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摘抄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屈原摘抄篇一:经典古文摘录
经典古文摘录
经典古文摘录 (85篇)
陋室铭 刘禹锡(唐)字梦得 《刘梦得文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马说 韩愈(唐) 字退之《昌黎先生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师说 韩愈(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àn)。郯子之徒,其 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字茂叔《周元公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劝学 《荀子》(战国)名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gào)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í)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不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问说 刘开(清)字明东、方来 号孟涂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qiǎng)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o),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
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前赤壁赋 苏轼(北宋)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六国论 苏洵(北宋) 字明允 《嘉祐集?权书》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pù)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餍),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jì)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wéi)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涉江 屈原(战国 楚) 名平 字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jia)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qiu)兮骖(can)白螭(chi),吾与重华游兮瑶(yao)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ai)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di)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陼(zhu)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入溆浦余儃(chan)佪(huai)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xian)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kun)首兮,桑扈臝(luo)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zu)醢(hai)。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事道而不豫兮,固将然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念信侘(cha)傺(chi),忽乎吾将行兮。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天地,惊破<<霓裳习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花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条,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行人,旌旗无光日色薄.蜀山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忍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
屈原摘抄篇二:经典美文摘抄欣赏
人生价值,活得精彩,要有理想: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活着不是为活着而活着,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美好而又绚丽多彩。春天观察小草发出嫩绿的芽,很是开心;夏天闻着君子兰飘来的淡淡清香,很是悠哉;秋天体会丰收的喜悦,很是知足;冬天看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很是壮观。但这都不是让我活着更好的理由。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
人活着就是要做点什么,给世界留下一份美丽。岳飞留下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忠心,文天祥留下了“留取丹心在汉青”的志向,于谦发出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呐喊。他们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生与死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人生的旅途也许有恶风险浪,沟沟坎坎,生命若活得浑浑噩噩,就像行尸走兽,大家要摒弃这种毫无意义的生活。要无论何时何地不忘自己的责任,不丢掉理想的追求,沿着自己的目标,活得光明磊落,扬起出征的风帆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有价值的事,这才会使生命绽放光彩! 生命如花,就让自己的生命花开时是美好的,落时也是美好的吧!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为了人类自己,为了共同的社会,为了整个地球,让生命活得更有价值、更精彩,并让它飘出幽香吧!
英雄的赞歌,骨气,意气
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他们或守疆卫土,或敌御强敌,或驱逐外寇,或与腐败王朝殊死斗争,留下了伟大的英雄浩气,谱出了不朽的壮歌。这些满含英雄豪气的千古壮歌,如川江奔泻,如山峰屹立,感召着后人的壮志,鼓舞着后人们去拼搏,去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这是中华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本质。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这个人从不怕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黄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醉里挑灯看剑”中国人不缺有志爱国志士,团结刻苦,永不认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人骚客自古便有折他们的高风亮节,德馨是他们的准则??“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中国人一直都不比遥远的西方国家笨,同样的时间,我们用我们专属的语言陈述着一样的真理!中国人我们用我们最精炼,优美的语句抒发着我们的对祖国的回报!
