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测试
发布时间:2017-01-2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测试篇一:历史必修一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
1.(2009年浙江嘉兴期末)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 )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D.礼制 2.“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
4为了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采取的措施和中国历代皇帝相比最有特色的是
( )
A.不断削弱地方权力 B.不断强化皇权 C.重视思想的控制D.重视法律的制定
5有的史学家认为“英国议会胜利后建立的政体,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最大的政治贡献”。材料中的“政体”是指
( )
A.民主共和政体 B.开明君主制政体 C.三权分立政体 D.君主立宪政体 61896年帮助麦金利赢得大选的马克·汉纳说:“要赢得选举,需要两个东西。第一个是金钱,第二个我就不记得了。”美国前国会议员奥尼尔在解释金钱与选举的关系时讲的更具体:“任何竞选都由四部分组成,候选人、政策立场、竞选班子和金钱,没有金钱,其他三项都可以忘掉。”这些都说明
( )
①美国民主政治实际上不存在
②美国的两个执政党不全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美国民主政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④民主政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7法国近代民主道路的显著特征是
( )
A.共和派与封建势力、君主立宪派斗争异常激烈,过程曲折 B.颁布了《人权宣言》,为欧美国家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范本 C.资产阶级比较软弱,未能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 D.无产阶级积极参与,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8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美国参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 B.英国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员由普选产生,选民资格有一定的限制 D.德国帝国议会权力高于联邦议会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 )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10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11。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
(
)
A.国家领土变化 B.国家性质变化 C.思想文化变化 D.国际地位变化
12.马克思曾说过:“俄国人民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马克思这句话的本意是
( )
A.俄国是一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俄国人民受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C.封建农奴制残余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俄国工人阶级肩负反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任务
1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哪些方面证明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
①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途径
③夺取中心城市是取得政权的唯一道路 ④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取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2008年2月27日,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等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 15.(2009年莆田模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1954年,王援朝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68年,王援朝的父亲被红卫兵批斗,家也被抄 C.1985年,王援朝的舅舅从台湾直接坐飞机回来探亲 D.1998年,王援朝被村民民主选举选为村长
16.20世纪50年代我国运用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是
( )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17.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无关的事件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在联合国中,亚非国家日益增多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操纵联合国的能力下降
18.(2009年深圳模拟)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9.(2009年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 )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
20.下列哪些史实,体现了美国二战后的世界霸权政策
( )
①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②发动侵越战争 ③侵略朝鲜
④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1.(16分)(2009年东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1) 战后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 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或“挑战”的因素。(4分)
(3)“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4分)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6分)
22.(18分)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和有效的学习方式,试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探究一下有关西方政治文明的问题。
(1)若要研究“雅典(公元前6~4世纪)民主政治建设的艰难发展历程”这个课题,你将选择哪些材料(重大事件)?为什么?(6分)
(2)有人认为“民主政治是雅典灭亡的罪魁祸首”,他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什么?(2
分)
(3)“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与古希腊民主制度有着传承的关系”,试以近现代英国的议会制度为例予以说明。(2分)
(4) 结合下列两则材料回答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有何差异?成因是什么?(8分)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权利法案》
材料二:“联邦主席的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称为德意志皇帝”“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条约”“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意志帝国宪法》
23.(17分)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口号:“扶清灭洋”
材料二:五四运动时期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劳工神圣” 材料三:口号:“打倒屠杀上海工人的蒋介石”
材料四:口号:“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周恩来书写)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口号是谁提出的?试分析此口号的局限性。(4分)
(2) 根据材料二的两个口号,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的导因、性质和特点。(4分)
(3) 简要说明材料三中的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2分)
(4) 材料四中的口号书写于民国三十四年,折算为公历应是哪一年?当时,周恩来为什么要题写
这一口号?(5分)
(5) 作为历史的印记,本题材料提供的口号,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且
相当系统的信息?(2分)
历史测试篇二:中国近代史历史测试
历史测试题
学校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满分3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填写在每道题题号前面。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由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 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C.关税主权
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奕訢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①轮船招商局 ②湖北织布局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争议颇多的风云人物。某历史课题小组收集到的下列材料中,最具有历史价值的一项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大传》B.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奇闻轶事 D.领海主权 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
C.中外有关李鸿章的权威历史论著 D.李鸿章部分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7. 李鸿章是一位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从近代化发展的视角看,他最值得肯定
的是
A. 妥善地处理好外交关系B.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C. 兴办了洋务企业 D.支持了“百日维新”
8.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D.设立京师大学堂
9.我们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清朝中央机构发生了变动 B.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C.建立了一支近代海军 D.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10. 在“评价洋务运动”的分组学习活动中,小杨同学收集的材料有
①1865年李鸿章以4万两银买下美商的旗记铁厂
