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佛经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抄佛经篇一:摘抄(名家妙语)

书香

一、名家妙语

林清玄

◆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

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

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人总是有限制,

但有梦总是最美的。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

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的!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

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纪伯伦

◆仅仅在昨天,我认为我自己只是一个碎片,无韵律地在生命的穹苍中颤抖。现在我晓得,

我就是那苍穹,一切生命都是在我里面有韵律地转动的碎片。

◆昨天不过是今天的回忆,明天不过是今天的梦想。

◆用记忆拥抱着过去,用希望拥抱着未来。

◆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

三毛

◆因为上帝恒久不变的大爱,我就能学着去爱这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

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流去的种种,化为一群一群蝴蝶,虽然早已明白了,世上的生命,大半朝生暮死,而蝴

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着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

◆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

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

日子。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

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岁月极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张爱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

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

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朱德庸

◆开往幸福的车票人人都想买,但有的人能买到一次,有的人能买到两次,有的人则一辈

子只能候位。

◆如果你是一个知足的人,一粒沙子的幸福也会像得到一顆星球那么大。如果你是一个贪

婪的人,一整颗星球的幸福也只会像得到一粒沙子那么小。

林徽因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在她的心里潜伏着一个深渊,扔下巨石也发不出声音。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

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季羡林 ◆人生就是含辛茹苦。

——池莉

◆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是可鄙视的,我

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路,

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德?爱因斯坦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秋瑾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

二、语段赏鉴 ◆暮色悄悄地降临了墓地,婆挲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园温馨

的清香。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

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冰玉在琴声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声征服了,揉碎了,像点点泪珠,在这片土地

上洒落。

天上,新月朦胧;

地上,琴声缥缈;

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穆斯林的葬礼》

◆最近几天我总是一闭上眼睛就看到无边无际的香樟树。连绵而过了整个城市。那些香樟

沿着城市起伏的山路长成了无穷无尽的回忆。它们站在路边,站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以前总是觉得你像是活在一个谁都进不去的世界里,无法想象,可是我现在终于能清晰

地感受到了。那是一个只能自己站在旷野里,看着浮云飘过天空,从头顶投下深深的阴影的

世界。很多时候我对自己说,我并不难过,可是,在看着天光逃窜的深秋降临的时候,我心

里还是微微的发酸。会有那么一天,突然出现什么奇迹,时光逆转,或者命运重来,我们会

再一次躺在草坪上,让软草在脖子里挠出痒来,让青草的香味微微的熏得人人昏昏欲睡,让

夏天的太阳把闭着的眼皮照出血红色么?

你说会有这么一天么?——《夏至未至》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喜欢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

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摇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

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

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

意,好像一个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的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

——《乡村的风》

三、文海拾贝

◆把油菜花一篇篇翻过去,将小麦一页页翻来读,因为我是农民,我要读充溢着泥土气息

的文字,沿着清幽的小河,听着河水的呢喃,石板桥一阶一阶走过去,进入我眼帘的是一片

桑树,似一幅幅遒劲的草书。

——《读》

◆日月生辉是国红,蓝天碧野翠莹莹。花红雨后醉缠绵,山川锦绣舞春风。红字贴出好心

情,红灯挂起笑脸迎。红球抛出手牵手,红带飘扬中国风。晚秋枫叶情正浓,馨香牡丹花丛

中。天地豪歌锣鼓鸣,最美还是中国红。 ——《红中国》

◆在巷中漫步,你总能从一枝红杏、一棵老树,甚至一片落叶读出生命的祥和与生活本

应俱备的特质——安然美好。心中的一丝急躁早已沉淀在院落内的古井中,心中积淀下的,

只有一点生活的温馨。

——《斯巷之旅》

◆输了,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差;输了,也不意味着你永远不会成功;输了,更不意味

着你到了人生的终点。告诉你,失败的终点往往是成功的起点。

摘抄佛经篇二:摘抄语录哲理人生

1.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

2.人怕的不是死,而是怕不知道该怎么活。

3.为了兄弟和一起追崇的那个信仰,所以我们才如此流浪。

4.—菩萨为什么低眉?

