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软件
发布时间:2017-01-1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软件篇一:有限元软件历史
FEA软件的发展历史
有限元方法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欧拉在创立变分法的同时就曾用与现代有限元相似的方法求解轴力杆的平衡问题,但那个时代缺乏强大的运算工具解决其计算量大的困难。Courant(1943)用最小势能原理和现代有限元法中的线性三角元求解st Venant弹性扭转问题,但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波音飞机工程师Turner,Clough等人(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历史软件)在1956年首次将有限元法用于飞机机翼的结构分析,吹响了有限元的号角,有限元这一名称在1960年正式提出。
有限元方法的理论和程序主要来自各个高校和实验室,早期有限元的主要贡献来自于Berkeley大学。Berkeley的Ed Wilson发布了第一个程序,其他著名的研究成员有J.R.Hughes,Robert Tayor,Juan Simo等人,第一代的程序没有名字,第二代线性程序就是著名的SAP(structural analysis program),非线性程序就是NONSAP。 位于洛杉矶的MSC公司自1963创立并开发了结构分析软件SADSAM,在1966年NASA招标项目中参与了Nastran的开发。1969年NASA推出第一个Nastran版本,MSC对原始的Nastran做了大量的改进并于1971年推出自己的专利版本MSC.Nastran,1983年股票上市并开始了一系列并购重组的活动。
第一批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的主要贡献者有Argyris(1965),Marcal和King(1967),其中Pedro Marcal毕业于Berkeley大学,任教于Brown大学,于1969年创建了第一家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公司MARC公司,在1999年被MSC公司收购。
K.J. Bathe是Ed Wilson在Berkeley的学生,后来在MIT任教,期间他在NONSAP的基础上发表了著名的非线性求解器ADINA(Automatic Dynamic Incremental Nonlinear Analysis),其源代码因为长时期广泛流传而容易获得。Bathe的著作丰厚,结合公布的源代码,让后来者获益匪浅,让人敬佩。
David Hibbitt是Pedro Marcal在Brown的博士生,Hibbitt在1972年与Karlsson和Sorensen共同建立HKS公司,推出了Abaqus软件。有人在比较ADINA和Abaqus的时候认为,ADINA的技术更先进求解能力更强大,只是其商业化程度低,前后处理能力差。Abaqus凭借强大的技术、出色的前后处理和可拓展的二次开发功能,稳占高校和研究所的市场,论文发表数量多。
John Swanson博士在Westinghouse公司为核能应用方面发展了一个非线性有限元程序(主要是关注非线性材料),于1970年创建SASI(Swanson Analysis System,Inc)公司,后来重组更名为ANSYS公司,ANSYS是著名的多物理材料非线性有限元软
件,通过并购发展迅速壮大,模块越来越多,商业化程度和市场占有率很高。 Wilkins(1964)在DOE实验室的工作强烈地影响了早期的显式有限元方法,Costantino(1967)在芝加哥的IIT研究院开发了可能是第一个显式有限元程序。 显式有限元技术经过发展和积累迎来了其里程碑式的工作。在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John Hallquist主持下1975年开始为核武器弹头设计开发分析工具,他吸取了前面许多人的成果,并且与Berkeley的研究员包括Jerry Goundreau,Bob Taybor,Tom Hughes和Juan Simo等紧密交流合作,在他的令人敬畏的编程效率作用下,次年发布DYNA程序。后经过扩充和改进,得到美国能源部的大力资助和ANSYS,MSC,ETA等著名公司的加盟。
在20世纪80年代,DYNA程序首先被法国ESI公司商业化,命名为PAM-CRASH。1988年,John Hallquist创建LSTC(Liver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公司,发行和扩展DYNA程序商业化版本LS-DYNA。同样是1988年,MSC在DYNA3D的框架下开发了MSC.Dyna并于1990年发布第一个版本,另外在1989年收购荷兰的流体软件公司PISCES,将DYNA的Lagrange格式的FEM算法和PISCES的Euler格式的FVM及流体-结构耦合算法充分融合后于1993年发布了以强大的ALE算法而著名的MSC.Dytran。
其后MSC.Dytran一直着力在单元库、数据结构、前后处理等方面是修改使其与MSC.Nastran取得完全一致,其技术领先的地位开始丧失。2003年MSC与LSTC达成全面合作的协议,将LS-DYNA最新版的程序完全集入MSC.Dytran中。MSC在1999年收购Marc之后开始了将Nastran,Marc,Dytran完全融合的工作,并于2006发布多物理平台MD.Nastran,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PAM-CRASH和LS-DYNA在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ALE算法之后更引进了先进的无网格技术,PAM-CRASH, LS-DYNA以及AUTODYN(高速瞬态动力分析软件,原为Century Dynamics公司,后被ANSYS收购,已被植入ANSYS11)均包含了SPH算法,其中AUTODYN的SPH算法支持各向异性材料,LS-DYNA另外包含EFG算法。(end)
