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17-01-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篇一:初一历史问题答案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问题答案版资料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隋朝大运河开通于哪个朝代?是哪个皇帝开通的?
朝代:隋朝皇帝:隋炀帝
3、隋朝大运河航道中心和南北双至分别是哪里?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
4、隋朝大运河的四段分别是什么?
河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向南)
5、隋朝大运河作用是什么?
作用:加强了南北交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6、隋朝大运河地位是什么?
地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建立隋朝并实现国家统一的人是谁?
人物: 隋文帝杨坚
8、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第2课贞观之治
1、唐太宗统治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措施:(1)吸取隋朝教训(2)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3)注意“戒奢从简”,以身作则。 (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5)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2、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表明他认识到了什么?由此他形成了什么治国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有利于民生(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
认识: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治国思想:以民为本
民生措施:(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2)注意“戒奢从简”,以身作则。
(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3、历史上的最有名的的谏臣是谁?
谏臣:魏征
4、唐朝时期的“房谋杜断”是指的哪两位大臣?
大臣:房玄龄和杜如晦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被称为什么?
唐太宗:贞观之治;
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开元盛世”:
6、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
女皇帝:武则天
7、武则天和唐太宗的有哪些相同统治政策?
相同点: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第3课 开元盛世
1、杜甫的《忆昔》有几句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诗中的“开元”是谁的年号?在他统治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政局为之一新?史称什么?
开元:唐玄宗;
措施:任用贤才(姚崇);重视地方吏治;注意节俭;
史称:开元之治。
2、史书为什么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原因: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治世”局面——“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3、开元之治出现在什么时期?
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
4、右图反映了唐朝时期创制的什么新型生产工具?
其中灌溉工具是哪个?
图一:筒车; 图二:曲辕犁。
灌溉工具:筒车。
5、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分别是?
陶瓷: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6、唐朝的都城是哪里?长安城的布局有何特点?
都城:长安;
特点: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
7、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
转折点:“安史之乱” 图一 图二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魏晋时期选官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
标准(或依据):门第高低。
2、我们已知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什么制度?它最早诞生于什么时期?完善于什么时期? 制度:科举制; 时期:隋朝; 完善:唐朝。
3、为科举制的诞生做出贡献的隋朝皇帝是谁?哪一事件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皇帝:隋炀帝; 事件:正式设置进士科。
4、唐朝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贡献的皇帝分别是谁?他们对科举制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皇帝:唐太宗; 贡献:重视人
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规模。皇帝:武则天; 贡献:大力提倡科举,创设殿试和武举。
皇帝:唐玄宗; 贡献:将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5、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
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选拔了人才,加强了统治;
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年,知道清末才被废除。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什么?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尊称:“天可汗”
2.例举典型史实,说明唐朝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方式有哪些?
方式:史实:
(1)战争唐太宗大败东突厥;
(2)设立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分别设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3)和亲①贞观时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促进了唐蕃经济文
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4)会盟唐与吐蕃会盟;
(5)册封唐玄宗时期,册封了回纥、靺鞨、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
3.“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的关系?体现了怎样的民族关系特点?这种民族关系有何作用?
民族:吐蕃
特点: 体现了民族关系和睦,“和同为一家”的特点。
作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4.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是?
意义: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5. “车书本一家”指的是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的关系?回鹘族在唐初的名称是? “车书本一家”: 唐朝与靺鞨 名称:回纥
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1.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交往政策?特点是?
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
特点: 政策开放,活跃频繁,海陆并重。
2.唐朝对外交通路线有何特点?
交通特点:海陆并重
4.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中国人被称作什么?
称作:“唐人”
5.例举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史实?