—因为善,本就该温柔流淌。

5.痛苦是人类的属性,它能够证明人还活着。——林谨惠

6.还有一些好书没看,是我活下去的动力。——史航

7.成长本身有一种痛苦,也就是纯真的丧失。

8.他们是懵懂的天使,还没来得及认识世界。

9.神给每个人一样的天赋,有人愿意付出百分之百并心存感激,有人只愿意努力百分之二十还喊累。

10.佛经上说,菩萨完成所有阶位的修行之后,还需要经历三大阿僧袛劫,才能证得圆满佛道。阿僧袛,是十的四十九次方。

11.孩子,你知道人生是什么吗?所有的过程,只是一个灵魂来到这个世上受苦,然后死去。但是,由于他的努力,他这一生受过的苦,以后的人都将不必再受。

12.做不到是你的事,午夜梦回,你爱怎么回味就怎么回味。但人前人后,我要你装出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你可以的,我们都可以,人都是这般活下去的。——亦舒

13.多少孩子都在鄙视大人的青春里挣扎着成长,后来却成为他们看不起的大人。现在我们要对十年后的自己投下一张信任票,绝对不要成为我们不想成为的那种人。——九把刀

14.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无法像孩子一样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里的小情绪堆积得像山一样高,与其如此,还不如永远像孩子一样。——龙猫

15.我们的孤独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仿佛是一个秘密,却无从诉说。——天空之城

16.心,可是很重的。

17.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18.有些烦恼,丢掉了,才有云淡风轻的机会。——龙猫

19.一个很真的朋友会像父亲一样训斥你,像母亲一样关心你,像姐妹一样戏耍你,像兄弟一样打击你,而最后,比情人更加爱你。

20.我知道这一路的风风雨雨,它总是让人跌倒,也知道这一路的曲曲折折,会模糊了我的想要。未来也许渺茫,我的力量也许很渺小,执着是我唯一的骄傲。——方文山

21.不羡慕别人的生活,这就是所谓幸福。

22.全世界都可以是你的,但你只能是我的……

23.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者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24.偏偏这个世界很变态,受伤的总是善良的那一个…… ——《危险距离》

25.我并不羡慕别人的人生,这就是所谓幸福 。

26.这个世界真的很现实,每个人都在为着同一个目的,不惜一切代价努力着,心甘情愿的成为金钱的奴隶,死心塌地的付出。

2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我正在努力变成自己喜欢的那个自己。与其祈求生活平淡点,还不如自己强大点。

28.一边受伤,一边成长,这便是青春。

29.有三个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接受、改变、离开。不能接受,那就改变,不能改变,那就离开。

30.有时候,你不得不笑,表现得好像一切OK,然后,忍着泪走开。

31.请你善良,无论这个世界多冷漠。

32.没事,只不过是恢复原状罢了,我本来就是一无所有的……

33.真正的痛苦,没有人能与人分担,你只能把它从一个肩头,换到你的另一个肩头。

34.一个人的时候,怎么过?就算再难以承受,其实到最后我们总能

走得过来。

35.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36.天那么蓝,海那么蓝,我几乎以为这是一场梦。而我只不过为蝶一场,却化身成人,匆匆一生……

37.所以得努力,非常努力。像奴隶一样的努力。

38.我在天堂向你俯身凝望,就像你凝望我一样略带忧伤,我在黄泉向你抬头仰望,就像你站在旷野之上,仰望你曾经圣洁的理想。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带着满身木棉与紫荆的清香,带回我们闪闪亮亮的时光,然后告诉你,我已找到天堂……——找天堂

39.突然想要消失一整天,去一个不认识的小镇,赤脚看夕阳……

40.我们就是这样苍老的,从时光的一端碾转到时光的另一端,请别说再见,不需要再见……

41.海绵宝宝: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道理……

摘抄佛经篇三:椤伽大义今释---(摘录) 精华

椤伽大义今释---(摘录) 精华.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伟大的南怀瑾 椤伽大义今释---(摘录)

<坡注:这一本书,几乎完全是南师对楞伽经的逐句白话翻译。>

佛经难读,佛经中楞伽经尤难读。<坡注:此句出于程中行所作之序。>

楞伽经,它在全部佛法与佛学中,无论思想、理论或修证方法,显见都是一部很主要的宝典。中国研究法相唯识的学者,把它列为五经十一论的重心,凡有志唯识学者,必须要熟悉深知。但注重性宗的学者,也势所必读,尤其标榜传佛心印、不立文字的禅宗,自达摩大师东来传法的初期,同时即交付楞伽经印心,所以无论研究佛学教理,或直求修证的人,对于楞伽经若不作深入的探讨,是很遗憾的事。

