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没有错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我曾经读过一篇很有影响力的文章,对于文章提出的“摒弃双基理论,树立儿童本位课程观”的观点,我不免思绪纷纷,因为不少专家特别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把“双基”丢掉。
“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现在的人在工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分析其根源是我们近些年对“双基”教学抓得不扎实造成的。
文章的作者特别提到:他不反对儿童有兴趣地识字,但他反对把识字作为课程、作为教学目标来让儿童完成。那么,我想,作者同样也不是要摒弃“双基”,要摒弃的是“双基理论”。他认为“双基理论”的基础是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学科本位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让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没有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没有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的经验。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繁、难、偏、旧等,而且教学也更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课程产生畏难情绪。
为什么“双基理论”与学科本位的课程观会有联系呢?因为在“双基理论”中,“基础”是一个关键词。某些知识或技能之所以被选进课程内容,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一种尖端的东西,而是因为它们是基础的,所以“双基”教学思想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同时也注重课程内容的逻辑严谨性。在课程教材的编制上,体现为重视教学内容结构以及与逻辑系统的关系,要求教材体系符合学科的系统性,依据学科内容结构规律安排,做到先行知识的学习与后继知识的学习互相促进。
“学科本位”是上世纪初提倡“儿童本位”或“个体本位”的“进步派”在批判“传统派”的课程论时所使用的词语。近百年来,世界各国的课程不断地变革和发展,在课程实践中,所谓的“学科本位”课程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已不存在了,而所谓的“儿童本位”或“个体本位”的课程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课程理论上,国际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是行不通的,不再在这一“本位”或那一“本位”的对立中思维了,因而都在寻求社会、学科、儿童诸多方面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里不仅有学科课程,而且也有了一定比重的经验(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选修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每门课程除了以学科知识为主外,还逐步加强了与学生经验及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将“学科本位”这个早期课程论不成熟的用词用于我国现行课程,至少是不准确的。
通往教育深层的必经之路就是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铺设的,“双基”内容应该是作为社会人生存、发展的必备平台。“双基教学理论”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双基”的内涵也是开放的,内容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想说:“双基”没有错,“双基”理论也无须摒弃,要摒弃的是文章作者认为的极端的“学科本位”课程观的“双基理论”。因此我们不必紧张,也不必茫然和困惑。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