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的摘抄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关于传统文化的摘抄篇一:中国传统历史人文国粹基础摘录

中国传统人文历史国粹摘录

一、【现代教育科目分类与意义】

分类:语、数、外, 政、史、地, 理、化、生, 音、体、美。

意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唐宋古文八大家】

唐朝: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三苏”)

宋朝:曾巩、王安石。

三、【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五、【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北宋书》、

《南宋书》、 《齐书》、 《梁书》、 《陈书》、 《巍书》、 《周书》、《隋书》、《南史》、 《北史》、 《新唐书》、《旧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书》、《辽书》、《金书》、 《元书》、 《明书》

六、【三皇】

伏羲、女娲、神农。

七、【五帝】

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八、【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九、【三姑】

尼姑、道姑、卦姑。

十、【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十一、【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十二、【元代四大戏剧】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十三、【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十四、【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元末明清小说代表

《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 高鄂。

十五、【四大名瓷窑】

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

十六、【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十七、【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十八、【四大名桥】

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十九、【四大名园】

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

留园〖江苏苏州〗。

二十、【四大名刹】

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

栖霞寺〖江苏南京〗。

二十一、【四大名楼】

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

大观楼〖云南昆明〗

二十二、【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

湖心亭〖杭州西湖〗。

二十三、【四大古镇】

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二十四、【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

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二十五、【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

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二十六、【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二十七、【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

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二十八、【四大佛教名山】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二十九、【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三十、【三山】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三十一、【五岳】

〖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三十二、【五行】

金、木、水、火、土。

三十三、【五彩】

青、黄、赤、白、黑。

三十四、【五音】

宫、商、角、徵、羽。

三十五、【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三十六、【五湖】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

巢湖〖安徽〗。

三十七、【五常】

仁、义、礼、智、信。

三十八、【五伦】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十九、【五谷】

稻、黍、稷、麦、豆。

四十、【五毒】

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四十一、【五脏】

心、肝、脾、肺、肾。

四十二、【六腑】

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四十三、【六礼】

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四十四、【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四十五、【六义】

风、赋、比、兴、雅、颂。

四十六、【六婆】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四十七、【七大艺术】

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十八、【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四十九、【六欲】

色、声、香、味、触、法。

五十、【七宝】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五十一、【配药七方】

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十二、【中国八大菜系】

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五十三、【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五十四、【八仙】

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五十五、【九属】

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十六、【九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五十七、【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五十八、【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史湘云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巧姐 李纨 妙玉 秦可卿。

五十九、【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妇容妇德妇言妇行

六十、【二十四孝】

卧冰求鲤 怀橘遗亲 芦衣顺母 尝粪忧心 百里负米 亲尝汤药 埋儿奉母刻木事亲 涤亲溺器 卖身葬父 拾葚异器 涌泉跃鲤 扇枕温衾 鹿乳奉亲弃官寻母 扼虎救父 恣蚊饱血 乳姑不怠 孝感动天 啮指痛心 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戏彩娱亲 行佣供母 六十一、【中国古代市民】

士农 工 商

六十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六十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 王昭君貂婵 杨玉环

沉鱼落雁 闭月 羞花

六十四、【中国古代四大妖姬】

妺喜 妲己 褒姒 骊姬

六十五、【中国古代女诗人】

蔡文姬薛涛 李冶 鱼玄机 李清照 朱淑真

六十六、【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黄山毛峰 、庐山云雾、 六安瓜片 、

君山银针、 信阳毛尖 、武夷岩茶、 安溪铁观音 、祁门红茶。

六十七、【十大天干】

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葵。

六十八、【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

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配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六十九、【幼教文学】

《三字经》南宋 王应麟 《百家姓》北宋 不详 《千字文》南北朝 周兴嗣 《弟子规》《训蒙文》清 康熙 李毓秀 贾存仁 修改编订为《弟子规》

七十、【历史朝代】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七十一【燕鲍翅】

金丝燕 东南亚 唾液口腔分泌物鲍鱼肉 海洋底部 贝壳类鱼类 鲨鱼 鳍 制作后成品

关于传统文化的摘抄篇二:谁也无法否认我对中国传统文化 摘抄版

谁也无法否认我国五千多年传统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渊源流长,但在事实上,我们真的是以一颗虔诚之心去面对我们的国粹的吗?很显然,这值得我们去好好反省一下。

