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佛山历史篇一:佛山区域历史
佛山区域历史: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来此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
产业历史发展角度: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经十分繁荣。清明时,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
明清时代,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农业都十分繁荣,已成为陶瓷、丝织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清道光年间,佛山有220多行手工业、70多行商业和服务业,丝织工人17000人,棉织工人约50000人,全国18行省均在佛山设有商务会馆,外国人也设有23家洋馆,另外专业街市也遍布全镇,商务云集,商业的繁荣程度超过广州。
近现代以来由于广州市的外资引进和产业升级较快,佛山市被广州超越了,不过尽管不是处于龙头地位,它依然有着广东大部分的特色重镇和特色产业,如家电产业、陶瓷产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
行政建制角度:
古代佛山的行政变革变化并不大,因为地处中国较南端,中央集权的管和力度大大被削弱了,佛山以乡、镇的形式出现于国家行政体制之中。新中国成立后, 1951年6月26日设立佛山市;1956年设立佛山专区,管辖佛山、江门、石岐3市和中山等13县;1970年更改为佛山地区,管辖佛山、江门2市和中山等12县;1983年开始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管辖中山等5县;1999年撤销管理区办事处,设立村委会和调整居委会,佛山市下辖城区、石湾区两区,代管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四市。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09号)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撤销佛山市城区和石湾区,设立禅城区;撤销南海县级市,设立佛山南海区;撤销县级市顺德,设立顺德区;撤销三水市,设立三水区;撤销高明市,设立高明区。2003年6月18日,经省政府、省民政厅批准,对三水区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原来的9个镇(街道)并为1个街道、4个镇。2005年1月11日,南海区进行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对原17个镇(街道)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与撤并,调整撤并成八大镇、街道,西樵镇不列入这次行政区划调整范围。2006年6月29日,经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准,禅城区对辖区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佛山市各镇区在这个阶段主要经历了由乡——镇——县——撤县设市——撤市改区。从大区域来说,佛山又从属于珠江三角洲大区域。
历史事件角度:
1854年,佛山的商业、手工业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陈开发动佛山市手工业工人、红船子弟、船民、农民和陶民进行了起义活动解了佛山被英军之困。
1937年佛山市在太平洋战争中沦陷了,整个区域的手工业、商业被大大的打压了,大量的工人、农民都选择了弃农弃商避难。
1949年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解放了佛山全境,佛山市手工业和商业开始复苏。 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国家改革开放后的政策改变和侨商的回乡投资,佛山顺德市出产了中国第一台双门冰箱,拉开了佛山家电发展之路的新里程。
2002年12月8日佛山市行政规划大规模的调整,撤销县级市设区,行政边界的调整也
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集聚和管理条件。
