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化学课程考核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基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化学课程考核方式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体现主体性和积极性,更为客观。环境化学课程的考核改革方式极为重要。课程考核方式应包括制定合理的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以及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大学生的实践项目中。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对成绩优良的学生比例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的是良好和不及格的那部分学生的成绩。建议合理安排课时数和课程内容,尽可能体现课程的多个方面,让具有不同课程优势的学生更能体现其主动性。在课堂学习课程后,可以将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到其他方面的工作中。
[关键词]合作学习;环境化学;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3-0157-02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海洋污染等方面。环境问题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也是当今社会敏感的话题之一。[1] [2]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背景下,环境专业和环境化学课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环境化学是环境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的控制方法。[3]我院自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以来,环境化学就一直是专业核心课程。
环境化学作为环境工程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其培养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成绩考核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建立一个能真正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貌的学习成绩考核方法是有必要的。合作学习是一种结合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检查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测试学习者的进步情况。[4]与此同时,合作学习在大学的学习中具有明显的可行性,较符合我国高校班级授课为主的教学传统。[5]本文在探讨基于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考核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研究改革后的课程考核与传统的考核区别,以期为其他课程的考核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一、环境化学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小组形式的学习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合作学习才能比个体学习有更多的教育意义,而这些条件包括成员间的相互依赖、个体责任、人际交往、面对面的促进性交流和小组加工。[6]因此,在构建新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时,考虑到这5个条件,分别建立环境化学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作业考评、课堂考评、合作学习考评、测验考评。从四个方面构建考核评价体系,见表1。
二、环境化学课程考核
(一)评分方法及标准
从表1可以看出,课程考核体系中的准则层分为作业考评、课堂考评、合作学习考评和测验考评。这样对学生环境化学课程的考核更加多元化,也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这4个准则层指标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权,其中作业考评占总成绩的10%,课堂考评占10%,合作学习占20%,测验考评占60%。
作业考评包括按时完成、书写规范、完成质量和修改状况4个方面,通过考评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作业的完成状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作业考评评分情况为:按时完成占30%,书写规范占20%,完成质量占30%,修改状况占20%。
课堂考评包括纪律、考勤、预习和互动情况,这不仅能够督促学生按时出勤,而且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预习能力。在课堂提问中,对于能够向教师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加分。因此,4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20%、20%、30%和30%。
合作学习是环境化学课程提出的特色考评方式,因此,与作业考评和课堂考评相比,合作学习所占总成绩的比例更高一些。合作学习首先通过专题讨论进行互助复习,并完成课程论文。考评标准为:专题讨论占30%,互助复习占30%,课程论文完成情况占40%。
测验考评是课程考核最重要的部分,其所占比例为60%。在考评中进行定期的单元章节测试和期中测试,它们分别占测验考评总成绩的15%和20%,而期末测试占65%。
(二)考核结果
本次考核对太原工业学院2012级环境工程专业3个班共112个学生的环境化学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作了相应的调查和分析,从而为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图1为教改前2012级专业学生的环境化学课程考核成绩分析,在该体系中只考虑到平时考勤、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三部分。其中,平时考勤和平时作业共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为90%。
从图中可以看出,考核方式改革后对于成绩的影响较为明显。改革前3个班环境化学课程的不及格率分别为2.70%、5.26%和13.51%;改革后不及格率明显降低,分别为2.63%、2.70%和2.56%,这主要是由于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增大的原因。成绩集中在80-90分区段的比例最高,改革后增加更为明显;而达到90分以上优良的同学比例变化不明显。
三、结论与建议
基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化学课程考核方式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体现主体性和积极性,更为客观。同时,研究结果说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对成绩优良的学生比例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的是成绩良好和不及格的那部分学生成绩。鉴于对环境化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我们对课程考核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合理安排课时数和课程内容,尽可能体现课程的多个方面,让具有不同课程优势的学生更加体现其主动性;2.在课堂学习课程后,可以将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到其他方面,如组织参加关于环境化学课程方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
[ 参 考 文 献 ]
[1] 康艳红,李学军,曾敬.环境化学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探析[J].化工高等教育,2011(6):18-20.
[2] 郑永红,张治国,姚多喜.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62-64.
[3] 戴树桂.环境化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16-19.
[5] 李美俊,等.《环境化学》“互动”式教学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2013(7):94.
[6] 胡爱梅,刘绍龙.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5-108.
[7] 王进喜,展惠英,魏慧荣,等.《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7-119.
[责任编辑:陈 明]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