智慧的结晶除了四大发明,怎么少得了儒家思想!孔子用他的儒教化了“人”何以为“人”。令世界知晓人非蛮夷,人需懂礼,品德行性的重要!韩国不就是先借鉴了吗?他将“礼”学习了,发展了,成了礼仪之国。别人的借鉴无疑是对此的肯定!新加坡,一个小到只有我们的十万分之一的国家,他用从我们那学去的“礼”建立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国家,即使他并没有辽阔的土地??而汉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正在发展,“全世界的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我们就这样一路领先的用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世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善良 请用你的善良,为这世界荡开一条平坦的路,让人们一路平安。当面对需要救助的人,救,还是不救,这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善良的拷问。我们原本想要 伸出援助之手,人与人之间的欺骗与不信任却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我们的善良,我们犹豫了,但最后我们都会选择去救,只因我们问心无愧。“马路天使”宋立明的车 还在马路上来回穿梭,他依旧选择义无反顾地信任他人,伸出援助之手。谁也不知道他的车还能开多久,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救多少人,但他的善良却为人们荡平了一 条安全的路,他永远是这条路上最虔诚的护道者。一念之间的信任,让他坚守了40年。
善意之心,在举手投足间温暖着生活;善意之举,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汶川大地震中,面对巨大的浩劫,不正是一丝一丝浓浓的善意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形成战胜灾难的滔天暖流吗?“义丐”徐超,一个流浪的乞丐,蹒跚着把一把零钱捐出来时,周围的人震撼了,哭了。徐超的105元,是他的全部家当,从情感上来说,并不比加多宝的1个亿逊色! 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纯洁的心灵,小小的善举,举手之劳,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却能换来很多美好。学会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美好的生活是在大家的点点滴滴中创造的,是会在持之以恒中得到延伸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世界充满爱时,那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得到幸福的分享。
诚信
我们生活的世界太需要这样的清泉,我们的周围有太多的欺骗和谎言,我们多么想拥有一片承诺于人,守信于人的蓝天,有人因为欺骗而失去了最珍贵的友谊,有人因为谎言而众叛亲离,也有人因为欺骗而走上了生与死的边缘,试问,我们身边没有欺骗,那该有多好啊!有人为了信守承诺而至死不渝,那桃园里的三拜首,岂能忘记?关老爷的诚信又怎样?面对高官厚禄,面对加官进爵,他毅然过五关斩六将,留下千古美名,只为一个"信"字。
诚信有着玉的清洁,它有着玉的高贵,它更有玉的坚贞,历来文人学士以玉为友,以玉为伴,这就是玉与信的融合吧!他们在玉的身上学到了信,一个传唱千古的立身准则。"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古人也有无信的代表,一代豪杰吕布,手持方天化戟,身骑赤兔烈马,那是何等威风,何等的英雄,可到头来,却为一个"信"字搭上了身家性命,他把承诺别人的话当作儿戏,只仗自己一身好武艺,那是他愚啊!那是他无信啊!假若给他一个机会,一个从信开始的机会,历史或许真的要重写。
不得不说,诚信造就了英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玄宗与杨贵妃的承诺,他们也做到了。即使马嵬坡下杨贵妃缢死,玄宗依旧不忘旧日的誓言,于是七月七日长生殿,玄宗思念逆流成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一种爱是生死相随,"君当为磐石,妾当为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兰芝与仲卿的承诺,他们也做到了,自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乾隆年间,和珅为帝所宠,六部除工部皆为其掌。然其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以奸邪之心待之。享贿赂而贪国家之财,其私产堪比国库,其宫室之华胜于皇宫。乾隆既逝,嘉庆即位,察其腐败而以极刑处之,昔日之繁华终于牢狱之中,何也?为人臣而不诚乎,于人上属而不信乎,卒身死人手,而为万世所诟。
其盛时,人人算而欲求于他,虽风光无限而实为寡助之至。虽入狱也,其身无可求,人人弃之,可谓悲也。况其所贪,卒入外人之手,于其身也,分文不名,可谓悲也。反观痴者,虽不占一文,而与人交好,无愧于心。人生若此,可以无悔矣。
拒绝平庸
如果我仅能成为一只毛毛虫,那么我会选择蜕变,让自己的生命在蝶群中绽放光彩;如果我只能成为一粒沙,那么我会选择在蚌壳中接受磨练,成为耀眼珍珠中闪亮的一颗;如果我只能成为一棵树,那么我会选择成为胡杨,让自己在沙漠中接受风暴的洗礼,创造不平庸的一生。
悠悠历史的车轮回转,我看到了那个男子在政治仕途中屡屡碰壁,最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于是他选择了周游列国,选择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境。庄子,他守候心灵的那轮明月,拒绝世俗,拒绝平庸,成为一棵守候心灵的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便是陶潜渴望宁静生活的愿望。官场太复杂他无心从事,他也不甘于平庸,成为一个世俗的人。于是他选择了退隐,去寻找内心的那一片田园,拥有了旷达的心境。他们都是拒绝平庸的人,拒绝平庸做官,拒绝平庸生活,最终他们找到了内心的归属,他们的精神得以升华。拒绝平庸意味着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或有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或有班超弃笔从戎,纵横疆场,保家卫国。拒绝平庸是一种自强的品质,却更是刚正不落世俗的精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此闲适安逸的田园生活也只有陶渊明的诗句中才寻的见。晋朝,一个疯狂的朝代,八王之乱,乱到天昏地暗。陶渊明在宦海之中浮浮沉沉几十年,他倦了,累了,他不想与那些平庸的人同流合污,因为那些做法违背了他内心的向往与原则,会让他丧失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于是他决定归隐山林,在静谧田园生活中去寻找藏于浊世的清流。在山中的日子真是好啊,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自己种植,自己收获,还能时不时的去桃源看看落英缤纷的美景。陶渊明拒绝平庸,拒绝世俗的理念,在田园生活中完成了对自己灵魂的洗礼。
小草甘于平庸,于是它只能默默地生长,没人在意它的感受;野花甘于平庸,于是它只能成为万紫千红中极其渺小的一朵,无人留意它的存在。绿叶甘于平庸,于是它只能给花作陪衬,没人注意它的牺牲与奉献。
屈原摘抄篇三:古诗佳句摘抄
古诗佳句摘抄
