵强。因为教材中选用的任何“知识”都是已经被“教材化”的“既绝对又相对的真理”,教材内容选编的任务之一是能够保证这些知识能够具有课程内容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符合学生的学段、级段特征,对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内容来说,还牵涉到保证文化育人方向的正确性、安全性等;任务之二是为了将所选编的课程内容以系统化、模块化方式呈现出来,以便给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素材和依据,而这两大任务均与“灌输式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关。
  3.“教学内容设计缘由”存在的问题
  《内涵解析》对“教学内容设计缘由”的分析在上述论证的错误之上显得更为矛盾和玄虚。所谓矛盾,如果“体育教材内容来自体育素材”的话,“体育课程内容”又来自于何方呢?如果说“体育课程内容”是教材化过的“体育素材”,那么,“体育素材教材化”之后再被“教学化”不就使得“体育课程内容”成为多余的内容了吗?何不直接将“体育素材”直接“教学化”而省略掉中间环节呢?所谓“玄虚”,就是“同一教材内容不同课堂中,经历不同教师‘教学化’过程所生成的教学内容”该有多少个呢?依据“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的矛盾特殊性规律,难不成全国有近50万体育教师会生成近50万个“体育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又将分别会是什么呢?同时,无论是体育素材还是体育课程内容和被收录进教材之中的所谓“体育教材内容”均具有“一项多能”和“多项一能”的特点,如果就此说,这些内容是“静态的、单一的、生硬不真实的”,而经教师价值取向“被教学化”后形成的“体育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多样的、灵活丰富、生动真实的”,这种说法很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例如,我们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常见的“队列队形练习”,其不仅能够传承队列动作及队形练习的基本技术与知识,培养学生站、立、走、跑等正确的姿势,还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纪律观念以及良好的节奏感等,当它被选入教材成为“教材内容”时,难道是“静态的、单一的、生硬不真实的”?而当体育教师用“队列队形练习”来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时,就变成了“动态的、多样的、灵活丰富、生动真实的”体育教学内容了?
  二、内容研制(选编、设计)缘由理解偏差造成的其他问题
  1.概念界定模糊不准确
  《内涵解析》由于对课程内容、教材、教学内容认识的模糊或偏差,造成一些概念的界定与论证自相矛盾或模糊不清,在此仅举两例。《内涵解析》中说,“教材内容就是教材中所包含的信息或组成教材诸要素总和,而教材是一个指称,它是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材料的共同代名词。”这里在表述“教材内容”时,用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怎么后面对教材内容的表述又变成了“静态的、单一的、生硬而不真实的”?更重要的是,究竟教材是“总和”还是“教材内容”是“总和”?按照《内涵解析》中的论述应该是“教材内容”是教材中所包含的信息或组成教材诸要素的“总称”,而“教材”是一个个教材内容的“载体”。这里用“总和”就说明作者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因为教材内容可以很多,被选编的仅仅是“部分”而不应该是“总和”。再如,“体育教学内容顾名思义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内容”,如果对教学内容这样定义的话,就会出现这样的逻辑笑话,“问:请问老师,您本次课教什么内容?答:我还不确定呢!我预设的是‘前滚翻’,但学生情况不一样,还不知道会在教学过程中生成什么内容呢?”

相关热词搜索:课程内容 体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