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深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学前幼儿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中,幼儿更是无时无刻在進行探索,出现“好奇”、“好动”、“好问”等特征,出现生活中到处有“问题”,处处有“情况”,“单项深度法”把幼儿作为教学中心,重视幼儿的艺术探索过程,主张通过对一种或一类材料或者媒介进行深度持续探索后,幼儿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艺术;单项深度法
一、活动背景
本学期,我负责幼儿园大美工区环境打造和材料投放。开学初,我仔细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美工区游戏中充分的体验“玩中学,学中做”的乐趣,经过苏莉老师的指导和对本园幼儿已有美术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分析,我对美工区进行材料投放和环境打造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也正是因为美工区材料投放的趣味性与材料的可操作性,美工区的游戏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在美工区里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就是《玩色:有趣的泡泡画》。
二、引入:《玩色:有趣的泡泡画》
周二下午固定的大区域游戏时间到了,选择美工区游戏的孩子们纷纷来到了美工区,今天游戏的主题是《玩色:有趣的泡泡画》。
我在游戏开始前早早的为他们准备好了托盘、各色颜料泡泡水、吸管、大白纸、擦手帕等活动材料。果然,在我为孩子们简单讲述了游戏规则后,也许是第一次接触“泡泡画”的缘故,孩子们表现出了对今天“泡泡画”的极大兴趣。
三、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可是刚开始玩时,有的小朋友就发现了了问题:用吸管吹泡泡并不成功。于是纷纷向我请求帮助:“老师,为什么我吹不出来?”“老师,我的泡泡爆了!”“老师,你来帮帮我!”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明明在活动开展前做好了准备呀!我已经在活动开展前实践过,确定为孩子们准备的泡泡水能在纸张上吹出彩色泡泡的呀!
四、教师的观察与反思
通过对孩子们活动过程的观察与分析,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1.吸管沾的颜料泡泡水湿度不够,挨上白纸的瞬间泡泡就爆了,所以画面上也没有印出美丽的泡泡出来。
2.有的小朋友没有掌握好吹泡泡的力度,所以在用吸管吹气时太用力,导致泡泡还未吹出来就爆了。
3.个别小朋友的泡泡水缺乏充分的搅拌,泡泡水浓度不够,泡泡吹不出来......
五、教师的引导与及时介入
面对孩子们的疑问,我迅速的整理了思路和应对措施:
1.请幼儿对泡泡水进行充分搅拌。
2.请幼儿在吹泡泡前将吸管充分的插入和浸泡在泡泡水中。
3.请幼儿轻轻地吹泡泡。
通过系列的改进措施,小朋友很快在大白纸上吹满了五颜六色的泡泡,泡泡碎了后的颜色也印在了大白纸上,成为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
六、拓展:如何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创新
但是小朋友在游戏操作时,我也提醒小朋友们思考:“我们除了可以一个一个的吹泡泡,我们还能怎样让彩色泡泡和大白纸做游戏,让大白纸越来越漂亮呢?”我们的小朋友很快想出来这样一个好方法:先用吸管在杯子里吹出一大堆泡泡,然后用吸管将泡泡推到白纸上。
孩子们看到一大堆泡泡吹出来了,那个喜悦和自豪啊!纷纷高兴的喊道:“老师,你看我的泡泡!像一个冰淇淋!”“我的像一堆彩色的糖果呢!”孩子们沉醉在自己营造的美丽画卷中……
七、如何引导幼儿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可是不久后,问题出现了:孩子们将吸管插入杯中吹的泡泡越大,但泡泡破了以后留下的颜料水就越来越多,有的纸上已经积了一大滩颜料水,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候,我看见我们的美工区里的一样游戏材料了——滴管,我提醒中班的小朋友:“我们的桌面上有很多的颜料水,这样会让我们的画面变得湿湿的,甚至一不小心还会破掉,这样我们的画面就不美丽了,我们有什么办法或者能用美工区里的什么材料来解决这个纸上有积水问题,让多余的颜料水回到杯子里呢?”
这是聪明的樊梓麒小朋友发现了我们材料里有滴管,说到:“老师,我们可以用滴管。在科学活动时,我们就用滴管将水吸起来了!”
在征求我的同意后,他开始用滴管将桌上多余的颜料吸起来放入我们的颜料杯中,身边的小朋友看见他用了这个好方法让纸上的颜料水明显变少了,于是也向他学习了起来,纷纷用滴管将多余的颜料水吸起来挤入颜料杯中,于是小朋友们的纸张画面变得整洁了起来。
桌上的颜料水慢慢变少了,可是孩子们今天玩色形成的画面越来越美丽了!瞧,他们三三两两的合作,多专注!
八、反思:我们还可以利用吸管怎么玩?
孩子们在玩了一会儿泡泡画后,又发现了滴管和颜料的新玩法,因为桌上还剩余了一些颜料泡泡水,有的小朋友干脆就将吸管和滴管并用,有的吹,有的将颜料水直接用滴管洒、甩到白纸上,最后形成了这样一副美丽的画面。
在此次的“有趣的泡泡画”活动中,我以“单项深度法”为活动指导的核心,从“引入”、“拓展”、“创作”、“反思”等几个方面带领孩子们从“吸管泡泡画”——“杯子泡泡画”——“滴管吸水”——“滴管甩画”进行游戏,正是有了老师对活动的仔细观察与及时介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老师通过对幼儿的引导让“吸管泡泡画”升级为“杯子泡泡画”;随后,有樊梓麒小朋友平时对活动材料的大胆观察和在美术活动中乐于动手的实践操作,才能带领同伴们共同发现新材料——滴管的新用途,增加了我们玩色活动的趣味性。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