2006年11月2日佛山市承办了第十届省运会,给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联系和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6月地铁车辆运到佛山,标志广佛同城的正式开始
佛山历史篇二:佛山历史名人
佛山历史名人
潘玉书(1889-1936)名麟,号玉兮,南海九江河清村人,是清代光绪至民国年间的陶艺名家,少年时随父潘锦之在佛山"粤华轩"店铺做"绸衣公仔",由于爱好石湾陶瓷艺术,14岁就开始暗地师从黄炳学习陶瓷技术,后来又从学于陈渭岩,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陶艺大师。可以说,他的作品奠定了石湾人物陶塑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或里程碑,他善于吸取石湾陶艺传统的精华并加以发展,又善于学习西洋雕塑和绘画的技法,并对两者均进行了深入研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才华出众,一生高产,既具有深厚的民间雕塑功底,又善于吸取外地陶瓷的精华,其作品被许多人誊为代表石湾陶塑发展方向"。
潘玉书的作品《爱鹅图》
陈启沅 (1834-1903)字芷馨,南海西樵简村人,近代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的创始人。1873年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改进缫丝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使缫丝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种桑、养蚕业的发展。陈启沅一生,治学甚勤,举凡诸子百家,泰西新学,多所涉猎,著有《蚕桑谱》、《周易理数会通》和《陈启沅算学》等书。陈启沅一生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开设了米铺和药铺,对孤寡生活困难者,给予赈济,赠医送药。同时办起学堂,对农家子弟提供义务教育,还捐巨资兴建吉水窦、桑园围等水利工程。今纪念馆内设有《陈启沅生平史迹展览》,展览再现了陈启沅爱国爱乡、造福乡梓的一生,是广大人民群众及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佛山历史篇三:佛山民间故事
佛 山 民 间 故 事
(一)祖庙当人石
(说明:题目和文中的“当”,应该是“当”+立刀旁。其义是杀的意思)
传说以前,佛山有一大户人家,有财有势,他家里雇请了十个仆人、丫环,有清洁扫地的、冼衣服的、打柴担水的、买菜煮饭的。有一个做养三鸟的工人,每日都要赶鹅到田间、涌里去寻找鱼、虾、田螺分肥的,到黄昏时候,将鹅赶回鹅场。那个财主每日定时到棚清查,检查他的鸭鹅是否如数回棚内,若发现少了,就查完负责饲养的人。
有一天,财主到三鸟棚,检查发现少了一只鹅,立即追问做饲养的工人,“点解唔够数?少了一只。”做饲养的工人说:“我都唔知点解。”于是到处寻找,始终找不到。后来的在六点半钟左右,他看见附近邻居的一个小孩在门口吃饭,即回去告知财主,那个财主前去问那个小孩子:“细佬,你今晚食乜野菜呀?”小孩子答:“食螺。”那个小孩口吃“鹅”与“螺”说不清楚,两字谐音,这个财主便认定这户穷困人家,偷了他的鹅当食了,立即追去问小孩子的母亲,说:“你哋今晚偷了我的鹅,当食了,必须赔偿。”小孩子母亲大喊冤枉,矢口否认,说:“我虽然穷,但饿死也不会去偷别人的东西。如果你硬蛮不讲理,冤枉我偷了你的鹅食了,我就即刻带埋个仔同你去祖庙,请求北帝公主持公道,你不要冤枉我呀!”她即时入厨房拿了一把菜
刀,同那个财主去到祖庙,在北帝天神面前跪拜,手中拿着“木教杯”掷落地,但连掷三次,都是“阴杯”。穷妇人大喊“阴公咯”,大哭冤枉,她十分之愤怒,立即拉住儿子,行出大殿,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按在地上的滑石上,用菜刀割开儿子的肚,当堂鲜血直流,田螺肉碎也肚破肠裂露了出来。财主看到此事实,便行出祖庙门外,急步离去。
虽然是铁的事实,证明她们晚饭所食的是田螺,不是鹅肉,但亦奈不了财主的何。这宗惨案的产生,是旧社会中国的恶霸、地主惨无人道之罪过。
注:文中的“当”,应该是“当”+立刀旁。
