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模拟试题|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18-11-2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悬赏纳谏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烦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释】

栖:退守。

昆:兄。

种:指文种。

进对:进谏。

资:积蓄。

絺:夏布。

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文言知识】

释“爪牙”及其他。“爪牙”本指动物的爪子及牙齿。“爪牙之士”比喻勇敢的将士。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是个贬义词,比喻帮凶。这是古今词义的差异。又如,《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今指行为肮脏,而古指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于:向 ②知:管理

③虽:即使 ④乃:才

2、翻译:

①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

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

3、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悬赏纳谏 。

4、“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文种的这句话是提醒勾践:等到兵败才想到寻求谋臣,未免太迟了 。

父贤不足恃

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此五者于子,子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拘。兄贤不过舜,而象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

【注释】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开国之君。

狐卷子:魏国的一个大臣。

尧:和下文的“舜”都是传说中我国上古时的明君。

丹朱:尧之子,因荒淫傲慢而遭放逐。

瞽瞍:原意是指瞎眼老人,此处指舜的父亲,传说中他是盲人,后被拘禁。下文中的“象”即传说中舜的弟弟,后被流放。

周公:周武王之弟,名旦,曾助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武王死后摄政,忠心辅助幼年即位的成王。

管叔:周武王之弟,周公之兄,名鲜。武王灭商后被封于管,后不满周公摄政,联合商周之子叛乱,事败被杀。

汤、武:指商朝开国之君汤王,周朝开国之君武王。

桀、纣:指夏朝末代暴君桀,商朝末代暴君纣。

【译文】

魏文侯问狐卷子道:“父亲贤明能够依赖吗?”狐卷子回答道:“不能。”“儿子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兄长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弟弟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臣子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魏文侯一下子变了脸色,发怒道:“我向你征询了这五种情况,你竟全都认为不能,是什么道理呢?”狐卷子回答道:“父亲贤明没有超过尧的,但是他的儿子丹朱却被放逐;儿子贤明没有超过舜的,但是他的父亲瞽瞍却被拘禁;兄长贤明没有超过舜的,但是他的弟弟象却被流放;弟弟贤明没有超过周公的,但是他的哥哥管叔却被诛杀;臣子贤明没有超过商汤王和周武王的,但是却被桀和纣讨伐。指望别人的人不能达到目的,依赖别人的人不可能长久。你想把国家治理好,就要从自身做起,别人怎么能够依赖呢?”

【文言知识】

释“恃”。“恃”指倚仗、依赖。上文“父贤足恃乎”,意为“父亲有德才足以倚仗吗”。又,“子孙恃产业为奢靡”,意为“子孙倚仗有产业而奢靡”。成语有“有恃无恐”,意为“有了倚仗就什么也不怕”。又,“恃才傲物”,意为“倚仗有才能便傲视他人”。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足:足够 ②色:脸色,面色

③于:向,对 ④一:全,全部

⑤过:超过

2、翻译:

①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指望别人的人不能达到目的,依赖别人的人不可能长久。

②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你想把国家治理好,就要从自身做起,别人怎么能够依赖呢?

3、狐卷子举这些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确凿的事例无可辩驳的证明了五个“不足恃”,令魏王不得不信服。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即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系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赵括:赵国大将,兵败长平,赵国遂败亡。

奢:赵奢,赵括的父亲,赵国的大将。

难:驳倒。

廉颇:赵国的大将。

约束:指纪律号令等。

纵:出动

【译文】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生死相争的,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代替廉颇以后,全部改变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文言知识】

释“既”。“既”的本意是食毕,此处引申为“已经”或“……之后”。上文“赵括既代廉颇”,中的“既”,不能理解为“既然”,应解释为“已经”或译为“(赵括代替廉颇)之后”。又,《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既出”因理解为“从桃花源出来后”。又,“既定方针”,意为“已经确定的方针政策”。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兵:带兵作战 ②以:认为

③当:抵挡 ④使:假如,如果

⑤将:以……为将 ⑥绝:断,断绝

⑦坑:活埋,挖坑掩埋

2、翻译:

①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生死相争的,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

②赵括既代廉颇,系更约束,易置军吏:赵括代替廉颇以后,全部改变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

3、“纸上谈兵”现用来比喻:空谈理论,脱离实际,不能就决实际问题 。

临江仙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释】

小蘋:作者友人家的歌女。

两重心字:两个篆书心字结成的连环图案,象征男女心心相印。有这种图案的衣服为当时歌女所穿的流行衣衫。

彩云:这里比喻小蘋。

【译文】

欢乐的幻梦醒来,惟见高高的楼台锁闭,沉酣的酒意消尽,只有寂寂帘幕垂得低低。去年伤春惜别的愁恨,此时恰恰又来到心底。落花霏霏,我独自伫立,蒙蒙细雨中,燕子双双飞去。