“百家讲坛”是一个很好的舞台,之所以么说,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终于发出属于它自己的声音了。不管其社会反响如何,我认为只要发出声音,其距离有影响力的一天就不会太远了。这样似乎有些太理想化了,但我们也可以相信只要是真正优秀的东西,其价值终归会体现出来的。

基于还有支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的一些东西,我们就可以而且很必要去呈现问题本身并努力探求解决之道。在此,很痛心地表达一个事实,尽管我们似乎在大力倡行继承和 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们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疏远感似乎越来越加深了。

拿例子来说话,我国古代有一些很好的表示礼貌的形式,其价值甚至得到国际认可,我们可以联想那些代表地域文明的标志性元素,就比如说鞠躬行礼。但今天中国的人们对这些可谓不屑一顾,大有除之而后快之态。我们可以大胆地粗略地讨论一下其原因,“文革”时期的“除四旧”除得太多就是一方面原因,另外,就是我们自认为我们的认知发生的了所谓突飞猛进似的“发展式”的变化——那些礼仪客套俨然已成为繁文缛节。我就不明白了,人家日本人见面辞行都很常见的鞠躬行礼,难道那些就是极其古板保守毫无意义的多此一举的行为了吗?这样的想法也真是太滑稽了!

至于“文革”,所谓的文化大革命,完全就是一场文化灾难,也许人们的内心都被它给掏空了,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的道德与良心被涤荡一清了!我们只能感叹,只能扼腕痛惜,那失去了的无法估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啊,你何时能重回人间!但“文革”已成历史,作为历史事实本身,它已然发生,今天没法改变,我们只能尽力去消除其恶劣影响并弥补其带给我们的损失。

我们在此必须着重强调今天的问题,传统文明在当下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才是我们必须考量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毕竟一个民族如果失去其优秀灵魂该是多么可怕啊!然而,我不得不老调重弹,现实总是残酷的。假如地下的老祖宗们能看到他们的后代对于他们苦苦延传的传统文明给予今天这样的态度的话,估计他们都会急得从地下跳出来。我们是这样作为的,我们视与过去挂钩的一切为out和衰弱,我们整天泡在欧美大片里舍不得出来而且还大放厥词“国产的都是垃圾”,我们花样百出地搞怪传统,诗词歌赋一经窜改,往往还都成为流行元素……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问题确实很多,也很复杂。但我们大可没必要将就此灰心丧气,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着一颗对传统文明的良心去办事,事情就还有转机。

说传统即过时的人肯定是缺乏良心的,作为我国的现代人,你不会不知晓汉字,也许就是这些方块的汉字,区别了你作为一个不同于一般事物而具有了主观能动性的人。而当代汉字就是传统的沿袭和改进,然而你却否认了传统,你说你有良心吗。

我们看欧美大片时,有时确实能从其依侍高科技和良好电影工艺打造出的宏大场面或精细制作中得到快感,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带着某种文化偏见去对待东西方文明。同样的,国产影视著作中也有能打动人心的,那些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明内核的作品,也使我们落泪,例如电影 《晚春》 。西方的坚船利炮是曾经打败过我们,但西方的文明史远不及我国悠久,在文明观上,我们不能犯舍本逐末的错误。只有以一颗中国人的良心去看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方能不失公允。

当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的我们,去其糟粕,存其精华,让优秀传统文明得以传续就像子承父业让祖业得以发扬光大那样其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现如今,有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了,也有人开始尝试以新的方式去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了,就像于丹教授做的那样,我们听她讲评《论语》就有如沐

春风的感觉。这些都是我们取得进步的地方。

我相信,终会有一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抛弃其如今仅作为文化外壳的形式,而彻底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成为精神实质,到那时,我们会完全自信起来,因为我们找到了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归宿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小看法

来源: 关永冲的日志

中国传统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从来没有因为朝代的变更而中断。这种文化是我们先人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但是如果我们对这种传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而没有认识到背后的核心内涵,这种古老而朴素的文化可能成为新时代的枷锁。