②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③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机器,与李鸿章等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④1872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少年赴美学习科技、工程等学科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在洋务运动中
A.清朝政府起了主导作用 B.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商人、资本家兴办企业获得政府的投资 D.产生了一批近代企业
11.《日落紫禁城》中有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19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D. 新文化运动
12.市场信息对于工厂的生产发展非常重要。1916年,忙于扩大生产的大生纱厂老板张謇要想了解京津一带棉布市场的行情,最快捷的途径是
A.乘坐火车到实地考察B.通过发电报找朋友咨询
D. 写信找朋友咨询信息 D.骑快马进行实地考察
13.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
A.首先爆发于“六朝古都”南京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D.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4.有文献记载:“失去了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当时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15.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年—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12年的是
A.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 B.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16.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活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活动
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17.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其“新”表现在
A. 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法C. 宣传推翻清王朝 D.宣传民主、科学
18.1919年初,有人致电巴黎中国代表:“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这一“后盾”后来集中体现在
A.新文化运动 B.抵制日货运动 C.抗日战争D.五四运动
19.五四运动期间,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这说明五四运动
A.市民阶层是运动的先锋
C.资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B.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0.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21.不同时期的口号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师夷长技” ②“民主科学”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①④③②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22.1927年秋,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针对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个“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斗争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城市包围农村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3.毛泽东曾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何事的发展?
A.红军长征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百团大战D.南昌起义
24.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开始到最后取得胜利经历了14 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卢沟桥事变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25.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会获得金质奖章。为举步维艰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希望,也打破了西方长期对这一行业的垄断。这位为国争光,创造这种制碱先进工艺的科学家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謇 D.严复
27.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 国共重庆谈判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28.山东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包括山东、
安徽、江苏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以判断他支援过
A.羊马河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29.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
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0.下列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中,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是
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B.大军合力战淮海C.兵临城下直取平津D.百万雄师过大江
二、非选择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3小题。
31.(11分)从1912年到现在,中华文明处于一个关键的现代转型时期,它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社会,不断在探索中吸收中西文明要素,以现代化为最高目标,努力实现文明的转型。这一历史阶段分为两个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在第二时期,中华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重塑辉煌。——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问题:
(1)从1912年到现在,中华文明经历了哪两种性质不同的现代化历程?(4分)
(2)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并说明理由。(7分)
32、(4分)世纪初,一部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发起了一场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从思想解放的视角考察这次运动,它营造了传播新思想、新理论的大好机遇。请回答:
(1)列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杰出代表人物。(2分)
(2)新文化运动传播了哪些“新思想、新理论”?(2分)
33、(5分)某星期天,小王到市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一份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出版 的《西北文化日报》。报纸对发生在同年12月12日的“兵谏”事件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其中有这样的文字,“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通电全国发表救国主张八项,改组南京政府
容纳各党各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文中的“张杨”是指谁?(2分)为什么“发动对蒋兵谏”?(1分)
(2)“兵谏”事件的结局如何?(2分)
历史测试篇三:9上历史测试
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历史测试卷
检测内容(九年级上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闸门,出现了许多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以下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A.《罗密欧与朱丽叶》—— 但丁 B.《哈姆雷特》——伏尔泰
C.《蒙娜丽莎》——达·芬奇 D.《神曲》——莎士比亚
2、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3、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这段话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A. 获得财富 B. 传播文化 C. 倾销商品 D. 和平交往 ()
4、有人说,17世纪末以来,英国国王就被套上了“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是指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 ()
5、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其中“新社会的政治制度”是指 ( )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6、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议会的国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A.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B.查理二世复辟 ()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D.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7、每年的7月4日,美国人民会载歌载舞,欢度国庆。下列文献中与美国国庆日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合众国宪法》
8、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资料卡片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
应是 ()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B.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条件
C.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D.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正义性
9、“美国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 的发
