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隐藏的历史篇一:隐藏在人民币背后的神秘历史

隐藏在人民币背后的神秘历史[21P]

从1948年第一套人民币发行至今,其发展历程走过了65个年头,共发行5套,钱币面值最高的达5万元,最低则只有1分。现在就带你回顾人民币发行的历史,讲述发行过程中的趣闻,重新认识我们正

在使用和曾经使用过的人民币。

人民币是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的,从开始发行到1955年停止流通使用的人民币为第一套人民币。1947年8月,时任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的董必武向中共中央提出筹建中央银行、统一经济发行货币。1948年12月,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央银行和法定本位货币。(图为

原央行总部旧址与央行首任行长南汉宸)

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字为董必武题写。第一批发行的人民币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种券别,首先在华北、山东和西北三大解放区流通使用。随后发行了1元、5元和100元三种券别的人民币。此后,各种券别和版面的人民币逐步推广到全国各个解放区。到1953年12月,人民币发行券别有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50000元券等12种。(图为董必武)

第一套人民币在最初设计时票面上曾设计有毛主席像,上报中央审批,中央给董必武回电说:毛主席不同意在票子上印他的像。于是,设计人员遵照董必武“票面上要反映解放区生产建设图景”的指示,重

新进行了设计。几经周折,第一批人民币的票样设计出台,并送交中央审批。经党中央政治局审查批准的第一套人民币首批设计样稿有3

种图案版别,即耕地图、火车站图和万寿山图。

因历史原因,第一套人民币种类繁多,币别复杂,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因此,在如今火热的钱币收藏市场中,第一套人民币中名币济济,不少藏品被誉为藏界的精品,像“绝品四珍”和“十二珍品”都是享誉钱币收藏界的名贵收藏品。(图为“绝品四珍”其中的伍仟元蒙古

包)

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1955年3月起,第二套

人民币发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套完整、精致的货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

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

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自审查了第二套人民币整个设计方案,在设计时也采纳了周恩来提出的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第二套人民币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在印制工艺上除了分币外,其它券别全部采用胶凹套印,凹印版是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反假防伪功能。但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

5、10元由苏联代印。

第二套人民币中“中国人民银行”六字改由当时在央行任金融研究员的马文蔚所书写。在当时,人民币的设计和人民币上的题字是作为国家机密不能泄漏的,所以几十年来马文蔚守口如瓶,从未向任何人提及。直到1983年因一篇错误的报道,马文蔚上书央行,真相才得以被揭开。随后央行一次性发给马文蔚5000元人民币作为稿费。同时,为了表彰马文蔚对金融事业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以及他对工作的

严谨作风,为改善其住房条件,特拨专款14000元。

第二套人民币中有中国人民币历史上唯一发行过的面值为3元的纸币,其流通时间较短,现在市场上存量也很稀少,价值已经被炒高了万倍,因此在钱币收藏市场,3元纸币亦被视为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隐藏的历史篇二:Linux基础教程 教你隐藏Linux的命令行历史

Linux基础教程教你隐藏Linux的命令行历史

如果你是 Linux 命令行的用户,有的时候你可能不希望某些命令记录在你的命令行历史中。原因可能很多,例如,你在公司担任某个职位,你有一些不希望被其它人滥用的特权。亦或者有些特别重要的命令,你不希望在你浏览历史列表时误执行。

然而,有方法可以控制哪些命令进入历史列表,哪些不进入吗?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在 Linux 终端中可以开启像浏览器一样的无痕模式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根据你想要的具体目标,有很多实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将和大家讨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注意:文中出现的所有命令都在 Ubuntu 下测试过。

不同的可行方法

前面两种方法已经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描述了。如果你已经了解,这部分可以略过。然而,如果你不了解,建议仔细阅读。

1. 在命令前插入空格

是的,没看错。在命令前面插入空格,这条命令会被 shell 忽略,也就意味着它不会出现在历史记录中。但是这种方法有个前提,只有在你的环境变量 HISTCONTROL 设置为 "ignorespace" 或者 "ignoreboth" 才会起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是默认值。

所以,像下面的命令(LCTT 译注:这里[space]表示输入一个空格):

[space]echo "this is a top secret"

如果你之前执行过如下设置环境变量的命令,那么上述命令不会出现在历史记录中。

export HISTCONTROL = ignorespace

下面的截图是这种方式的一个例子。

第四个 "echo" 命令因为前面有空格,它没有被记录到历史中。

2. 禁用当前会话的所有历史记录

如果你想禁用某个会话所有历史,你可以在开始命令行工作前简单地清除环境变量 HISTSIZE 的值即可。执行下面的命令来清除其值:

export HISTSIZE=0

HISTSIZE 表示对于 bash 会话其历史列表中可以保存命令的个数(行数)。默认情况,它设置了一个非零值,例如在我的电脑上,它的值为 1000。

所以上面所提到的命令将其值设置为 0,结果就是直到你关闭终端,没有东西会存储在历史

记录中。记住同样你也不能通过按向上的箭头按键或运行 history 命令来看到之前执行的命令。

3. 工作结束后清除整个历史

这可以看作是前一部分所提方案的另外一种实现。唯一的区别是在你完成所有工作之后执行这个命令。下面是刚说到的命令:

history -cw

刚才已经提到,这个和 HISTSIZE 方法有相同效果。

4. 只针对你的工作关闭历史记录

虽然前面描述的方法(2 和 3)可以实现目的,它们可以清除整个历史,在很多情况下,有些可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有时候你可能想保存直到你开始命令行工作之间的历史记录。对于这样的需求,你开始在工作前执行下述命令:

[space]set +o history

备注:[space] 表示空格。并且由于空格的缘故,该命令本身也不会被记录。

上面的命令会临时禁用历史功能,这意味着在这命令之后你执行的所有操作都不会记录到历史中,然而这个命令之前的所有东西都会原样记录在历史列表中。

要重新开

隐藏的历史

启历史功能,执行下面的命令:

[Space]set -o history

它将环境恢复原状,也就是你完成了你的工作,执行上述命令之后的命令都会出现在历史中。

5. 从历史记录中删除指定的命令

现在假设历史记录中已经包含了一些你不希望记录的命令。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很简单。直接动手删除它们。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删除:

history | grep "part of command you want to remove"

上面的命令会输出历史记录中匹配的命令,每一条前面会有个数字。

一旦你找到你想删除的命令,执行下面的命令,从历史记录中删除那个指定的项:

history -d [num]

第二个‘echo’命令被成功的删除了。

同样的,你可以使用向上的箭头一直往回翻看历史记录。当你发现你感兴趣的命令出现在终端上时,按下“Ctrl + U”清除整行,也会从历史记录中删除它。

总结

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操作 Linux 命令行历史来满足你的需求。然而请记住,从历史中隐藏或者删除命令通常不是一个好习惯,尽管本质上这并没有错。但是你必须知道你在做什么,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隐藏的历史篇三:一个古汉字背后隐藏的神秘古蜀历史

一个古汉字背后隐藏的神秘古蜀历史

有这样一个汉字“”,左边为“弓”,右边是“鱼”。“”字并不常见,是个会意字,也就说是,古人根据一个事件或一些场景造出了这个字,在当时,这无疑是他们熟知的事件。然而,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字隐藏的信息以及古人为何要造出这个字,已经成为千古之谜。奇怪的是,翻阅《汉语大字典》《辞海》,都查不到这个“”字。“”最早出现,是在陕西国遗址出土的青铜鼎、青铜盘上。而历史上,“”字并未在其他器物上出现,是个“单纯”的汉字,后人可以不费力气地追查它背后的故事。

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个“”字,是因为它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古蜀历史。三星堆金杖上雕刻着一张弓箭,一条鱼,一只鸟,鱼被弓箭贯穿而入,同样的图案还出现在金沙金带上。金是古代重器,古人将图案刻在金器上,一定意味着战争、盟誓、迁徙等大事。对一个西南民族而言,在文字尚未出现的情况下,族人或许会用一些符号来记录部落的大事,那么,一张弓箭与一个鱼会蕴藏着什么密码?其实,如果用汉字表示,“弓”和“鱼”组成的恰好就是“”字。汉字与成都平原史前金杖、金带上的图画联系在了一起,为何古蜀人想表达的内容会在陕西国遗址的青铜器上出现?三星堆、金沙遗址与国遗址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国遗址如同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影子,不过,并不是所有疑问都能在国找到答案:国晚在西周,比三星堆古国晚了数百年,它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国青铜人端坐在墓室中,为何青铜大立人却被埋入了祭祀坑?或许,所有的答案,都隐藏在一场意外的大火中。

3000多年前的一个深夜,熟睡的三星堆人在一片火光与剧烈的浓烟中惊醒。他们发现,国家宗庙已为熊熊大火吞没。三星堆人纷纷赶往宗庙,然而,由于大火过于凶猛,他们根本无法接近宗庙,只能眼睁睁地干着急。高大巍峨的宗庙轰然倒塌,房梁与瓦砾砸在神案上的金器、青铜器、玉器上,昔日悬挂在宗庙之中的纵目面具轰然坠落,青铜大立人或许也难逃劫难,被一根房梁砸成了两半。

当三星堆人再次步入宗庙时,这里已为瓦砾、断壁残垣所掩埋,象征着国家根基的宗庙已化为废墟。祖先流传下来的青铜人、纵目面具、青铜神树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损坏,失去了昔日的神采。宗庙曾经是三星堆古国最为神圣的地方,而现在,尊贵已经属于过去。三星堆人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历史学家之所以猜测三星堆宗庙毁于一场大火而不是战争,是由于古时两国交战,虽有焚烧宗庙的习惯,宗庙中的宝物却不在毁弃之列,而是作为战利品,运送回国,炫耀胜利。《墨子》记载,两国交战,“攘杀其牲牷,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焚烧宗庙往往是家常便饭。不过,昔日齐国伐燕,齐宣王“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将燕国宝物运回齐国;中山国也参加了伐燕之战,并且用从燕国掠夺的上等铜,铸造了著名的中山王铜方壶。三星堆的青铜器、玉器却被掩藏在两个祭祀坑中,显然,敌人是不会如此好心的。

奉献给神灵的神物已被烧毁,在三星堆人眼中,它们已经完全失灵。古代历史上,不少史前部落对于自己认为不灵验的祭祀品

相关热词搜索:隐藏 历史 历史小说 历史的天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