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美洲历史篇一: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
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
一、建国前美国印第安人的发展历程
1、起源
北美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居民。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多数学者认为,美洲印第安人是在大约 25400年前分多批从西伯利亚经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逐步向南迁徙,一直抵达美洲最南端,散布于整个美洲。
印第安人的祖先迁入美洲不是一次,而是分批陆续到达美洲的,然后又经过长期的不断迁移与推进,最终散布到美洲全境。美洲大陆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以及宜人的气候使得印第安人的祖先在美洲居住下来。随着人类生物体的进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批迁入的印第安人由北而南在美洲各地建立起各种生活和社会制度,创造了大量的文化财富。但是美洲印第安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进入美洲的时间不同,背景各异,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许多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文化的部落团体。
2、古代文明
古代印第安人曾经在北美大陆上创造了很高的文化,如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等。西方殖民者人侵以前,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三大印第安文化在建筑、绘画、雕刻、诗歌、音乐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水平。大量古代印第安人的遗迹,岩壁上斑驳的雕刻绘画,都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的辉煌。
3、殖民者的入侵
然而,16世纪欧洲殖民者的到来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据统计,殖民时期,西班牙所属的领地有1300万印第安人被杀,巴西地区有大约1000万被杀,美国西进运动中又有100万左右印第安人被杀。大量印第安人被奴役甚至屠杀。《世界通史全编》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在当时世界‘文明’的国度美国(这里指美国独立前的十三个殖民地),这种种族灭绝政策,来得更加凶残。他们一再提高屠杀印第安人的赏格。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一百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五十镑!’” 可想而知当时印第安人被殖民者侵略与奴役到了何种地步。
二、建国后美国印第安人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文明开化政策
在美国建国之初,印第安人力量还相当强大,是当时北美大陆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美国仍然需要印第安人作为盟友以应对国内外危机。因此,从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的利益出发,联邦政府承认土著民族部落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美国政府之间维持着一种特殊关系,由国会单独处理土著民族事务。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不论是华盛顿、杰斐逊还是詹姆斯·门罗,美国建国初期的领导人都主张文明开化印第安人。杰斐逊就是一个致力于文明开化印第安人的代表人物。1803年,杰斐逊致信五大文明部落之一的巧克托部落,劝导他们学习白人走定居生活之路,希望巧克托人放弃旧俗,变成农民,像白人那样生活。
其次,通过印第安人文明开化法令,明确要求文明开化印第安人。 在门罗总统推动下,美国国会于1819年3月通过“文明开化边疆定居点附近印第安人部落法令”。法令明确规定,“为了在印第安人中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美国总统有权“雇佣道德高尚且精明能干的人引导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教育印第安人儿童英语读写和算术知识”。
第三、美国与印第安人签订的条约成为同化工具。
为了实现同化印第安人的目标,美国政府不仅制定和实施了种种文明开化政策,而且在与印第安人签订的条约中煞费苦心,使这些条约成为同化印第安人的有效工具。
第二阶段:印第安人的眼泪之路——西进运动
这种同化政策在建国初期还行得通,因为当时美国力量弱小,需要维护新生共和国与力量还很强大的土著民族的和睦相处关系,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美国人口较少,土地还能够满足白人移民的需要。但是,随着白人移民源源不断的到来,阿巴拉契亚山以东地区就显得过于狭小了,白人移民纷纷要求向西拓殖,获得更多的土地。于是强制迁移印第安人到西部的呼声越来越高。另外,美国获得路易斯安娜
也为迁移提供了广阔土地。美国在1803年购买了路易斯法国在北美的一个巨大殖民地路易斯安娜,这个殖民地位于密西西比以西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西部对于大多数美国白人来说还是一个充满艰难险阻的神秘地区,他们认为将来自己也不用到西部去,因此要求将这些所谓野蛮人迁居西部,任其生活。