楞伽的译本,共有三种:

1。宋译:求那跋罗翻译。。。

2。魏译:菩提流支翻译。。。

3。唐译:实叉难陀翻译。。。

普通流行法本,都以宋译为准。

它可以说是一部佛法哲学化的典籍。。。研究楞伽,势须具备有探索哲学、习惯思辩的素养,才可望其涯岸。

得少为足

华严经所谓:“一切皆从法界流,一切还归于法界”,。。

为善无近名

雪泥鸿爪

德山禅师说的:“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业重障深

楞伽山:在师子国(即锡兰岛)之山名。楞伽为宝名,又曰不可到、难入之义也。此山以有楞伽宝得名,又以险绝常人难入得名。佛在此说楞伽经,表法殊胜。

此所以本经只用“一百零八”以统率无量问题。吾国显教法门,所用的念佛珠子,通常都用一百零八颗为标准,可能就是因本经的一百零八句而来,以后便成为惯例。至于后世密宗所用的数珠,统统采用满数,如一百一十,一百二十不等,是含有圆满的意义。<坡注:《水浒传》中有一百单八将,寒山寺等处敲新年钟也一百零八下,大概也与此有关罢?> `正师子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自心躁动如猿猴,欢喜逐臭如飞蝇。<坡注:此话原文为口语,俺斗胆稍作了一点点文字处理。>

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碍。 意识本来是无形无质,不为身体的形相所囿<坡注:音you4>,而为一身主宰的源泉。<坡注:若修到肉身能暂时或长期转为意生身状态,则穿墙而过甚至在岩石中入定修持就不是难事了。不知美国那个奇怪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走”穿长城时是否就是这样干的,我看过他在大峡谷上空飞行的录像,记得是盘腿而坐的姿态,起码很像瑜伽。据说在中国的名山中有许多隐修的高人,也许他们常处在别的次元空间如当年侯希贵先生所去的那种地方,或者就呆在岩石中,可能最下等的才隐在山洞中。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机会游名山时,若有缘遇到高人,可别当面错过了。这意生身与道家说的“元神出游”很相似。这元神刚刚能出游时,有可能他是很弱的,不可到处乱跑,“遇见神仙莫看棋”,以免因肉身毁坏而失去修行根基功亏一篑。>

修行得意生身者,是八地菩萨的境界。

菩萨得意生身的境界,也犹如凡夫人们在梦境中,和中阴境中的意识身一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实物、身体等限制,一切自由自在。不过再提醒一句,这种境界,必须信佛所说的:要达到离心意识,进入第八不动地,得到无生法忍,才能生起,并不是妄想意识所能生起的。例如人们意识想要飞升,此身还是不离地上。意识可穿透山石和金刚,而此身仍为障碍。一般世间修学佛法或外道的人们,在静定境中,偶然也有发生神意出窍的境界,可以得到部分类似的神通,于是就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意生身,那实在是妄想无知,实在是可怕的邪见。这种境界,在有些道家,也认为它是阴神,是旁门左道的境界。修行的人们,可以参读《楞严经》第九第十两卷中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或者参阅拙著《楞严大义今释》第七章的所述,就可以明白它的要点了。还有一种修持密宗的方法,根据唯识的理论,不一定要修离心意识和空、无相、无愿的途径,只要直接观想成就,也就可以得到意生身境界,也可能进入金刚道的菩萨不动地了。但这看法也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偏差,所以西藏密宗黄教初祖宗喀巴大师,便极力主张先须深入般若、唯识和中观的见地,有所证悟,然后再专心致力于观想等法,或其他的修法,才是菩提的正道。否则,就和阴神境界的邪见,几乎是依稀伯仲之间,而难以分别了。著者为了这个修证问题,也曾经间关跋涉,远走西陲,潜心学习过藏传红、白、花、黄等密宗法派的修持。觉得他们的长处果然很多,可是弊病难免,害处也实在不少。希望有志修证佛法的大士们,如果能够坚决守定华严、圆觉、楞伽和楞严,大智度论和瑜伽师地论等几部佛说大经大论,依教奉行。或者自认为要把稳修行,只要依据阿弥陀经和大乘起信论修持,这是绝对不会误入邪途的。现在我以洒过血汗心力的亲自经验,贡献给未来的发心大士们,希望得到正知见的修证方法。并不是对显教、密教或者其他宗派,有评判优劣的成见。只是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但作诚意的贡献而已。著者只是一个学佛法和文字禅也未有成就的人,岁月匆匆,不觉发白形衰,对于实际修持,实在渐渐没有一得可证。不过译笔写到这里,凭这一片浅见的忠诚,附写这些管窥的