【结婚一定要买房子吗?】

例如,很多的女方的父母要求男方在结婚前,必须要买房子和车。这些父母的理由主要是希望给女儿一定物质的保障。自古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好好地,所谓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但是对于一对工作不久的新人来说,买房子和车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新婚的这几年往往是年轻生活最艰难的时期,在这段时间作出一笔如此巨额的投资无疑是很不明智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男女双方在新婚的前几年内不要买房子,等双方事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生活渐渐宽裕的时候再买房子。在这段时间内,双方可以租房子,这样子新婚青年就不必承受如此大的负担。同时,为了保障女方,解决女方父母的担忧,男女双方可以在婚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财产归属。要双方不离婚或者不违约,就不涉及赔偿金额或者房产问题。换而言之,只要不离婚就不会给新婚的青年造成压力,又可以保障女方的利益。

这是一举两得的方法,但是在中国很少人会这么做。实际上,阻碍这种办法实现的最大因素不是别的,而是我们传统的思维。中国人认为,男女双方结婚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签订婚前协议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但是我们发现,那些没有签订婚前协议的夫妇在离婚的时候往往会争执得很厉害。到头来,双方后悔没有签订婚前协议。如果我们在婚前明确了财产的归属问题,双方就会大大的减少争执。双方的信任是建立在明确、透明的基础上的。

【活着是为了等死吗?】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不仅仅表现在婚姻上面。最经典例子的恐怕就是以下这个中国式的生活模式:小学->中学->大学->找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生下来的小孩子读

关于传统文化的摘抄

小学->中学->大学->找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在这种模式下,所有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如果不出差错,到最后人们还会很顺利的死去。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是拿着一份任务清单,按照清单上面的任务一项一项的完成,然后死去;他们的小孩也按照这份清单去完成任务,然后死去;他们小孩的小孩也是拿着这份清单去完成任务,然后死去。。。。。。如此重复。难道生活就是为了等死?我们不妨看看美国青年怎么做。美国很多青年在大学毕业之后,花上1年时间到非洲当志愿者或者旅游。他们想在这段时间里面好好地想想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又例如,很多的美国新婚夫妻婚后2年内不想要小孩,等到体验完两个人的生活之

后,发现生活的确需要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才生小孩。而在中国,结婚,买房子,生小孩是捆绑在一起的。如果有的选择,很多的夫妇并不想那么早就买房子那么早就生小孩。但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和社会的眼光,他们不得不在一个错误的时期做一个不理智的决定。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观念”。一旦打破这种观念,生活就会轻松的多。

【传统文化的闪耀之处】

传统观念并非一无是处,中国传统观念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价值关方面显示出闪耀的光芒。比如,中国提倡百行以孝为先。这种朴素的观点反映的是人类最根本的渴求,那就是关爱。好几千年前,耶和华在传授给摩斯的十诫里头就有一戒是“要孝敬父母”。摩斯的“孝道”是通过神传授的,而中国的孝道是自己摸索凝练出来的。中国很多文化都遗失了,但是孝道却始终贯穿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正是基于这种孝道,古代有了官员辞官回家照顾年老的父母;正是因为这种孝道,我们才会为贫困大学生边读大学边照顾母亲而感动。

孝道的本质是一种维系长辈与晚辈之间伦理关系的价值观。但是如果脱离了这个本质,孝道也就变味了。如果父母强制要求孩子结婚前买房子,孩子不按照父母的意愿做难道这就是叛逆吗?我们认为,无论听从还是不听从,都跟孝道没有关系。因为买不买房子并没有体现出孝道的本质。买房子是为了让新婚男女住的舒服一点,并没有过多的关系到长辈晚辈伦理道德问题。因此我们不能说,结婚买房子就是孝顺父母,不买房子就是叛逆父母。很多的夫妻忘了最重要一点:这个房子是给谁住的。如果当事人都不介意租房子,局外人何必苦苦相逼?