(1)对日本:唐初,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使团规模庞大;
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友好往来,传播唐朝文化作出了
巨大贡献。
(2)对新罗(今朝鲜):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3)对天竺(今印度):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
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6.“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此史料反映出日本在当时如何看待唐朝?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看待:认为唐朝制度完善,经济繁荣,是文明发达、值得学习的国家。
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篇二: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6年春学期黄桥东区域七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命题人:七年级命题组审核人:安广成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8.下图所示农具创制于
A.汉朝 B.三国时期 C.隋朝D.唐朝
9.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B.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 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D.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10.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是这样设计的: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XX。地点:去京城赶考的路上。人物:赵公子、陈公子、书童。旁白:赵公子,世家大族子弟,带着书童李小二,去京城赶考。??”该剧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开始于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11.“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唐太宗时期B. 唐高祖时期C. 唐玄宗时期D. 武则天统治时期 12.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上,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二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
13.韩愈曾指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也称颂“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那么,二人所称颂的是
①李白 ②杜甫 ③李商隐 ④杜牧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14.“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韦尔斯《世界史纲》中指的中国人是当时的A 汉朝人 B 唐朝人 C 宋朝人 D 元朝人
15.在无锡拍摄《大唐歌飞》时,导演请你根据唐朝的历史,在唐玄宗的书房里摆上道具,下列东西你不应该放进去的是
A.《史记》 B.《唐律疏议》C.唐三彩 D.《清明上河图》 16.下列各项能反映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是
A.“回鹘衣装回鹘马” B.“车书本一家” C. “和同为一家” D.“唐风洋溢奈良城” 17. 学习了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繁荣与开放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每小题1分)
1.《三国演义》卷首语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 581年B. 589年C. 605年D.618年 2.隋朝开通了大运河,其主要目的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 方便隋炀帝南巡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方的边防
3.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此举”(开凿运河)之“功”是
A.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B.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4.隋朝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重新统一南北B.改革制度C.发展生产D.开通大运河
5. 唐太宗说:“昔为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穷兵三十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已,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这表明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方式是
A.和亲 B.治好国家,增强凝聚力 C.册封 D.建立管辖机构
6. 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千家室。”请问:诗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7.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①颁布“推恩令”,巩固统一 ②重视农业,减免赋役 ③创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页 第 1 页 共 4
C.由分裂走向统一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8.《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 19.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忽必烈
20.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识读下图,回答问题:(7分)
(6)胡曾在《汴水》中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你认为隋朝二世而亡是因为这条运河吗?为什么?(1分)
22.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
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9分) 【贞观之治】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1) 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2分)
【和同一家】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
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 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2分)
【制度创新】
(3) 根据右图回答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了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1分)
材料三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
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
(4) 材料三中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
策动的。唐代新政中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1分)
【开放交流】
材料四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选自人教自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 试举两例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你从他们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3
分
)
(1)该工程开凿于哪位皇帝时?在当时有何历史地位?(2分)
(2)该项工程以哪里为中心?北达哪里?(1分)
(3)在该项工程中,通过淮水连接起来的是哪两段运河?(1分)
(4)观察此图,请你写出隋炀帝巡游江南从洛阳南下余杭所经过的运河依次河段。(1分)
(5)古人评论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1分)
页 第 2 页 共 4
23.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右图)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A、B所对应的政权名称。(2分)
(2)材料二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1分)
(3)材料三中“靖康耻”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4)材料三这首词中的“匈奴”指什么民族?(1分)
(5)概括这三段材料所反映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1分)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北宋货币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一图二 图三
材料四: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1)根据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什么流域转移到南方的什么流域?(2分)
(2)材料二的谚语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1分)
(3)材料二中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图二“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问它的名称是什么?《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3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2
分) 24.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页 第 3 页 共
4
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分)
技术;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统治者的重视等。(2分)(说明:答对1点得1分,满分2分,言之有理即得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21.(1)①隋炀帝 (1分)
②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1分)。
(2)洛阳(0.5分) 涿郡(0.5分)。 (3)通济渠 邗沟(1分)。
(4)通济渠,邗沟,江南河(1分,错一个即不给分)。 (5)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1分)
(6)不是;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暴虐无道所导致的。(1分) 22. (1)唐太宗(或:李世民) (1分);
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其他符合题意也可)。(1分)
(2)藏族(1分) 文成公主(1分) (3)礼部(1分) (4)科举制(1分)
(5)玄奘西行(1分) 鉴真东渡(1分)不畏艰难险阻(其他符合题意也可)(1分) 23.(1)A. 辽或契丹族B. 北宋(2分) (2)澶渊之盟 (1分) (3)靖康之变 (1分) (4)女真族(1分)
(5)民族政权并立(1分)
24.(1)南宋(或两宋、宋朝);(1分)
黄河流域;(0.5分)长江流域。(0.5分) (2)太湖流域。(1分)
(3)活字印刷术(1分)交子(1分) 瓦舍(1分)
(4)南方地区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
页 第 4 页 共 4
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篇三:第9-12课 [学案][参考答案]
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学习目标
1、掌握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政治特点。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有和有战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自己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对民族战争的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可以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课前预习学案
问题探究一:宋、契丹与西夏、金的建立
1、唐与宋之间还经历了哪一个历史时期?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 五代 杯酒释兵权,把地方军、政、财权收归中央 2、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 课本2到3行正文
3、根据课本《辽、北宋、西夏形势图》、《金、南宋对峙形势图》,明确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所处的位置。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大概绘制,然后展示评比。
问题探究二:辽、宋、西夏的和战
1、宋朝采取了什么办法实现与少数民族政权和平共处的? 给辽、西夏岁币
2、结合课本51页,请你分别从辽、北宋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三个方面对澶渊之盟进行评价。
对宋,可以苟安一时,延续了王朝寿命,但从此背负经济负担,而且消磨了中央的斗志; 对辽,其实也是利大于弊,毕竟其国力本就不能与宋打持久战,见好就收; 对中国,百姓一时稍安,但国家一天不统一,战乱就一天不会终止。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满江红》
(1)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他率领的军队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岳飞,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2)词中的“匈奴”指什么民族? “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女真,靖康之变 (3)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精忠报国、收复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4)应如何评价此人?