到1830年,强制迁徙法令出台,强制迁移成为美国印第安人政策。按照法令,美国政府要与印第安人部落签订条约,用西部土地换取东部土地,并拨款50万美元用作迁移之用。但是,印第安人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迁移阻力重重。杰克逊政府进行了大量宣传游说,对部落进行威逼利诱,甚至动用军队,强制印第安人迁移。许多印第安人就是在刀剑的胁迫下走上了西迁之路。
整个印第安人迁移从1830-1840年代末期,先后有10多万印第安人被迫迁移美国西部。可以说,西部开发的先锋,不是白人而是印第安人。
第三阶段:保留地制度的建立
印第安人迁移西部时,杰克逊信誓旦旦地向印第安人保证,“只要太阳仍然照耀大地,只要河流仍然在流淌”,西部土地就是印第安人。但到1850年代,随着形势的变化,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又开始了新一轮攻击。随着白人移民的西进,印第安人土地遭到了侵蚀和占领,白人还呼吁美国政府开放印第安人土地,以供白人定居之用。面对这种压力,美国政府又自食其言,开始实施保留地制度。保留地制度打着文明开化印第安人的幌子,要求将印第安人定居于更小的土地
上,从事农业生产,剩余的土地则向白人开放。于是,一些较小的土著部落如Osage、Quapaw、阿尔冈钦、肖尼等首先被安置于保留地。随后,一些仍然具有很多人口的大平原印第安人则不愿被局限于保留地。于是美国在内战后发动了数次印第安人战争,迫使科曼奇、纳瓦霍、阿帕奇等部落居住于保留地。于是保留地就成为美国印第安人的主要集中地,现在美国大约有120多个保留地。
第四阶段:强制同化运动
到19世纪末,美国印第安人在经历了近三百年白人对他们的斗争、夺地、强制迁移和同化之后,力量已经大为衰落了。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却蒸蒸日上,已经崛起成为世界大国。力量的悬殊使印白关系到了一个新的转折关头。
从187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在政治、经济和教育三个方面对印第安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强制同化攻势,给美国印第安人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1)对印第安人进行政治和法律制度上的改造,将联邦、州和地方法律强加于土著美国人,同时赋予印第安人个体美国公民权。
A美国国会在1871年的拨款法令中宣布取消印第安人部落主权地位。
B美国政府还建立了印第安人警察力量和印第安人犯罪法院,用于维护保留地的社会治安和法律秩序,帮助美国政府推动印第安人的文明开化。 C美国政府还逐渐强化了对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刑事司法权。
美洲历史篇二:美洲史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原因?
1、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反封建的任务,斗争的对象明确而单一。
2、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为独立战争提供了旗帜和目标,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与下层劳动群众在反殖民压迫方面目标一致,革命的群体和力量大。
3、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得到了希望借此报殖民战争中战败的一箭之仇的法国和荷兰等外国力量的帮助。
4、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5、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领导人的出色才能,人民英勇抗战
6、得到外国力量的支持
2、 最主要的是二,既是民族独立,也是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更彻底。参与革命者更广泛。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力量;建立起完全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而英国革命则不彻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最后建立起: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国家。
2、--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参与者除了资产阶级之外,连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都参与进来。
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参与者只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因此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却是最彻底、最伟大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清教”旗帜下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宗教色彩。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不仅仅是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与资产阶级有着共同利益的新贵族,他们共同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程,历经了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4)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是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原因: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共同掌权,而新贵族有很大的保守性;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根本原因还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力量对比来看,还远小于封建势力,曲折反复正是两种势力较量的表现。