摘抄佛经

论见罢了。修行的人们!如果得证无生法忍后,对意生身的转身一路,必须要亲近最殊胜的善知识,诚敬学习,自然会得到他的慈心垂照,授予方便法门的。<坡注:先生此言真可谓情深意切语重心长也。学佛修行当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为目的,直取无上菩提,因此各种中途境界都可以说成是魔境,更不可耽误于神通雕虫小技,如道家云“顶上有光亦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藏密、道家中都的确有仅仅津津乐道于神通法术者,可以说,神通若用于自度度人直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则为正法,若仅仅为神通而神通或仅为求神通而修行,则必为邪法。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够神通广大了,可也不过是个心魔、大魔头而已,跟佛境界一比,其狭隘真够可怜,连扯了几个大筋斗也没跳出掌心去,后来老老实实苦修苦磨了很长一段,才证悟成佛果。意生身也好,元神能出游也好,其它各种各样的神通也好,都应该只是修行的手段、过程,而绝不应该成为修行的障碍、目的。这一段内容,非常要紧!>

无生法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后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

佛已经在本经上说了禅的四种类别,就是达摩祖师东来此土,教授传佛心印的禅宗,也明明白白说明以楞伽经印心。为什么后世禅宗之徒,又说在如来禅外,另有一祖师禅呢?甚之,还高推祖师禅,好像高过如来禅似的。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其实,所谓祖师禅,又何尝离开过佛所说的如来禅呢?只因一言诠,就如立竿见影,于是见影忘竿者,便滔滔都是。<坡注:有祖师说“佛之一字,我不喜闻。”又有说“念佛一句,罚挑水洗禅堂三天。”这些说法,虽有其特殊深刻含意,但均有令智商一般者被误导而离开佛祖言教之弊病,故“这些禅话,我不喜闻”。>

佛又说:“如来以两种神力,才使一切大菩萨们的疑问得到真解。是哪两种神力呢?第一,是使众生入于三昧正受的住持之力,而显现各种形象、言语等的神力。第二,是如来法身手摩其顶,使其得自悟自证的遍身法乐,得到灌顶的住持之力。。。。。一直到菩萨第十地的法云

地时,就得到种种殊胜难得,不是世间习惯知识所能了解的神变境界。那时,就可以证得如来神力灌顶的境界了,大菩萨们得到这两种神力,才能见到诸佛如来。”

并非一切刹土世界都有言语的。所谓言语,只是人们造作出来的。在另外有些佛国的世界里,只要互相看了一眼,彼此就知道意思,并不一定需要言语。。。<坡注:在有些自称接触过UFO和外星人的描述正好如此,意念交流即可。故好莱坞电影中的外星人都发出叽叽咕咕怪语言的情节实在是由于编导见识和想象力贫乏之故。>

世间言论文词,都只说身体的感觉和知觉境界而已。而且世论有千差万别,当我寂灭以后,再五百年,因为邪见外道的盛行,将会破坏佛的遗教所结集的经典,我法中的恶弟子们,也会接受这种世论。大慧啊!就是因为以世论破坏佛的遗教所结集的经典,以种种文词隽永的句子,和富丽堂皇的譬喻,来宣传外道的见解,徒然执著于世间因缘之法,而不能自通。这些外道们,没有自通之论,只在其余世论之中,广说无量百千事相的差别法门,既不能自觉内证自通,也不自知愚痴世论,是更为痴迷荒谬的了。<坡注:对于力图使佛学“科学化”,即努力证明佛学其实是一种特殊科学的学者们,被佛祖言中了。现代人诠释佛学者,多借助“能量”、“场”等等科学概念,若作为便于别人理解的方便表达则可,但宾主关系必须分清,若以科学哲学辩证法等等研究方法去“研究”佛学,就好比井蛙论天了,这种呆子还真不少,不信你去书店中翻翻现代人编写的《佛教史》、《道教史》之类的书,我手里就有一本某学术界名人编的《佛教史》,读来其弱智无知真让人恶心,随便举一例,比如说书中对“舍利”的注解是:骨灰。这种呆瓜,居然能主持学术界佛教研究,真是末法时代人们智慧丧失前途黑暗的铁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怎么能用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内容来描述研究呢?>