【道貌悍然的传统文化拥护者】

很多父母要求新婚男女婚前要买房子,这样子才会有保障。的确,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过的好好的。但是很少有父母会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给新婚夫妇造成了残酷的压力。新婚夫妻结婚的头几年生活是最困难的,如果我们要求他们在这个时候买房子买车,无疑是把他们往死里推。局外的人提出一个美好的想法,当事人却要面对残酷的事实。这样子的话,原本的美意就完全失去了意义。人啊,不能那么自私,不能自己提出一个美好的想法让自己站在一个高尚的道德高度,然后让那些落实这些想法的人去送死。

回到我们中国传统的话题。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人对中国传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对背后的哲学内涵认识不足。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很荒谬的事实:1、中国传统思想最闪耀的部分没有被发挥出来;2、传统思想中跟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部分却没有被摒弃,结果传统成为生活的枷锁。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中国人都说要尊重传统思想,但是大部分人都对这份文化遗产认识得含含糊糊,似懂非懂,但又认为已经大彻大悟。

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传统哲学都是为了让人对生活有进一步的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生活更加美好。但是如果这些传统的想法成为我们生活的束缚,那么我们不得不反思:也许我们在解读这份文化遗产的时候出错误了。

中国近代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近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容的选择和改造,影响较大的有:鸦片战争之后出现的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王新民等学者提出的“中国本休文化论”;胡适针对文化保守主义派别而提出的“全盘西化”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出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出出现了一个持续十余年的文化研讨热。此时,出现了一些与时代精神不协调的观点。主要有:全盘西化论、彻底重建论、复兴儒学论。

对传统文化应采取什么态度,我的认识: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从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这样一个高度来对待传统文化,一方面当代中国文化立足于新旧世纪之交的历史背景,要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中”、“外”即立足本国与全球一体化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过来显然是不明智的,全面反叛彻底重建是不合实际的,彻底否定全盘西化更是误国误民,应当立足当今,古为今用。本立足本国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民族习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必须加以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面向世界就是说文化建设必须有开放的态度,决不能搞文化封闭。

第二,要在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当中树立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将其作为强有力的精神杠杆。以虔诚敬仰的态度和心理缅怀和对待祖先创造的这一精神财富,培养和树立执著的文化心理认同感。在处于文化转型期的今天,更需要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全盘西化一个最恶劣的后果是,散布民族自卑感,再就是不判别是非,甚至把别人早已抛弃的疽虫也当宝贝。

第三,要摆脱自我本位的模式。历史上的中国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遂使国民产生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和自我中心的文化心态。我们必须排除这一不合时宜的自大心理,在思想上要明确认识到“中央之国”是封建时代狭隘的观念,地球村这一员才是对自己正确的定位。要面对现实,以平等的态度与其它民族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第四,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国富强的出路

今天我要谈的话题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近日,网上许多网民发表“孔孟思想文化阻碍了中国发展” 话题。持这一观点,想必由韩国政府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及“风水文化申遗” 有关。消息传来,国人心情复杂,失落感也是不难理解的。由此引发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和思考也是深刻而广泛的。 追溯上个世纪一百年里,我们翻阅历史不难发现,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曾有过两次大清算。笫一次是“五四运动”,提出民主/科学两大口号,提倡白话文,彻底否定了中国文化;又一次是“文化大革命”。这次运动被定义为是政治的浩劫,更是一次文化的浩劫。

至此,中国彻底结束了延续五千年的文化血脉,走上了彻头彻尾的现代化道路。当中国人为自己颠覆了传统而沾沾自喜时,却猛然发现,世界上许多发达的国家开始把眼光投向中国文化,掀起了一股汉文化热。当我们把孔圣人踩在脚下时,西方国家纷纷成立了孔子学院,当我们对“周易”是科学还是迷信争论不休时,许多西方国家正在如痴如醉的进行研究,他们的热情大大超过了国人。我常把这-现象嬉为“青龙”与“白虎”之争,矛与盾,对立与统一,彼中有我,我中有彼互为阴阳,或嬉为“阴阳互抱”。而类似于文化遗产旁落他人之手的事情又岂在少数呢?不是有日本留学生认为书法源于日本吗?不是有新闻说大学国文考试外国留学生得了第一吗?当我们的英语过八级后,汉语能过几级?我很担心将来掌握中国文化命脉的不是国人。中国文化,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坐的各位,包括我命中注定一辈子要做中国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事业的我,即便将来办了外国护照,加入了外籍,我依然是长着黑头发眼眶里依然转动的是黑眼珠的中国人! 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和体悟。我认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爱恨交织,心情复杂源于对中国文化以下几种偏见:

一、认为中国文化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自然也就被认为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魁首。记得近年来,杨振宁博士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也提到文化之源的“周易”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之说。我们知道,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是近300多年的事情,在这之前我国在各个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怎么能说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呢?中国文化并不天生排斥西方科学,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和谐,古人称之谓“道” “天地人合”“阴阳互抱”。力斥孤阴孤阳独立发展。然,现代科学崇尚分工精致细做,各领域都向自身的纵深发展,是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无法得到和谐统一,这必然遭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抵触。科技的发展并不能减轻人类的痛苦,反而加重了现代社会失衡,我们生活的越来越没有把握了,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水资源匮乏等成为世界难题,科技发展了300年,可是我们透支地球的生命又岂止300年?而心灵危机则表现得尤为突出。只有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宝库里才能找到使现代科技良性循环的良方。所以,世界关注东方文化实指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文化的发展的特点是不断的演绎,不断地阐释,西方文化的发展表现在不断地颠覆不断地更新。据此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是落后的,腐朽的。其实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智者圣贤,为何仅仅留下了孔子、老子、庄子等寥寥数人?想必一定还曾有过浩如烟海的著作。那又为什么只留下这寥寥数部呢?因为时间是试金石,人们不断地选择着,不断地放弃着,而始终被人们选择的一定会留下来成为精品,中国古人不会弱智到用一个错误的、腐朽的文化指导生产生活吧!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指导着中国人曾达到过汉唐的辉煌,不能

关于传统文化的摘抄篇三: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论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近年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渐渐淡忘,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危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华夏儿女智慧和精华的积淀,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是以儒家文化为主,道家、佛家等所呈现的各种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还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传统思想。另外各种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以及包括传统历法在内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区别于历史古迹,传统文化更多地是植入而影响个人影响民族,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不衰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进步,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让世界认可。经历了五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让中华民族这一文化古国被全世界知晓,让全世界为之征服。孔学、陶瓷、茶艺、百家论道等等都在现今被各国学者不断研究。 然而在国内,受到了不断动乱的政治局势后,以及二战后资本主义强国对我国的资本和文化入侵,使得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无人可传,即将消失的境地。当传统文化消失之后,不同于古迹可以恢复重建,传统文化不可恢复不可重建。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促进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势在必行,至关重要。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道: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少年儿童是一个人智力和思想启蒙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文化素养的熏陶,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文化的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由于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和西方文化盛行,现在的少年儿童却处在一个民族文化凋零的环境中。很多孩子对日本动漫耳熟能详,喜欢可乐,洋快餐,期盼着圣诞节的礼物,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不仅如此,由于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问题。很多少

年儿童表现出自私自利、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缺乏毅力的情况。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孝顺、谦让、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消失不见。在少年儿童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中,学校作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有着天然的优势和义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教科书要配合实现上述课程目标。可见,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的手段,更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传承的功能是目的,语言学习是手段。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呢?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肩负的重任,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实际经验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言人

在小学阶段,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权威,是模仿的对象。我们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但是自身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传统文化知识不够丰富,对传统文化的很多方面都是一知半解。往往学生有问题的时候,老师不能及时正确的给出解答。其次,在行动方面不能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比如,有的老师上课迟到,批评学生的时候讲粗话,承诺的事情做不到,当着学生的面抽烟等。这种情况下,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要求学生学好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所以,要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当学生有这方面的问题时,我们能做到答疑解惑。我们要做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画一幅山水国画,吟一首优雅的古诗词等。相信这些点点滴滴的熏陶感染,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我们要做要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言人,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做学生的榜样,积极的在学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认真钻研语文教材,渗透传统文化内涵