5、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反封建。而美国则是双重任务:反封建反殖民。(反殖民比较突出,淡化反封建)。
革命的力量不同,英国只是国内资产阶级,而美国则有法国的帮助。
革命强度不同,英国想封建势力妥协,保留了国王;而美国革命彻底,完全没有封建势力(有人曾经向华盛顿建议他当国王,被拒绝了)。
结果不同,英国成为了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主权在议会,议会权利最大。而美国则是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与平衡。
6、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上的典型封建专制国家。它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工商业发达的程度,也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但是专制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加重了对企业的盘剥。全国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贸易的发展。
当时,法国有许多手工工场,纺织、冶炼、煤矿、造船等工业出现了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对外贸易仅次于英国;酒类、服饰、家具等行销欧洲各地。阿尔萨斯的染色布和印花织品,里昂的丝绸,在世界各地享有盛名,被当作奢侈品高价出售。在重工业方面,昂赞公司开发北部煤矿,雇用了数千名矿工。东部的勒克佐公司,拥有巨大炼铁炉。但是在工业中,小的分散的手工工场和作坊还很普遍。
革命前夕,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第一、第二等级为特权等级,占有大量土地,享受高官厚禄,却不向国家交纳赋税。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占总人口的97%。农民少地或无地,工人和平民生活困苦,资产阶级要求享有政治权利。社会等级对立严重。
特权等级包括教士和贵族,只占总人口的3%,却占有全国1/3以上的土地。占全国人口90%的农民,只占有全国1/3左右的土地。他们被沉重的地租和其他封建贡赋压的喘不过气来,即使丰收年景,也很难维持一家温饱。资产阶级包括银行家、船主、商人、工场主、律师等。他们有钱,有才能,有文化,有政治要求,在即将到来的革命中,起着领导作用。
18世纪,法国政府受到财政的困扰。国王路易十六(1774-1791年在位)被迫召集三级会议,企图解决财政危机问题,却由此导致大革命的爆发。
此外,启蒙思想早已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7、维也纳体系
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
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
目录 [隐藏]
? 1 ? 2 ? 3 维也纳体系-基本信息
拿破仑一世战败后,被迫于1814年4月6
日宣布退位,同年5月30日,反法联盟国
家同法国签订了《法、奥、俄、英和普和
平条约》,即《第一次巴黎和约》。根据
和约第32条的规定,参战各方于1814年
10月1日至1815年6月9 日在奥地利首
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即维也纳会议)。会议
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
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
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
和领地。各战胜国都想乘机扩张自己的领
土和领地,彼此争夺十分激烈,尤其是在
华沙公国和萨克森问题上,俄、普和奥、
英互不相让。会议因拿破仑百日政变曾一度中断,后于1815年6月9日,由英、俄、奥、普、葡、法、瑞典七国签署了《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正文 121条和17条附带条款。主要内容是:①恢复波旁王朝对法国、西班牙、两西西里王国的统治,布拉干萨王朝对葡萄牙的统治以及奥伦治王朝对荷兰的统治。②华沙公国的大部分地区成立波兰王国,由俄国沙皇兼任国王。克拉科夫及其毗邻地区组成克拉科夫自由市,由俄、奥(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美洲历史)、普共管,确认俄国对芬兰和比萨拉比亚的占有。③奥地利收复加里西亚、蒂罗尔及伊斯特里亚等地,原奥属尼德兰划给荷兰,而以意大利的伦巴第和威尼斯作为补偿。④普鲁士占有波兰公国的但泽和波森,并取得2/5的萨克森王国领土、莱因-威斯特伐利亚以及原属于瑞典的波美拉尼亚,作为失去波兰的补偿。⑤英国占有地中海的马耳他岛及伊奥尼亚群岛,并得到了丹属赫尔果兰岛,荷属锡兰、好望角和圭亚那,法属圣卢西亚岛、多巴哥岛、塞舌尔群岛和毛里求斯岛。⑥继续保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状态,在德意志成立由普鲁士、奥地利等34个君主国及 4个自由市组成的德意志邦联,设立由奥地利任主席的邦联议会,意大利的托斯卡纳、摩德纳、帕尔马等公国划归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宗室的领地,热那亚、萨瓦和尼斯并入撒丁王国。⑦奥属尼德兰并入荷兰,称尼德兰王国,挪威同瑞典合并,组成瑞典 -挪威联盟,丹麦取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普鲁士的劳恩堡。⑧根据《第一次巴黎和约》及1815年11月20日的《第二次巴黎条约》,法国保持其1790年的国界,并向反法联盟国家支付战争赔款 7亿法郎,联盟国家