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
●虚心的人用文凭来鞭策自己,心虚的人用文凭来炫耀自己。
●在工作中,是英雄的表现出来了,是人才的体现出来了,是蠢材的显现出来了。
(一)惜时,读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等闲:轻易。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清/钱鹤鸿《明日歌》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学而不厌,诲人不卷。——《论语 述而》 诲:教导。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赵恒《劝学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清/孙洙《唐诗三百首集》
(二) 写作 艺术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耽:沈迷。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 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 赵翼《论诗绝句》
风骚:泛指卓越的作品。
(三) 山川 景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唐/杜牧《山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别枝:斜出的小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四) 四时 花木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宋/陆游《马上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茂盛的样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坐:因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落花。
(五)志向 节操
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将相本无帅,男儿当自强。——宋/汪洙《神童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楚/屈原《离骚》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鹊楼》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咏石灰》 浑: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有心人:指有坚定志向的人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六) 才貌 情思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水调歌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唐/李白《静夜思》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投得三春牟。——唐/孟郊《游子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缝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象东流。——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 王风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寓《竹枝词》
晴:与“情”谐音双关。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七)人事 感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酒缝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元/高则诚《琵琶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缝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唐/白居易〈琵琶行〉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宋/苏轼〈水调歌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自古红颜多薄命。——明/吴承恩《西游记》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八)事理 认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元/无名氏诗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魏/曹 植《七步诗》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国亭有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德泽:恩惠。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
(九) 德 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岳阳楼记》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梁意王下》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 告子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趼人《痛史》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 陈涉世家》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耿 传》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表情描写——喜
好词:
嫣然一笑 欣喜若狂 喜上眉梢 笑逐眼开 沾沾自喜
喜形于色 满面春风 眉飞色舞 喜出望外 欢呼雀跃
和颜悦色 春风得意 笑容可掬 仰天大笑 洋洋得意
好句:
此时妹妹的脸上也乐开了花,她亲昵地依偎在老师地身旁,就好似躺在妈妈的怀抱里。 星期天的早上,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跟着爷爷,连蹦带跳地来到橘园里。
一股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刚才登山的疲劳立刻飞到了九霄云外 这是萧散看到的一则好词好句集,也发上来。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不学上几句,可就白瞎了恁么多的老祖宗的人了。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 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
知羞耻啊!
相关热词搜索:屈原 摘抄 爱国诗人屈原摘抄 品中国文人屈原摘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