至于真实义,又是从多闻博知才能得到的。所谓多闻博知,便是说:善于通达真义,而不是善于言语文字。所谓善于通达真义,便是说:不随一切外道的经论在转,不但自身不随,同时也不教他人随转,这才配称为是多闻的大德。所以要求真义者,就应当亲近多闻的大德。相反的,那些无此理相违背,只执著语言文字相的,却应当远离。

<坡注:佛祖多次说过不要执于文字相,在本经中还以指月之手指来形象地说明文字表达的局限性,古德也早就说过“愿解如来真实义”。我感觉不少学佛之人好比是一鼠到大海喝水,只能得一小肚子,却往往以得少为足,还如盲人摸象般地以为海已被自己完全掌握,于是按自己的理解来诠释佛法,并从佛经中抄出许多句子来断章取义地为自己作证,这可以说是理论上学佛的一种魔境。而学佛的目的应该是不断修持扩大自身智慧能力,扩大这“胃”到无量无边,最终“天地山川一口吞吃”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道家叫“天人合一”或“得道”,是乃学佛正途也。为避免以上误差,当始终坚持无我、虚心、多闻、不固执。如老子言“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这句精辟的话含义极大极广,按我的粗浅理解可以包含修道学佛者的“我执”、架子当越学越小才对,而红尘中做世论的各种学问者正好相反。佛也曾说过依佛说则为佛说、不依佛说则为魔说。凡说“我”见大于或超过佛之见解的,均是胡说或魔说。> 如愚见指月 观指不观月

所谓三世诸佛的数量,并不止如恒河里的沙数那样多。为什么呢?凡是一件事情,超过了世间的见闻,便不是譬喻之所能比了。

如金金刚,佛舍利,得奇特性,终不损坏。

修行人所证得的三昧正受境界,像金刚钻和佛的舍利子,及光音天上的宫殿等等,这些在世人的眼光看来,好像都是永久不坏的。但是住于如来正法,具足如来智慧,已得平等性智的佛看来,也只是随时偕进,程度的差别,实际上仍是刹那间会坏灭的。因为万物存在的久暂问题,只是时间上的比较观念,千秋和一瞬,也都是刹那间的事而已。<坡注:再比如作为人类家园的太阳系之寿命,由人看来漫长而久远,而放在整个宇宙中来看,其生灭也犹如朝露一般转瞬即逝。>

金刚力士所随护者,是化佛耳。非真如来。大慧。真如来者。离一切根量。一切凡夫。

声闻缘觉。及外道根量悉灭。得现法乐住。无间法智忍故。非金刚力士所护。一切化佛。不从业生。化佛者。非佛。不离佛。

<坡注:道家言得道者“聚则为形,散则为气”,这再聚为形之形,乃为化度众生等目的而出现借用,非真性本体也。类似地,观世音菩萨就有无数次“再聚为形”显圣,理同此。《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凡有相之体,均非佛菩萨真如本体,暂借用之化身也。> 化身佛乃幻生众生的形相,来示现说法。

所谓九难,如大智度论所说:一是梵志女孙陀利的谤佛,及五百罗汉也同时遭谤。二是旃<坡注:音zhan1>遮婆罗门女,系木盂作腹谤佛玷污。三是提婆达多,推山压佛,伤及佛的大趾。四是逆木刺脚。五是毗琉璃王兴兵杀诸释迦种族。六是受阿X(嗜去口)达多婆罗门邀请而食马麦。七是冷风发背病痛。八是雪山六年苦行。九是入婆罗门村乞食,不能得食,空钵而还。还有冬至前后,入夜寒风破竹,索三衣以御寒。又发高热,阿难在身后扇佛等等。 <坡注:此处佛说了许多条不应吃肉的原因。>

我们对于所有饮食,都作为是自食子女的肉着想,但是为了疗饥,所以便为服药着想,所以不应吃肉。总之,听信可以食肉的话,是绝无是处的。

佛法修行的究竟处,甚至可断一切饮食,何况食鱼食肉呢!