在法国驻军3~5年。⑨确认会议期间所签署的17项条约、专约、宣言、规章及其他文件,如《各国关于取缔贩卖黑奴的宣言》、《关于河流自由航行的规章》、《关于外交人员位次的规则》等,同本议定书具有同等效力和约束力。⑩邀请出席维也纳会议各国加入本议定书。此外,1815年11月20日,奥、法、英、普、俄五国在巴黎签署了《关于承认和保证瑞士永久中立及其领土不受侵犯的宣言》。
维也纳体系-影响结果
《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及有关条约、
宣言和文件构成了维也纳体系。它以均势
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
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
新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间
的和平与协调。为了确保维也纳体系的完
整,防止革命再度发生,沙皇亚历山大一
世于1815年 9月26日联合奥、普两国缔
结神圣同盟,并邀请各国参加。为防止法
国再起,英、俄、奥、普四国于同年11
月20日又缔结了四国同盟条约,四国将以武力维护维也纳会议决议的实施。经过20年代的西班牙和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希腊独立运动,30年代的法国七月革命、比利时革命、波兰十一月起义以及1848年欧洲革命的接连冲击,神圣同盟终于解体。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
8、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垮台后,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7月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受到了极大的震撼。19世纪40年代,欧洲大陆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迫切要求争取更多的权利,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
的障碍,法国就属于这种情况。另外,匈牙利等遭受着外来压迫的国家希望摆脱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1848年1月,欧洲革命首先爆发于意大利,接着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为了推翻封建统治,实现国家统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和普鲁士首都柏林在3月先后爆发了革命。在维也纳革命的影响下,匈牙利、捷克和罗马尼亚发生了要求民族独立的运动,革命烈火遍欧洲。 在1848年欧洲革命当中,以法国革命的影响最大。1848年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对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给予了沉重打击,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体现了工业资本主义时代降临的历史大潮,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场革命中,无产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法国资产阶级冲破法国封建桎梏束缚的伟大革命,但革命爆发后法国政局动荡,法国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美洲历史篇三:拉丁美洲史料(历史+战争)
拉美资料:
安东尼奥·皮加费塔,一位曾陪同麦哲伦进行首次环球航行的佛罗伦萨航海家,在经过我们南美洲时写了一本严谨的编年史。然而它却像一部凭空臆想的历险记。他说他见过一些肚脐儿长在背上的猪,见过一些没有爪子的鸟儿,母的卧在公的背上孵蛋,还有一些鸟儿像鲣鸟那样没有舌头,嘴巴像汤匙。他说,他还见过一种怪兽,长着骡头骡耳,驼身鹿蹄,吼叫声像马嘶。他说他们在巴塔哥尼亚遇到的第一个土著人面前放了一面镜子,那个容易激动的巨人看见自己的形象后竟恐惧得失去了理智。
那本书很薄,但很迷人。书中已经依稀可见我们今天的小说的萌芽,但是它还远非那个时代我们的现实的最令人惊奇的见证。西印度群岛的编年史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另一些数不胜数的见证。我们那个如此令人向往的虚幻之国“黄金国”,在漫长的年代里曾在许多地图上出现并按照绘图员的想象改变着位置和形式。为了寻找“青春永驻泉”,神话般的人物阿尔瓦·努涅斯·卡维萨·德·巴卡竟然在墨西哥北部考察了8年。在一次古怪的探险中,队员之间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在出发时的600人中,只有5个人到达了目的地。在那么多永远是难解之谜的事件中,还有一个 11000头的骡子队。每头骡子都驮着100磅黄金。有一天它们从库斯科出发,去交付阿塔瓦尔帕的赎金,却永远没有到达目的地。后来,在殖民地时期,人们在卡塔赫纳出售若干在洪水淹没过的土地上饲养的母鸡,其鸡胗里居然包裹着
