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數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率先垂范,做出表率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我总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所提的每个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探索新知识。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语言表达欲望
  让学生开口自己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重视训练过程及方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1.独立思考,自言自语。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语言,让学生在自言自语的过程中调节自己的思维,做好说的准备,增添说的信心。例如:我在教学看图口头编应用题时,让学生根据图意自己小声说说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不知道什么?学生自说后,再请优秀生示范说一遍,让其他同学听听想想自己说的对不对,调整一下自己的想法举手发言。长此以往,学生在慢慢地锻炼中,自信心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于是就可以大胆举手,积极发言,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2.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由4~6人为一组的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例如:我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有9个头,26条腿,鸡有几只?兔有几只?有的说用画图法,有的说用列表法,有的说用假设法,有的说用方程,并且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每节课中人人要说话,使那些胆小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的口头语言慢慢向书面语言转化。
  3.大组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大组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是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大组交流时,先由一组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率提高了。
  四、整合资源,说写结合
  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我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说写结合,由于本单元概念较多,不好理解,每一节课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写一句话,最后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时让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单元整理,学生非常乐意。我班代涛同学,他的学号是12,他这样写:我的学号是12,1×12=12,2×6=12,3×4=12,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12的因数有1、2、3、4、6、12;12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12;12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12的倍数有12、24、36……,12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所以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12是2的倍数,因为它个位上是2,12是偶数;12是合数,因为它的因数除了1和12以外还有2、3、4、6;证明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本单元内容。说写结合,语言流畅了,语文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一举两得。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说话能力的训练,通过说话训练,帮助学生消除语言障碍,理清解题思路,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耐心,必须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另外,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是表率、楷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因此,数学教师在认真抓好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训练的同时,自觉练好自身语言表达基本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从课堂开始,从点滴做起。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数学 语言表达 培养 能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