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 纪。”下列符
合美国“独创性的发展之路”说法的是()
A.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体制 B.积极进行海外 殖民扩张
C.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D.制定五年发展计划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B.发动了“雾月政变”
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D.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11、右图史料出自 ()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人权宣言》
C.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D.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
12、从16世纪开始,欧美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其中彻底地摧毁了本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南北战争C.法国大革命D.俄国农奴制改革
13、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14、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
A.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
C.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15、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都反对封建专制
16、喜好穿越剧的莉莉同学坐上了从株洲到北京的高铁,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美景,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来到了1825年的英国,坐上了当时最新式的交通工具()
A B C D
17、科技创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世界面貌。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相符的一组是()
A.哈格里夫斯———水力织布机 B.史蒂芬孙———发电机
C.爱迪生———耐用碳丝灯泡 D.莱特兄弟———内燃机
18、某外国文学作品描述了20世纪初期,一位英国商人前往俄国洽谈一笔生意,往返过程中他有了许多见闻,下列所描述的情景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这位商人先坐轮船到法国,再坐火车前往俄国
B.在俄国他发现当地农民可以自由婚姻,有的还有自己的小块土地
C.生意洽谈完后,他给太太打了个长途电话
D.临回国前两天,他听说俄国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
19、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
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C.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0、1948—1984年,美国曾开展过四次“美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总统”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林肯。这是因为林肯 ()
①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②废除了黑奴制度,使黑人获得了自由 ③勇于创新,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 ④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B.列克星顿的枪声C.林肯当选为总统D.《解放黑奴宣言》的颁布
22、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
A.结束沙皇统治B.保留了封建残余C.缓和地主与农民的矛盾D.保证了农民民主权利
23、19世纪60年代,俄国在崛起的道路上进行了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改革。其主要措施是A.提倡“文明开化” 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废藩置县”D.废除农奴制()
24、19世纪中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 B.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
C.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5、1890年,以天皇名义发表《教育敕语》,强调培养武士道精神。与这一教育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明治维新B.法国大革命C.美国南北战争D.俄国1861年改革()
26、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这些规定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
A.充足的资金B.自由劳动力 C.广阔的市场D.先进的技术下图是某27、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C.十九世纪末期D.二十世纪初期
28、小华在课堂学习中,整理了如下内容:①“普法战争”;②“巴黎人民起义”;③“五月流血周”;④《国际歌》。他这堂课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巴黎公社革命 C.法国大革命D.第一国际
29、《共产党宣言》称:“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马克思主张 ()
A.只夺取资本家财产 B.建立无产阶级民主 C.解放全世界无产者 D.关注民生
30、它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却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是()
A.宪章运动的兴起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国际共产主义同盟的成立
31、小明翻阅到一组名称分别为“由非洲开往美洲的贩奴船”、“黑奴运抵美洲”的图片,该组图片反映了三角贸易的 ()
A.全过程 B.出程C.中程 D.归程
32、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33、下列图中的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统治者不同,他(她)是
)
A.华盛顿 B.章西女王 C.玻利瓦尔 D.尼赫鲁34、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威林格突遭酸雨袭击,几天之内全城树 木脱叶,花草枯萎,呈现一片灰白色。该事件凸显了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A.资源问题B.毒品问题C.环境问题 D.战争问题
35、19世纪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这说明德国要求 ()
A.尊重自己的权利 B.遵守世界秩序 C.重新分割世界 D.建立军事基地
3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
ABCD
37、弗洛伊德曾说:“人类的自我观念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受到两次重大打击。??第二次是生物学研究,把人类贬到‘我们都是动物界的子民’,打破了人类一向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固有观念。”造成这次“打击”的人物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38、贝多芬创作的《英雄交响曲》,在扉页上写有“题献给拿破仑,可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时,愤然将题字改为“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此举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的()
A、爱国主义精神B.英雄主义精神 C.民主主义精神D.浪漫主义精神
39、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 )
A.牛顿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列夫·托尔斯泰
40、有个著名思想家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称教士为“文明恶棍”,他是 ( )
A.伏尔泰 B.牛顿 C.卢梭 D.孟德斯鸠
二、综合题(共6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随着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的热播,大国的崛起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就大国崛起进行了探究,请你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研究任务。
活动一:以17—19世纪初的英国为研究对象,同学们从专题片中了解到以下信息:
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一个合适的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发明了了珍妮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1)请你根据同学们提供的信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因素(4分)
活动二:以19世纪中期的美国为研究对象,同学们从专题片中了解到以下信息:
伴随着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奴隶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林肯政府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林肯政府在战争初期??提出维护宪法和联邦统一的口号。
(2)请你根据同学们提供的信息分析南北战争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什么条件?(4分)
活动三:(3)借鉴英国、美国历史发展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请你为中华民族复兴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设。(4分)
2、19世纪60年代,中国、俄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人,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用少数洋匠。
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材料三:……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材料一中的变化反映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有何作用?(2分)
(2)材料二中,“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
(3)材料三中, “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对日本社会的转变有何影响?(4分)
(4)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事件相比,在性质上有何不同?(4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