金砂粒。我们的先辈们这种关于黄金的连篇呓语直到不久前还缠绕着我们。就在上世纪,一个负责研究在巴拿马地峡铺设一条洋际铁路的德国考查团还断言,只要路轨不用当地缺乏的金属铁来制造,而用黄金来制造,计划便能得以实现。
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获得独立并没有使我们摆脱疯癫无知状态。曾3次对墨西哥实行独裁统治的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纳为了埋葬他那条在所谓的糕点战争中失掉的右腿,他下令举行了极为豪华的葬礼。加西亚·莫雷诺将军作为专制君主统治厄瓜多尔长达16年,他死后身上依然穿着他那身华贵的军服和挂满了勋章的胸甲,坐在总统座椅上让人守灵。萨尔瓦多通神的暴君马克西米利亚诺·埃尔南德斯·马丁内斯:降军在一次野蛮的屠杀中竟然剿灭了3万农民。而为了查验食物是否被下了毒,他还发明过一种摆锤,并下令将全部公共照明灯具用红纸罩起来,以防猩红热传染流行。立在特古西加尔帕大广场的佛朗西斯科·莫拉桑将军的纪念像实际上是在巴黎一家旧塑像仓库里买来的奈伊元帅的塑像。
11年前,当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即智利的巴勃鲁·聂鲁达已在他的讲话中指出了这个问题。从那时起,关于拉丁美洲的那些子虚乌有的消息便以空前猛烈的气势闯进了欧洲善良的、有时会是邪恶的意识里。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祖国,男子充满了幻想,女人足可以载入史册,他们那种极端固执的性格常和神话传说混同一起。我们不曾
有过片刻的安宁。一位合法的总统以他那陷入火海的府第作堑壕,单枪匹马和整整一支军队作战,直到壮烈地死去。两起可疑的、永远查不清的空难使另一个心灵高尚的人夭折,使一名恢复了本国人民的尊严的民主军人丧失了生命。在这段时间里,发生过5次战争,17次政变,出现了一位以上帝的名义在当代拉丁美洲进行第一次种族灭绝的穷凶极恶的独裁者。与此同时,有两千万拉美儿童不满两岁便不幸死去,这个数目比西欧自1970年以来出生的人数还要多。由于暴力镇压而死去的人几乎有12万之多,这就如同今天我们对乌普萨拉城的全体居民今在何方毫无所知。无数孕妇被捕后在阿根廷监狱里分娩,但是至今不知道她们孩子的下落和身份,他们不是被暗中送人收养便是被军事当局监禁在孤儿院里。为了避免此类事情不再发生,整个大陆大约有 20万男女献身,其中10万多人死在中美洲3个极权主义的小国即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倘若此事发生在美国,按照比例计算,4年内死于暴力的人数可达160万。
在具有热情好客传统的智利,逃亡者多达100万,占本国公民的10%。乌拉圭这个只有250万人、被认为是本大陆最文明的小国,每5个公民中就有一个在流放中消失。萨尔瓦多内战自 1970年起几乎每20分钟就多出一个难民。如果将拉丁美洲的流亡者和被迫移居国外的侨民组成一个国家,其人口总数将比挪威还要多。
我敢说,今年值得瑞典学院注意的,正是拉美这种异乎寻常
的现实,而不只是它的文学表现。这一现实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它每时每刻都决定着我们每天发生的不可胜数的死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不干涸,充满灾难和美好事物的创作源泉。而属于这个源泉的我,这个流浪在外、怀念故乡的哥伦比亚人,不过是被机运指定的又一个数码。这个非凡的现实中的一切人,无论诗人、乞丐、音乐家、战士,还是心术不正的人,都必须尽少地求助于想象,因为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缺乏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可信而必需的常规财富。朋友们,这就是我们的孤独之症结所在。
既然这些困难把属于它的精华的我们变得头脑迟钝了,那也就不难理解世界这一边的理性主义的、陶醉地欣赏自己的文化的天才们为什么找不到解释我们的有效方法了。如果不提生活中的灾难并非同样降临在每个人头上,也不提我们为寻求自己的身份而进行的斗争跟他们过去一样是艰苦的、残酷的,那么,他们那般坚持用衡量他们自己的尺度来衡量我们,便是可以理解的。用他人的图表来解释我们的现实,只会使得我们愈来愈不为人知,愈来愈不自由,愈来愈孤独。令人尊敬的欧洲如果站在自己过去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许它会更能为世人理解。不妨回忆一下:伦敦为了建造它的第一道城墙,花费了300个年头,又用了300年才得到了一名主教,罗马在混沌不清的黑暗中争斗了20个世纪才由一位埃特卢里亚国王在历史上建立了该城,今天以其松软的干酪和无敌的钟表娱悦我们的、和平的瑞士人却曾在16世纪作为碰运气的战士血洗过欧洲,即使在文艺复兴的鼎盛
时期,各帝国军队出钱雇佣的1万2千个士兵还曾把罗马洗劫一空,夷为平地,砍死了8千居民。
我并非试图实现23年前托马斯·曼在此赞扬的托尼奥·克勒格尔那些把纯洁的北方同热情的南方连结起来的梦想。但是我认为,头脑清楚,也曾在此为缔造一个更人道、更公正的伟大祖国而奋斗的欧洲人倘若彻底修正看待我们的方式,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如果不具体地采取合法的行动支持那些幻想在世界的分配中享有自己的生活的人民,仅仅同情我们的梦想不会使我们对孤独的感觉有所减少。
拉丁美洲不愿意、也没有理由成为棋盘上的一个没有独立意志的“相”,也毫不幻想将自己的独立与独特发展的计划变成西方的渴望。然而,尽管航海的成就大大缩短了我们美洲和欧洲的距离,但似乎扩大了彼此间的文化差距。为什么在文学上可以没有保留地赞同我们的独特性,我们在社会变革方面所做的艰难尝试却受到种种怀疑而遭到否定呢?为什么认为先进的欧洲人试图在他们的国家实行的社会正义不可以成为拉丁美洲在另一种条件下以另一种方式奋斗的目标呢?不!我们历史上遭受过的无休无止的暴力和悲剧是延续数百年的不公正和难以计数的痛苦的结果,而不是在离我们的家园3千里(西班牙里,相当于5公里半—译者)外策划的一种阴谋。但是许多欧洲领导人和思想家却像忘记了年轻时代建立的疯狂业绩的祖辈那样幼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