FEA的发展历程
有限元方法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欧拉在创立变分法的同时就曾用与现代有限元相似的方法求解轴力杆的平衡问题,但那个时代缺乏强大的运算工
具解决其计算量大的困难。Courant(1943)用最小势能原理和现代有限元法中的线性三角元求解st Venant弹性扭转问题,但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波音飞机工程师Turner,Clough等人在1956年首次将有限元法用于飞机机翼的结构分析,吹响了有限元的号角,有限元这一名称在1960年正式提出。
有限元方法的理论和程序主要来自各个高校和实验室,早期有限元的主要贡献来自于Berkeley大学。Berkeley的Ed Wilson发布了第一个程序,其他著名的研究成员有J.R.Hughes,Robert Tayor,Juan Simo等人,第一代的程序没有名字,第二代线性程序就是著名的SAP(structural analysis program),非线性程序就是NONSAP。
位于洛杉矶的MSC公司自1963创立并开发了结构分析软件SADSAM,在1966年NASA招标项目中参与了Nastran的开发。1969年NASA推出第一个Nastran版本,MSC对原始的Nastran做了大量的改进并于1971年推出自己的专利版本MSC.Nastran,1983年股票上市并开始了一系列并购重组的活动。
第一批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的主要贡献者有Argyris(1965),Marcal和King(1967),其中Pedro Marcal毕业于Berkeley大学,任教于Brown大学,于1969年创建了第一家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公司MARC公司,在1999年被MSC公司收购。
K.J. Bathe是Ed Wilson在Berkeley的学生,后来在MIT任教,期间他在NONSAP的基础上发表了著名的非线性求解器ADINA(Automatic Dynamic Incremental Nonlinear Analysis),其源代码因为长时期广泛流传而容易获得。Bathe的著作丰厚,结合公布的源代码,让后来者获益匪浅,让人敬佩。
David Hibbitt是Pedro Marcal在Brown的博士生,Hibbitt在1972年与Karlsson和Sorensen共同建立HKS公司,推出了Abaqus软件。有人在比较ADINA和Abaqus的时候认为,ADINA的技术更先进求解能力更强大,只是其商业化程度低,前后处理能力差。Abaqus凭借强大的技术、出色的前后处理和可拓展的二次开发功能,稳占高校和研究所的市场,论文发表数量多。
John Swanson博士在Westinghouse公司为核能应用方面发展了一个非线性有限元程序(主要是关注非线性材料),于1970年创建SASI(Swanson Analysis System,Inc)公司,后来重组更名为ANSYS公司,ANSYS是著名的多物理材料非线性有限元软件,通过并购发展迅速壮大,模块越来越多,商业化程度和市场占有率很高。
Wilkins(1964)在DOE实验室的工作强烈地影响了早期的显式有限元方法,
Costantino(1967)在芝加哥的IIT研究院开发了可能是第一个显式有限元程序。显式有限元技术经过发展和积累迎来了其里程碑式的工作。在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John Hallquist主持下1975年开始为核武器弹头设计开发分析工具,他吸取了前面许多人的成果,并且与Berkeley的研究员包括Jerry Goundreau,Bob Taybor,Tom Hughes和Juan Simo等紧密交流合作,在他的令人敬畏的编程效率作用下,次年发布DYNA程序。后经过扩充和改进,得到美国能源部的大力资助和ANSYS,MSC,ETA等著名公司的加盟。
在20世纪80年代,DYNA程序首先被法国ESI公司商业化,命名为PAM-CRASH。1988年,John Hallquist创建LSTC(Liver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公司,发行和扩展DYNA程序商业化版本LS-DYNA。同样是1988年,MSC在DYNA3D的框架下开发了MSC.Dyna并于1990年发布第一个版本,另外在1989年收购荷兰的流体软件公司PISCES,将DYNA的Lagrange格式的FEM算法和PISCES的Euler格式的FVM及流体-结构耦合算法充分融合后于1993年发布了以强大的ALE算法而著名的MSC.Dytran。
其后MSC.Dytran一直着力在单元库、数据结构、前后处理等方面是修改使其与MSC.Nastran取得完全一致,其技术领先的地位开始丧失。2003年MSC与LSTC达成全面合作的协议,将LS-DYNA最新版的程序完全集入MSC.Dytran中。MSC在1999年收购Marc之后开始了将Nastran,Marc,Dytran完全融合的工作,并于2006发布多物理平台MD.Nastran,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AM-CRASH和LS-DYNA在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ALE算法之后更引进了先进的无网格技术,PAM-CRASH, LS-DYNA以及AUTODYN(高速瞬态动力分析软件,原为Century Dynamics公司,后被ANSYS收购,已被植入ANSYS11)均包含了SPH算法,其中AUTODYN的SPH算法支持各向异性材料,LS-DYNA另外包含EFG算法。
有限元分析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有限元分析在工程设计和分析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已经成为解决复杂的工程分析计算问题的有效途径。 1965年“有限元”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到今天有限元在工程上得
