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发布时间:2017-01-2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篇一: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探秘活动(宣传组)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探秘活动

(6月8日 登封)

提起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您或许结伴同游过,您或许驻足流连过……可是,对于它的沧桑历史,千百年来它背后的故事,您是否有兴趣了解呢?

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公众共享是我们一直倡导并坚守的信念,我们一直在努力、在寻找、在尝试,以哪种更好的方式实践这一信念,使公众在参观考察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时,能够引起情感共鸣,能有深刻的印迹和收获,能够为我们拥有如此厚重的精神财富而自豪。因为,唯有热爱和认同,才会发自内心的保护和传承。

这些年来,我们安排了多次公众和文化遗产近距离的约会,每一次相约,都让我们觉得这样的面对面不可或缺。恰逢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主场城市活动在郑州举办之际,我们特意准备的这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探秘大餐只为和与您一道,共同领略河南文化遗产的厚重和精髓,寻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处11项,每一处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此次探秘活动,我们选择了其中的4处,

分别是观星台、嵩阳书院、少林寺、中岳庙,等您走近。活动日程如下:

1.观星台探秘

时间: 09:00-10:00

地点:登封告成镇观星台院内

您知道六千年前的古代中国,我们的先人就可以通过简单的仪器准确地测定方位和时间吗?想知道“中国”一词的直接来源吗?想知道天文学在古代有多重要吗?想知道我们伟大的先人到底是如何用朴素的仪器测定四时、节气的呢?想知道历代王朝喜欢建都中原的原因吗?……

这些谜底,著名考古学家、天文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先生,将在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观星台,用最朴素的天文仪器,现场演示,现场讲述,为您一一揭晓谜底。

2.中岳庙探秘

时间:10:30-11:30

地点:中岳庙

公元696年,武则天登上中岳之巅峻极峰,封禅嵩山,祀昊天上帝,改元为万岁登封,封嵩岳山神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并将天灵妃封为天中皇后。……此次封禅之后,

武则天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登封”与“告成”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的帝王为何都喜欢封禅?山水崇拜如此盛行原因何在?古代的山水崇拜对国家和统治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想亲眼目睹古代祭祀中岳神的仪式吗?……

河南省文物局最会讲故事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任教授陈彦堂先生,将和您一起拨开迷雾,寻找答案。

3. 嵩阳书院探秘

时间:15:00-16:00

地点:嵩阳书院汉封“二将军柏”南面

书院是唐宋以来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相当于古时侯的大学。伴着朗朗书声与淡淡墨香的书院,成为文人学士们的心神向往之地。号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曾经吸引了程颢、程颐兄弟、司马光、范仲淹等在此讲学,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的一部分也是在嵩阳书院撰写的。

古时候,嵩阳书院曾是佛教、道教场所,您知道吗?程门立雪等典故和嵩阳书院有关您了解吗?想一睹嵩阳书院曾经的繁盛景象吗?

6月8日,这里将有一群身着汉服的读书郎为您再现书院当时的鼎盛繁华。从小在嵩山脚下长大,一路陪伴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申遗的登封市文物局副局长宫嵩涛

先生将为您讲述嵩阳书院背后的故事……

4. 少林寺探秘

时间:16:30-17:30

地点:少林寺山门前

达摩为什么会来少林?什么是禅?禅宗是怎么回事?佛教的法事活动是什么样的呢?

6月8日,少林寺主持释永信将为您揭开佛事活动的神秘面纱。所有的疑惑,著名佛教考古学家、原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温玉成先生将为您一一解疑。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篇二:天地之中

天地之中

天地之中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8处11项历史建筑: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少林寺建筑群三处:塔林、初祖庵、常住院,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和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内的8处11项古建精华有了新的“护身符”。

中岳庙

“天地之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登封市“天地之中”少林寺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

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中岳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

历经 汉、魏、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

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观星台

观星台

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同周公测景台、周公庙一起组成一座完整的院落,现存建筑有:照壁、大门、戟门、周公测景台、周公祠、观星台、帝尧殿等中轴线建筑和明清碑刻17通。[1]