(二)补鞋能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亚能的人。据说此人,很有才能学问,但因他有一只脚是天生破的,走路时,拐拐下,运作不雅观,故此,虽然他读了很多书,几次想报名参加考试博取功名,都被拒之于门外,不被接纳。其家很穷苦,父母节衣缩食,不管多苦难,亦尽力供他读书,希望他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免受人歧视。亚能是个独子,亦十分勤奋读书,但由于是个半残疾的人,虽有一身才学,亦无人过问。其父母去世之后,他为了生活,又不能做体力劳动,唯有地摊帮人补靯,也多次被人赶走。最后去到祖庙门口开档,庙祝同情他的困境,就没有赶他。
祖庙建于宁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当今佛山保存得最好
的神庙。祖庙自建立之后,曾有过许多次维修。明代户部尚书李待问,对祖庙进行过大修,里里外外,都粉饰一新,在修建完之后,还亲自写了一对对联,挂在门口,其对联是:“风形涌出三尊地,虎势生成一洞天。”补靯能看过之后,就说:“此对联这样写不妥。”
这话后来有人传到李待问耳中,有一天,李待问行至祖庙门口,问补鞋能:“听讲你话这对联写得不够好,此话是否你说的?”补鞋能答:“凤凰是很美丽的,其意是美好的,喜庆吉祥之物。老虎生性凶恶,会食人的,它与凤是不对称的。”李待问又说:“请问你有何高见?如何写比较好呢?”补鞋能答:“不难,只改一个字就是啦!将有个‘虎’字改写为‘龙’字,这样就好得多了。即‘凤形涌出三尊地,龙势生成一洞天’。李大人,你认为怎样?”李待问一听,大声话改得好呀!连声道谢。特定批准补鞋能(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佛山历史)长期在祖庙门口开档补鞋,并赠送了银两给补鞋能。
后来,补鞋能的声名日隆。许多人都特意到祖庙门口,请补鞋能补鞋一。补鞋能的收入多了,经济生活大为好转。
(三)纸公仔会食饼
以前,佛山牛栏口(今升平路高基路口),经常有走江湖卖艺、卖药的人,在此空地上摆开档口,表演武艺。他们往往口中念念有词:“今日小弟初到贵境,为求两餐,耍一些雕虫小技,幸得各叔伯、兄弟、乡里光临,十分荣幸。小弟走遍省(指州省城)佛(佛山)陈(顺
德陈村)龙(指东莞石龙)。今日初到佛山宝地,摆摊卖艺,让各位看看小弟的劣技??万分赏面,小弟非常多谢。”接着便大叫一声:“伙计慢打锣,打得锣多,锣吵耳,打得更多夜又长。”跟住就令其弟子(徒弟)先耍几套拳术,让大家观看,他的徒弟玩完之后,又叫一个伙计表演兵器(刀、枪、剑、戟)一个接着一个玩。有时候是表演一次,便收一次款,或卖一次药的。主持者还说:“若是耍得好,大家就拍拍手掌,耍得不好,请多多见谅。”
表演完后,他的伙计,手口捧着铜锣,递向人群,连喊:“多谢!多谢!希望各位伸出发财手,资助款项作酬劳费,帮助小弟酬一些路费,以便回乡。”如是者行三个圈,或是拿出铁打药丸、膏药、药油等医药用品,宣传一番,请各位帮衬,买回家里,为保平安,防身应急之用。
他们表演完国技武术,其主持人(师傅)又行出来说:“我的伙计玩过武术,现在布我玩一些杂技(技艺)让各位看看。”随即拿出纸张、剪刀,剪成一个纸公仔,他用手指着那个公仔说:“我指指这个纸公仔,便会食饼的。我还可以将咸鱼都变成会游水的。”当时,围观的人群里,有人说:“你发梦都无甘早的,真系讲大话唔使本,简直不可能的。”那位卖艺者便说:“你唔信,不妨去买些饼、咸鱼仔来,我表演给大家睇下就是。”当时,有好奇心的人便去买些饼、咸鱼仔来交与他,卖艺人拿一只碗出来,放水入碗内,然后用支筷子,在水中转动。咸鱼仔即顺着水势转动。有人问:“我想睇下你的纸公仔,是否会食饼。”卖艺人,便拿着事先剪好的纸公仔,然后用手指指着
那个纸公仔,随即拿着事先剪好的纸公仔,然后用手指指着那个纸公仔,随即拿着饼放入自己的口食。当堂人群起哄,人们立即解散。这种情况时至今日,尚有人作为茶余饭后的趣谈。
(四)大乡里出省城
很久前,我听人讲过,从前,有一位乡村的村民从来都未离开过家乡,有一年轻村民对他说:“你有个细佬(弟弟)在省城(广州)打工,不如你在今年八月中秋节期间出省城,探下细佬,顺便去睇下,省城是怎样的城市,返来讲些给我们听下啦!”于是他在中秋节之前,去火车站买了火车票,携带儿子一起出省城,要看看大城市的繁华景象,去探细佬。
因为是临近中秋节日,广州市十分热闹,人头涌涌,车水马龙,十分兴旺,广州市晚上很多地方都张灯结彩灯色辉煌。他抵达弟弟家里,住了八天。在这段期间,他带着儿子,同弟弟一起到市面购物。他父子所见到各种事物都感到很新奇,从未见过的甚多。
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儿子捧着碗饭,在门口食,看见对家房屋的门前,挂着一个“走马灯”,是会转动的。那个小孩睇到入迷,碗里的饭已经吃完了,都唔愿入屋添饭。他的叔父见他甘耐仲未入来添饭,便行出去门口问他:“乜你仲唔入去添饭?虾仔(侄子),你快些入去添饭啦!”虾仔见叔父叫他,便即用手指着对面的走马灯说:“叔叔,我已经数到五百一十六个了,你同我数着它,你数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