到广泛应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理论和算法都已经日趋完善。有限元的核心思想是结构的离散化,就是将实际结构假想地离散为有限数目的规则单元组合体,实际结构的物理性能可以通过对离散体进行分析,得出满足工程精度的近似结果来替代对实际结构的分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工程需要解决而理论分析又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有限元分析在工程设计和分析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已经成为解决复杂的工程分析计算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从汽车到航天飞机几乎所有的设计制造都已离不开有限元分析计算,其在机械制造、材料加工、航空航天、汽车、土木建筑、电子电器,国防军工,船舶,铁道,石化,能源,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已使设计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产品和工程的可靠性;
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发现潜在的问题
经过分析计算,采用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原材料成本
缩短产品投向市场的时间
模拟试验方案,减少试验次数,从而减少试验经费
国际上早在60年代初就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发有限元分析程序,但真正的CAE软件是诞生于70年代初期,而近15年则是CAE软件商品化的发展阶段,CAE开发商为满足市场需求和适应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大力推销其软件产品的同时,对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和前、后处理能力,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与扩充。这就使得目前市场上知名的CAE软件,在功能、性能、易用性﹑可靠性以及对运行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基本上满足了用户的当前需求,从而帮助用户解决了成千上万个工程实际问题,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流行的CAE分析软件主要有NASTRAN、 ADINA 、ANSYS、ABAQUS、MARC、MAGSOFT、COSMOS等。MSC-NASTRAN软件因为和NASA的特殊关系,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很高的地位,它以最早期的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方面的线性有限元分析系统为基础,兼并了PDA公司的PATRAN,又在以冲击、接触为特长的DYNA3D的基础上组织开发了DYTRAN。近来又兼并了非线性分析软件MARC,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有限元分析系统。ANSYS软件致力于耦合场的分析计算,能够进行结构、流体、热、电磁四种场的计算,已博得了世界上数千家用户的钟爱。ADI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由著名的有限元专家、
历史软件篇二:鸿运软件系列之历史统计
鸿运软件 – 使用手册
鸿运—历史统计使用手册
一. 软件简介二.基本功能介绍....................................................................................................... 3
1. 界面概况2. 术语解释3. 功能介绍三.软件实战篇1. 有数统计2. 三字现统计3. 二字定位统计4. 单双大小统计5. 条件验证统计
一. 软件简介
鸿运软件 – 使用手册
―鸿运‖
家通过近10
分地验证找规方法的准确率。实现了软件从单机版到网路版的升级。
软件功能(网路版):
卒、公式验证(即将升级加入无连错等功能)。
很多人都在包码,比如×小可以开始跟踪了。比如哪个5×5
的定位组合多少期没出了,而历史统计规律软件正是这么一个
规律统计软件,同时还提供了历史数据
二. 基本功能介绍
1、 界面概况
鸿运软件 – 使用手册
“配置区”是配置条件的设定,可以选择“批量”
“历史数据统计”
2、 术语解释
1) 期号:就是用来参与运算的最大的期号,默认是当前期号。
鸿运软件 – 使用手册
2) 期数:用来找规律的期数,从期号往前推,勾上“全部”是对所有
数据进行统计。
3)隔期:控制规律运算的步长,隔期1代表每一期都统计,隔期2 代表跳过一
期统计,可以设置自己想要的隔期,建议隔期选择1。
4)号码(A/B/C/D):指统计结果位置,比如我们要头尾统计就选择A,D。
批量:(使用前,必须打上前面的勾),可以修改批量里的内容(每一行代表
一个统计条件)来统计我们想要的结果,如:
A------------------对千位A的进行统计
A,B----------------对千位A,B的进行统计
C-D----------------对C-D差分的进行统计
A,AC,AD------------对A,AC合分,AD合分进行统计
由此类推,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设置。
3、 功能介绍
1) 有数/二现/三现统计:
含有数下拉框:“二字现(等于2数字参奖)/3数字参奖)/4-73
数字参奖”.