著名的爱国将领
问题探究三:找寻历史的结论
A:两宋时期政治格局和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可适当联系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B:结合本课及以前所学历史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比较二者,谁是历史的主流? 和平
(2)我国民族关系的现状怎样? 和平友好
(3)延伸到我国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领域,主流是什么?诚信友善
(4)延伸到国际关系领域,主流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
(5)综合上面4个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和平友好的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毛泽东在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的“宋祖”是指() A、赵构B、赵匡胤C、元昊D、阿保机
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
3、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协议() A、辽B、西夏C、金D、蒙古
4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之处是( ) A、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 B、划定边界
C、宋对少数民族政权称臣D、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5、辽、宋、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长期不息 6、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重,主要是因为()
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B、岳飞主张抗金,但被投降派杀害 C、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图 课后拓展学案(超市化作业)
1、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和汴州是什么关系?作者在诗中批评了什么?请查阅相关资料,向同学讲一讲那段历史。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主探究】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阅读第一个标题,完成下列问题:
1.原因:①从 南方 ,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增加
②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 ①水稻:从______引进________ 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在宋代________ ____②棉花_____________③茶叶_____ __________。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阅读第二个标题,完成下列问题:
1.纺织业:丝织业__________________棉织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制瓷业:著名的瓷器____________瓷都____________ 。 3.造船业:造船业发达的地区是 _____、________。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阅读第三个标题,完成下列问题:
1.商业都市:最大的是________,临安的繁荣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外贸易:宋代最大的港口是_______、_________。海外贸易的范围_____ ____ 。 3.政策_____________。
4.货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_______时期,_______地区出现。 四、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完成。 【小组合作 探究质疑】
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宋代
探究一:假如我是岳家军的一名士兵。令我无比崇敬的岳飞被秦桧杀害了,岳家军也随之解散,现在战争结束了,我还要生活下去,是要往南走还是往北走呢?请大家帮我出出主意吧。并说明理由。
探究二:生活抉择:我南下后又一次站在生活的十字路口,请大家帮我出出主意。我可以从事哪个行业?请你帮我选择,并说明理由。
1.假如我想做一个农民,我可以种植哪些作物呢?
2.假如我想做一个手工业者,你能告诉我:
当时南方手工业中,有哪三种行业很兴旺?每个部门的发展情况怎样?
3.假如我想做一个商人,哪些繁荣的城市我可以选择?如果我要进行海外贸易,哪些大商港供我选择?朝廷的贸易政策是什么?我最远可以到达哪里?在当时市场流通的货币有
哪些?我最好选择哪种?为什么?
探究三:总结归纳——得结论:通过以上学习得知宋朝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超过北方。那么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从以上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对我们现在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西汉时期B.三国时期 C.南宋时期 D.隋朝时期 2.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如右图),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从宋朝开始出现陶瓷 B.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
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3. 我国从东汉末年以来,经济重心就开始向南方转移,而真正转移到南方是在() A.北魏 B.南宋 C.唐朝D.明朝
4.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的重心B.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了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
C.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南宋都城东京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5.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6.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南宋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下列关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B.民问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浯 C.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D.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
7.