语文课本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品读它们是一种享受。有的给人以启迪、有的让人明白一个道理、有的抒发了浓浓的情感??课本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设计有:“祖国的山山水水”“中华传统文化”“可爱的家乡”“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国的世界遗产”“走进故事长廊”“遨游汉字王国”“中国的古典名著”“轻叩诗歌的大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等单元。在这些教学单元中,从一个侧面,如,风光名胜、神话传说、汉字文化、古典名著、古今诗歌、民风民俗,介绍中华传统文化。还有,无论是低中年级的“语文园地”,还是高年级的“回顾。拓展”,都设有“日积月累”这一栏目。在这个栏目中,有

计划地编进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名句、楹联、谜语、谚语、歇后语(以上均分类编排。如,惜时、好学、立志、诚信、爱国、求新)等,还编进了近30首古诗词。上述内容活泼、新颖,学生在熟读成诵中,体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以及它的丰富多彩。在“语文园地”和“回顾.拓展”中,还有一个叫“成语故事”的栏目,学生在读故事的同时,了解了成语的出处,获得一些历史的、文化的知识。这些都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真专研教材,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与传统文化对话。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把握课堂,介绍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我们分析了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但是我们通过怎样的方式,在短短的45分钟内介绍给学生呢?我觉得要注意几点,首先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渗透传统文化,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然后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我们必须讲究方法,认真专研教学的艺术。切勿照本宣科,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到反感。例如: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单元介绍了关于汉字的许多知识,如字谜、歇后语、对联、街头错别字等。我觉得可以把它设计成了一堂成果展示课,主题是“有趣的汉字”。首先让全班同学分为五个组,确定组长。然后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分别是字谜、歇后语、对联故事、错别字笑话、街头错别字。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在完成课内问题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收集同类资料,确定展示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汉字有趣的知识。这堂课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几乎人人参与。字谜和歇后语的小组,查找的资料非常丰富,向我们介绍了它们的定义,让老师同学们猜了很多有趣的字谜和歇后语。讲对联故事和错别字笑话的小组,他们自己写剧本,演故事,生动形象,笑料百出。街头错别字的小组采用了小记者采访的方式,用图片展示自己的采访成果,让大家一起来找错别字。这堂课,我只是个引导者,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我想,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汉字的有趣和神奇,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我们要充分把握语文课堂这一阵地,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陶冶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四)倡导学生经典阅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但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文化的积累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是在启蒙教育阶段,这是一个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是人生的奠基期,你播下了什么种子,就会开什么花,所以更应该重视阅读的内容。那我们的孩子应该读什么长大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当好小学生的营养师,让学生在沐浴经典之中,时时感受到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韵味。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它们充分地展示了中华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外国的经典之作,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三字经》、《弟子规》、《爱的教育》、《论语》、《伊索寓言》等。当然这并不妨碍学生自由阅读的权利,我们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韵味。由于农村阅读书籍的不足,我和学生们开动脑筋,自己办起了“班级图书馆”。老师和每个同学都把自己暂时不看的书存入班

级图书馆,积少成多。我们选出了图书管理员,制定正规的借阅制度,鼓励大家多借书,阅读。

同时,培养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每周都有阅读课,故事课,是学生展示自己阅读成果时候。让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在看完了文章后,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笔记本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感,把积累的好词佳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学会简介文章主要内容。

不强迫学生,多引导学生,多鼓励学生,保护好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既是“阅读”,也是“悦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这也就是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让孩子们在这些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积累文化知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开展综合性活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只依靠几本教材,依靠上课的几十分钟是不够的。而且,如果学生长期都是听说读写为主,就会感到单调乏味,缺少兴趣,削弱他们的学习热情。开展综合性活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体验,被熏陶,收获快乐和自信,这是必不可少的补充。 我们组织主题鲜明、新颖活泼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剪纸比赛、书法比赛、成语故事会,模仿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比赛,在课外开展跳格子、踢毽子、跳绳子、踩高跷、跳竹杆舞等传统体育活动。不断变换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以综合性语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的来源及各地节日的风情习俗;让学生感受诸如戏曲、武术、国画等国学精粹的博大精深。学生长时间徜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并注重积极尝试和点滴积累,定能受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座文化宝库,需要我们去弘扬和传承。在传统文化传承出现危机的今天,我们小学语文教育要勇担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在教学中敢于实践,大胆创新,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文化长河中畅游,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关热词搜索:摘抄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摘抄 传统文化积累摘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