‖的组合,比如(11)(101)
(1123)等。
双重:前面的方框接入不打勾,‖三重‖的组合,比如(111)(1222)
等。
4个位置的二现,
在号码2
至2
鸿运软件 – 使用手册
以“01”二字现来统计结果(说明->条件01参奖(2-2)最近连对0期,历史上
最长连对2期。最近连错23期,历史上最长连错67期。),左侧可以看
到对应统计的结果标识。
2) 定位统计:
二字定下拉框:“0-9/单选大小”。
加入我们要统计六头六尾,在在号码A,D前面都打上勾,二字定选择“”,点击“搜索”运行,搜索完成后,点击“连错”,按降序排列,如图
统计结果已经23期连错,之前历史上最长连错12期。
3)
5279的统计记录,可以输入“5,2,7,9”,如果我们要查
尾的统计,可以输入“5,*,*,9”,点“搜索”运行(号码A/B/C/D
前面都打上勾)。见图:
历史软件篇三:排班软件发展历史与应用软件介绍
排 班 软 件
排班软件在国外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一路发展过来,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几乎大型的呼叫中心都会使用排班软件来进行排班。 排班软件在国外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一路发展过来,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几乎大型的呼叫中心都会使用排班软件来进行排班。
特别在国外,就算是一个上千座席的呼叫中心,都很少使用分组排班,很少是一组人必须要同进退,排班大部分是排到个人。当排班要排到个人,上千座席用手工一个一个来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般都借会助于排班软件。
为何他们很少使用分组排班?大家可能会疑惑,如果几百人的呼叫中心,不使用分组排班,那小组的班前会谁来开?谁来点名?谁来做辅导?谁来解决座席代表在现场的问题?谁来调配座席代表在现场的管理?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在国外一路走来,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方法解决这种管理模式。他们利用中控台(中央控制台)来进行现场管理。座席代表的现场问题都由中控台的轮班班长来协助处理,班前会也是由中控台来协助宣达。点名则是靠排班软件的RTA工具(实时监控软件)做电子点名。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1、减少了大量的管理人员:
一个小组一般是12人到15人,一个有400个座席代表的呼叫中心,必须有将近30名管理人员。也就是组长必须肩负重任,跟小组成员每天同进退,这30人的技能要求很高,因此成本相对也很高。国外基本上也会分小组,但大部分是行政小组,组长是行政管理而已,不需要跟小组成员共同上下班,技能上的要求也相对低很多。
2、其实在国外,没有小组必须全组同进退的规定,最主要的不是因为管理人员的成本,而是因为二郎原则。二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现场人员变动,不宜过剧。人力需求线是一条平滑的曲线,但现场人员如果有剧烈的变动,就没有办法跟平滑的曲线进行较好的拟合,而小组同进退的工作规定,恰恰违反了“二郎”原则。一个小组至少是12人,这代表就算现场只需要6个人,还是会有一整组12人在现场,这时会有6个人是冗余的;反过来说,如果现场还需要6个人在,但小组一下班,12人全走光,造成了6个人的人力空缺。
二郎原则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如果在不违反人性化的前提下,你的班务可以尽量切的越细,越小,每个班务人员到场可以越弹性,跟人力需求线就会拟合的更好。这也是为何国外大部分会把小组打散,不让小组同进退上下班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一个人工排班无法解决的是多技能排班。国内对于技能的安排,多技能的混合处理,也开始越来越复杂。只要使用多技能排班,人脑可以做的就很少了,特别是不同技能组之间的服务水平要求不一样,人脑这时就毫无用武之地。拿银行信用卡服务为例。银行呼叫中心一般会按技能分组,金卡
服务一组,普通卡服务一组。金卡电话来不及接,电话会溢流到普通卡小组,反之亦然。因为金卡客户和普通卡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不同,这两个小组被要求的服务水平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人工就无法排班了,因为人工无法算出金卡电话溢流多少到普通卡,无法进行多技能的互补估算。
排版系统产品主要被四大国际品牌所瓜分,有Blue Pumpkin、Aspect、Genesys和IEX。在国内,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前三者。IEX刚刚被NICE收购。NICE是国内大家也相当熟悉的录音品牌。但NICE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正式推出IEX,造成大家对IEX的印象非常的薄弱。
事实上知名的国际录音品牌在中国,经过了这两三年来的大整合,现已只剩下两家(大家有很惊讶吗)。本来是百花齐放,后来江山大致被 Witness、Nice、Audio Log这三家所瓜分,但Audio Log在去年被Verint收购,而居于领先地位的Witness在两个月前,也被Verint收购!