记得和小蘋初次相见,她身着两重心字的罗衣。她细细拨弄琵琶,借曲调传达相思情意。曾经照临她归去的明月,皎洁一如往昔,而她,却像彩云般,不知飘向何处。

【思考与练习】

1、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词之上片写“ 春恨 ”,描绘梦后酒醒、“ 落花 ”、“ 微雨 ”的情景。

2、下片写“ 相思 ”,追忆“初见”及“ 当时 ”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3、上片起首两句,“梦后”、“酒醒”二句采用了 互文 的修辞方法,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4、“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本词中,却象征着 芳春过尽 ,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5、这首词,内容上是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艺术上,它表现了特有的 深婉沉着 的风格。这首词代表了晏几道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

涸辙:干的车辙。辙,车轮在地上碾出的痕迹。

贷:借。

监河侯:即魏文侯。

邑金:封地上的收入。

作色:变了脸色。

波臣:海神的臣子。

游:游说。

激:引水。

吾常与:经常在一起的,这里指水。

曾:简直。

【译文】

庄子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的答应了。他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邑中的收入,借给你300两银子,好吗?”

庄子一脸愤怒的样子,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来是东海中的百姓。你难道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的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地方,不能离开这里,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文言知识】

释“肆”。“肆”除了作大写的数字外,多指“店铺”。上文“曾不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意为“还不如早一点到死鱼店铺寻找我”。又,“列肆数十”,意为“排列在一起的店铺有几十家”。又,“常出入酒肆”,意为“常进出酒店”。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与:向 ②顾:回头,回头看

③子:你 ④且:将,将要

⑤处:安身的地方 ⑥乃:却

2、翻译: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您可有一点点水救活我呢?

3、庄周是怎样谴责监河侯的?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庄周说了一个涸辙之鲋的寓言故事来谴责监河侯。这样可以有力的谴责监河侯托词的荒唐无理和见死不救的本质。

圯上敬履

良常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夫,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譩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注释】

下邳圯上:下邳,地名,今江苏睢宁北。圯,桥,桥梁。

褐:粗麻布制成的衣服。

直:特意,故意。

长跪:伸直上身跪着。这是一种表敬意的姿势。

平明:清晨。

兴:兴起,有作为。

黄石:黄石公,据传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

【译文】

留侯张良的祖先是韩裔。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孩子,下去(给我)把鞋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老,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双膝跪地恭敬地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然后离开。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给你。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于是张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又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说完就)离开了,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说完就)离开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离开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文言知识】

释“所”及其他。“所”可以表示约数,相当于“约”“左右”等。这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上文“父去里所”,意为“那老人离去约一里路”,或译为“那老人离去一里左右”。又,“其父殁三月所”,意为“他的父亲死了约三个月”。与“所”义近的有“可”“许”等。如“池中鱼可千数”“池中鱼千许”,前者译为“池塘中的鱼约数千条”,后者译为“池塘中的鱼一千条左右”。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尝:曾经 ②衣:穿衣服

③顾:看,回头看 ④履:穿鞋

⑤殊:非常 ⑥目:看,目送

⑦会:会面,约会 ⑧怪:感到奇怪

⑨期:定好时间约会

2、翻译:

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双膝跪地恭敬地给他穿上鞋。

②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

③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3、“圯上敬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想要做成一番大事业的人,要有忍辱负重的能耐,不在小事上与人计较。

焦奇神勇

有焦奇者,素神勇。一日,徒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兴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席。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焦急起奋拳击之,席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又逐击之,窗棂尽碎,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而呆望而已。夫能缚虎二不能缚猫,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金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材者宜知,用材者亦宜知也。

【注释】

帅:同“率”,带领。

肴核:泛指肉、菜、果等各类食品。

小鲜:小鱼。

鼷鼠:鼠类中最小的一种。

【译文】

有一个名叫焦奇的人,一向神勇无比。一天焦奇进山,遇到两只老虎带着一只小虎。焦奇性起,连着杀死两只虎,用左右背负之,而将小虎生擒而返回。众人都躲的远远的,而焦奇却谈笑自若。有一个富人,钦佩他的勇敢,设筳款待他。焦奇在座位上,自己讲述他平时捉虎的情形,听的人都变了脸色。而焦奇更加夸大其词,嘴里大讲特讲手上指指画画,洋洋得意。突然一只猫,登上筵席抓食物,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是主人的猫,听任它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竟然如此讨厌!”不一会儿,猫又来了。焦急忙起身出拳打它,座上的菜肴全都倒碎了,而猫已跳趴在窗户角落。焦奇大怒,又追打它,窗棂全裂了,猫一跃登上屋角,猫睁大着眼睛直直地看着焦奇,摇着尾巴迈着慢步,跳过邻居家墙而离去了,焦计无计可施,面对着墙呆呆望着罢了。装牛的锅鼎不能用来烹小鱼,千斤的弩弓不能用来射鼷鼠。怀材的人应该知道,用材的人更加应该知道了。

【文言知识】

释“素”。“素”本指白色的丝织品,引申为白、白色的。它也指“一向”“向来”。上文“有焦奇者,素神勇”,意为“有个叫焦奇的人,一向无比勇猛”又,“其人素居奇”,意为“那人一向住在齐地”。又,“吾父素为贾”,意为“我父亲一向经商”。成语“素未谋面”,意为“从来没有见过面”。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负:背,扛 ②以:把

③逐:追赶,追逐 ④面:面对,面朝

⑤宜:应当,应该

2、翻译:

①目眈眈视焦,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猫睁大着眼睛直直地看着焦奇,摇着尾巴迈着慢步,跳过邻居家墙而离去了。

②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金之弩不可以中鼷鼠:装牛的锅鼎不能用来烹小鱼,千斤的弩弓不能用来射鼷鼠。

3、这一故事的主旨是什么?