嵩阳书院

位于嵩山南麓峻极峰下,是中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它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经历代重修,目前书院保持了清代(公元1644-1911年)建筑布局,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院,中轴线两侧有配房和西院敬义斋等,共有古建筑25座108间。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汉三阙

嵩阳书院

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年间(公元118-123年),是中国仅存的时代最早的庙阙,代表了中国古代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雕刻

于汉三阙上的图画、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研 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3]

嵩岳寺塔

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

会善寺

汉三阙

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是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和尚的出家修行之所,现存元代建筑是当时最典型和珍贵的代表作。

申遗成功

概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将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之成为中国的第39处世界遗产。

登封申遗

郑州市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登封市长郑福林简介: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自2007.8全面开始,市政府已经投资8亿元。

2009.6.26,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时,山西五台山顺利晋级世界文化遗产,

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却被审定为“补充材料推荐列入”。 今年是“天地之中”第二次参加世遗大会的评审,在过去一年中, 国家和地方的相关部门与国际组织加强了沟通,按照去年大会意见对申报材料做了补充。

天地之中---少林寺

少林寺等建筑群是继2009年五台山后被列入该名录的又一中国佛教寺庙建筑群,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

河南之三

"天地之中"成为 河南省 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 的 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申遗历史

材料不足暂缓一年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会场上说,2009年中国在申报“天地之中”时,因材料不足被大会暂缓,而今年中方有效地解释了“天地之中”与中国古代天文概念和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一地区的历史建筑、宗教、艺术的综合影响,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一致认可,最终申遗成功。

释永信说,少林寺建筑群进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对少林文化的肯定,有利于促进少林寺建筑群的保护及其所在文化空间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恢复“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原生态环境,同时对少林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和弘扬也会更加有利。

期待少林功夫尽早申报遗产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发源地,近年来更是因为少林功夫在全球的广泛传播而享誉海内外,堪称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佛教圣地。

尽管此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只是少林寺的历史建筑,跟少林功夫毫无关系,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对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期待,希望能早日申报,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

历史文化

嵩阳书院诠释儒家教育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而被专家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宋理学发源地

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始建于北魏,经历代重修,目前书院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院,中轴线两侧有配房和西院敬义斋等,共有古建筑25座108间。

由于名儒司马光、范仲淹、程颐、程颢等相继在此讲学,嵩阳书院声名大振,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北方书院建筑代表

嵩阳书院建筑是中国北方书院建筑的代表和样板,通过建筑反映了儒家之道。它以讲堂为中心,前祠后楼,体现了儒家讲学、藏书、供祭“三大事业”的主体地位。建筑群布局严谨,反映了“礼乐相成”的儒家思想,从总体建筑格局到每座单体建筑,都遵循纲常礼教的秩序。

书院保存下来的文物很多,最著名的是两株汉封将军柏和9米多高的大唐碑,人称“稀世宝”。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军”,“二将军”和“三将军”。目前仍然存活的“大将军柏”“二将军柏”,其树龄都在4500年以上,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树木之一。

观星台见证嵩山“天地之中”

在“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观星台以其独特价值在世界科技史、建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登封嵩山作为“天地之中”的重要历史见证。 最古老天文台

著名古建筑专家张家泰说,基于农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天文学很早便发生和发展起来,历史上涌现出一些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们为了得到精确的天文数据,不断地改进测量日景的仪器。元朝至元年间在河南嵩山古阳城修建的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建筑之一,是具有世界性价值的科技建筑。

天地之中学说

张家泰说,据文献记载,最早在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37年)的时候,周公意欲迁都洛阳,但遇到了各种势力的强烈反对,于是决定测日影定“地中”,为迁都洛阳寻找天象根据。

周公认为,8尺的圭表,夏至日正午时分在太阳下的影子为1尺5寸,便是“地中”。历经测量,他在登封告成镇找到了“地中”,创立了“天地之中”学说,此后千年,无人质疑。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篇三: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相关热词搜索:建筑群 天地 历史 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 天地之中建筑群导游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