Witness被Verint收购,在国内造成了相当大的震撼,因为国内五大银行——中、农、工、交、建,有四家是Witness的客户,而前六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太平洋、泰康、新华、太平,有四家是Witness客户。
经过这次收购,目前中国的录音市场局面,变成 Verint跟Nice两家“牛企”的激烈竞争。Verint是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录音品牌,它领先推出的语音识别技术,以及自动挖掘录音档内的客户信息能力,创造了美国过去这两年语音识别产业的高度发展,它并购Witness,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Blue Pumpkin而来。
Verint手中原本没有排班软件,这对于它在录音市场的竞争上,处而不利局面,因此它干脆收购Witness,这样就把Blue Pumpkin一下就拿下来了。Aspect的排班软件,名称叫做eWFM。它的前身,叫做 TCS,这个原本独立的品牌也是经过一连串的并购之后,才被Aspect拿到手中。Genesys的排班软件,是完全依托于Genesys的中间件平台,由Genesys自行开发而来。
因为IEX在中国还没有推出,我们只针对另外三个品牌来做比较。Genesys的排班软件,在比较中,将会着墨最少,因为它的排班软件在大中国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最低。台湾发展排班软件已经很长一段时间,Blue Pumpkin在台湾的市场占有率几乎超过95%以上。Genesys只有少数相对较小的银行使用它的排班软件,在大陆的客户也相对较少,而且它的排班软件必须使用于Genesys的中间件平台,这对没有使用Genesys中间件的用户来说,可能就无法使用了。
我们主要要来比较Blue Pumpkin和Aspect,这可能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这两者在设计上,有很大的差异,特别在两段式的排班设计上。
Blue Pumpkin在排班时,一步到位,直接把班表落到人头上。而Aspect则分成两段:第一段先设计出来空班表,有了空班表以后,在进行落实人员的工作。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造成这两个产品在使用上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用户经验。
Aspect这种分两阶段的设计思路,跟人工排班的过程比较像,人工排班一般会先设计出班表,按照人力需求线,拟合出最佳的班务和班表,然后再根据轮班原则,把班表分派到每个座席代表身上。人工排班也是分两阶段,这或许就是为何Aspect当初设计时,也是把排班过程分成两阶段来做的原因。
Aspect这样做,跟人工排班方式比较贴近,而且弹性也比较大。因为先排空班表,再按照座席代表的种种要求来落实人员,这中间让排班人员有更多的选择,但也正因此,造成了功能上的复杂度增加,在学习上相对比较困难。
Blue Pumpkin在排班时,一步到位,不必先排班空班表,每次排班,把班表排出的同时,也把人员都落好了。这让排班师在使用上轻松很多,排班过程被大量的简化。
Genesys也是使用一次排班到位的作法,跟Blue Pumpkin相似。
在学习的容易性上面,笔者投给Blue Pumpkin一票。这是一般用户对Aspect比较大的抱怨,要学好Aspect,一般需要相对来讲比较长的时间。预测功能上,这三家基本上都没有太大差异。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