怀才者应当知道本领再大也是有局限的,用才者亦应当知道用人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约法三章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奚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带诸侯至耳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释】

沛公:即汉高祖刘邦。

霸上:地名,在今陕西省。

封皇帝玺符节:封,捧的意思。玺,皇帝的印。符,传达皇帝命令、征调兵将使用的一种凭证。节,皇帝派遣的使者所持的凭证。

轵道:古亭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

属:交给。

止宫休舍:到宫殿中休息。

案堵:安定。

行:巡行。

【译文】

汉元年十月间,沛公刘邦的军队比各路诸侯的军队先到达霸上。沛公就召集各县乡管理公务和有威望的人士,说:“父老乡亲们苦于苛酷的秦法已经很久了,说秦坏话的一家人都要被杀死,偶然相聚悄悄讲话就犯弃市死罪。我曾经同各路诸侯相约定,谁先攻入函谷关就可以封王,现在我理当在关中一带称王。我今天同各位商约,定出这样的三条法规:杀人的人要处以死刑,伤害人的人要酌情治罪,盗窃他人财物的人也要酌情治罪。此外,秦朝的一切苛法暴政都要废除。各位官员都请照原位安于职守。自从我起兵以来,到处为民除害,没有任何侵扰、暴虐的行为,请大家不必惧怕!况且我之所以把军队退驻在霸上,就是为了等待各路诸侯到齐后再来制定军纪法规。”于是沛公就派人同秦地的官员到县乡里去宣传,使大家都知晓。秦地的人听了很喜欢,都争先恐后地送牛羊酒食来犒劳军中的将士。沛公又表示谦让不肯接受,说:“官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能再使大家破费钱财了。”秦地的人更是欢喜,只担心沛公不在秦地称王。

【文言知识】

释“或”。“或”意为“或者”时,古今含义相同。但文言文中的“或”,多指“有的”。上文“诸将或言诛秦王”中的“或”,应理解为“有的人”,句意为“将领中有的人主张杀掉秦王子婴”。又,“或曰:是鱼小,不能捕捉”,意为“有人说:这鱼太小,不能捕捉”。又,“是木或高或低”,意为“这批树木有的高有的矮”。又,“所获畜,或死或伤”,意为“所猎获的动物,有的死了,有的受伤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素:白色 ②降:投降

③且:况且 ④以:把

⑤封:封锁,密封 ⑥军:驻扎

⑦王:做国王,称王 ⑧故:原先,过去

⑨使:派遣 ⑩益:更加

2、翻译:

①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当初怀王派我攻秦,原本是因为能宽容大量。

②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父老乡亲们苦于苛酷的秦法已经很久了,说秦坏话的一家人都要被杀死,偶然相聚悄悄讲话的就犯弃市死罪。

③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带诸侯至耳定约束耳:况且我之所以会来将军队驻扎在霸上,就是为了等待诸侯们到来,然后制定军纪法规啊。

3、秦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的原因是什么?

沛公废除秦朝酷法,宽容的对待秦朝旧吏,他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让百姓安定。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焉,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时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恋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

夕岚:傍晚的山光。

勒:抑制。

石篑:明代公安派作家陶望龄的号。

张功甫:南宋将领张俊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花木400株。

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粉汗为雨: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

设色:用颜色描绘。

夕舂:夕阳。旧习俗日落石时舂米,故曰“夕阳舂”。后简称“夕舂”,并引申指夕阳。

【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最美的时候,是烟雾蒙蒙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马上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枝。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文言知识】

释“数”。“数”指数目、数量,古今义同。它还可作“几、几个”解,如“数次”,意为“几次”。此外,读“shǔ”时,有“计算、查点”(如“不可胜数”)、“责备”(如“数落”)等义项。它又读“shuò”,作“多次、屡次”解。上文“数为余言”,意为“多次对我说”。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被 ②相次:一个接着一个

③恋:迷住 ④去:离开

⑤受用:享受

2、翻译:

①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焉,为夕岚: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最美的时候,是烟雾蒙蒙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②月景尤不可言,花恋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

3、本文描绘了西湖美丽而壮观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游西湖的感想,融情于景。请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可多角度分析)。

作者钟情于山水,以自然山水为乐,欣赏大自然的美,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审美情趣。作者保持着一份内心的清静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情操。

相关热词搜索: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模拟试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01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