<坡注:注意此处佛说到了“辟谷”的现象。还有种种的证据可以表明,佛道二家是完全共通、殊途同归的。只是道家比较象佛家的密宗,以修色身入手为主,理论上亦不如佛法这么博大精深详尽完备法门众多三根普被。或者举例来说,佛法象是一坐金字塔,雄浑博大,道法象一坐孤高的尖峰,二者高度相齐,但对于攀援者来说爬佛塔较安全容易一些。这是我的管见,不一定恰当。>

----------------------------------

摘抄后记

感谢南师大慈大悲,费了许多的心血精力将以难读著称的《楞伽经》译为白话,的确让有志于研读本经者多了一条拐杖。

但因为我自己学佛的功底基础均较浅薄,故看起来南师的译文简直成了白话的另一种难读的楞伽经版本。古人都谓佛经难读,《楞伽经》尤其难读。就我而言,之所以基本上读不懂这经,主要是因为这些原因:

第一。自己古文功底太差。这一点得部分地归咎于制订现代教育体系的人们,已经将古典文化的训练几乎完全删除于常规教育内容之外,当然这也是百年前开始的东方文化劫难所致。虽然我现在也抽空在生吞活剥地读《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之类补课,但目前仍然是临阵磨枪,徒有些骗骗人的光感而已,这一点尚需假以时日。

第二。佛所说法的对象、场所并不仅限于人间世界,好比是这教师同时开设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课,我们人类众生仅仅是幼儿园层次的班级。故佛在这一层次所说的法,听众主要为阿难等人间常随弟子,这时佛所说的内容就教易理解,这种经因此就比较好懂,比如《阿弥陀经》等,而《金刚经》则是这类经中较深奥难懂的一部,所以在该经中佛耐心地将其核心思想翻来覆去地重复宣说。有一些经是佛主要针对远高于人类的众生说的,这些经开始时描述的多是各种世界的菩萨天人们从四方而来(不知是否有些是乘着UFO的),热闹非凡,本经也正是如此,这时佛的人间常随众们就基本上是旁听生了,在讲有些经的时候阿难他们根本就没法去旁听,比如密宗所依据的《大日经》、《金刚顶经》等,这种情况下佛所讲的内容就好比是大学课程,其经文在我们读起来往往就会很难懂了。要读懂这些经文,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通过修持而提高自身的智慧层次,好比由幼儿园逐渐升级直入大学水平,而仅靠绞尽脑汁的层层分析是吃不透的,以幼儿园水平如何能理解微积分或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使劲读”的搞法正好比对于超声波次声波的信息,用“使劲听”去研究。拉倒罢!

而一旦修持有成,则读懂这些经应该并不难,所以达摩祖师传此《楞伽经》作为印证修

禅者成就的方法,好比是留下一套大学考题,真可谓精辟之极、高瞻远瞩!!俺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禅宗改用《金刚经》为据,虽于参灭相大有助益,但这测试题却也大大降了难度,故之后的禅宗便逐渐鱼龙混杂、逐渐趋于没落。而这一切又全在达摩祖师意料之中!道家评佛门,有只认佛祖观世音菩萨等直到六祖为“大觉金仙”说法,对其余禅师皆不予承认,我以为这很有道理。

重复强调,学佛主要是一种依据实践修证自身不断升级的事,而不是如世间哲学一般用大脑分析去作纯理论的推理演绎,对于单纯苦读经文者,借用南师书中提到的禅师之说法是: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体会,仅供参考。

偈曰:

凡夫学佛,如蛇吞象。

智者学佛,转蛇成象。

此象非象,乃是名象。

蛇象俱灭,成佛作祖。

若有人来弄禅法,俺就请他说楞伽。

如果我能有幸在此残生中修得这“大学”身份,我想我会尝试着说简化的楞伽,那将是测试自己语言表达能力、或者说是文字般若的一道极有趣的难题。

南无三世一切佛菩萨!!!!!!

相关热词搜索:摘抄 佛经 佛经念诵 佛经歌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