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丝绸之路开通 B. 生产工具改进 C. 市民阶层壮大 D. 南方经济发展
A. 狗肉B.羊肉 C.猪肉D.马肉
4.下列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一.自学内容: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A.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有二百多种B.宋代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C.南宋二.自学目标: 时期的南方人吃牛肉较多 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流行的穿着大办、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 5.下列关于宋代人民居住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2.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 A.宋代农村百姓住房多为低矮的瓦房 B.宋代富裕人家多住两层楼房 三.自学重难点:1.物质方面的。2.精神方面的。 C.城市平民住房多为正方形 D.宋代贵族官僚住宅宏丽 四.自学过程: 6.在宋代时期的东京,如果你想去城内的娱乐场所应该去( ) ㈠.阅读教材61页-63页,第一标题“衣食住行等风俗的变化”认真回答问题 A.瓦子B.肆子 C.勾栏 D.邸店 1. 北宋初年,崇尚。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受 7.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瓦子在宋代城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2.的陋习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越来越严重。 3. 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 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 上的小吃很多,还有冷饮。北宋的肉食中以为多,南方人吃 多。 4. 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 。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或覆盖。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 。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5. 宋朝缺 ,人们多用 车,也有 车。达官贵人出门 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 、 。那时的交通 比较发达,供住宿的 很多。 ㈡.阅读教材,63页-64页第二标题“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完成练习 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 、、 、 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为元旦,最受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贴 。饮酒唱歌至天明,称为 。 ㈢.学习效果测试 1.北宋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但经过五十多年的战乱,北宋初年经济凋敝,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记录,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丝绸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服原料 B.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 C.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的限制 D.普通 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里曾把“三寸金莲”作为衡量女性美丽的一个重要标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就因哟一双大脚而受尽嘲笑。请据此回答2-3题 2.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于() A.隋朝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当时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出( ) A.当时妇女以小脚为美 B.妇女缠足可以不用下地干活 C.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D.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3.猪肉是今天我国消费者最喜欢的肉类产品,因为猪肉所含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易被人体充分吸收。北宋肉食以下列哪种肉为最多( ) 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8.北宋初期,东京一位居民热情地接待来东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是( ) A.到城里品尝冷饮 B.在酒店使用交子支付酒钱 C.安排朋友在邸店住宿D.在瓦子里观看踢球表演 9.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下列关于宋代的节日习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代中秋节最受重视B.宋代有贴桃符的习俗C.宋代有“守岁”的习俗 D.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大多都有 10.宋诗利“邸店如云屯”中的“邸店”指的是( ) A.饭店 B.驿馆 C.旅店 D.商店 11.下列哪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D.植树节 12.两宋时期,达官贵人出行时所用的交通工具通常是() A.马车 B.牛车 C.船 D.轿子 13.判断改错题 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北宋年间,一位出身贫寒的穷苦书生在十载寒窗后准备进京赶考。临行前,他的母亲亲手为他缝制了一件蓝布长衫,准备了干粮、马匹送他出发,盼望他早日及第。因为旅店稀少,他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临安。毕竟是天子脚下,京城的繁华让他大开眼界:鱼店的生意很红火,食客不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货物品种齐全。 ⑴. 错误: ; 理由: 。 ⑵. 错误: ; 理由: 。 ⑶. 错误: ; 理由: 。 ⑷. 错误: ; 理由: 。
第十二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自学内容: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二.自学目标:
“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 三.自学重难点:
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 忽必烈建立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 四.自学过程:
㈠.阅读教材66页-67页,第一标题“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完成学案
1.蒙古的兴起:我国北方 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 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 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①成吉思汗,名叫 ,是一个部落的首领。②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 。
3.蒙古政权的建立:年,贵族召开大会,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 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 的局面。 ㈡.阅读教材67页-69页,第二标题“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学案
1.蒙古政权的扩展: 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 和 ,对形成包围之势。
2.元朝建立: 即汗位,于 年定国号为 ,建立 政权,此年定都 。 就是元世祖。 3.南宋的灭亡:年,南宋灭亡。
4. 继续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5.元朝的社会经济:元世祖重视 ,治理 ;下令开凿运河和 ,还开辟了;元大都繁荣,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 来华,居住了十几年。
6.行省制度的建立:①目的:未对全国实行有效的 。②建立者: 。 ③主要内容:在中央设 ,地方设 ,简称“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朝。
7.对边疆的管辖:①加强对 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 院,负责管理 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②加强对 的管辖。(今天的台湾)
㈢.阅读教材69页-70页,第三标题“民族融合的发展”完成学案 1.前提:朝统一全国。
2.表现:①许多人来到边疆。②边疆各族包括族,大量迁入 和 。③黄河流域的、 等族同汉族融合了。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 。
3.作用: 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 的发展与融合。 ㈣.合作探究
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帮助记忆,可以把本课内容归纳为三个年代、三个人物、三件大事。
统一蒙古(
年) 统一建立元朝( 年) 年) 巩固统治民族形成 ㈥.学习效果测试
1.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D.蒙古族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回族最早生活在( )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汉朝
3.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 A.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B.民族间的交往 C.经济的发展繁荣D.数民族大量内迁 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⑴.20世纪之前,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很少有人可与图一人物相媲美。他是谁?是哪个民族的杰出首领?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图一 铁木真 蒙古 统一蒙古
⑵.图一人物去世后,其子孙是怎样逐步灭掉 其他政权、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
相继灭西夏和金、最后灭南宋
⑶.图二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 图二 忽必烈
⑷. 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政治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P68前4行
相关热词搜索:靖康 历史事件 指的是 靖康耻指什么事件 靖康耻是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