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国改革历史篇一: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及其启示(上)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及其启示(上)
岑大利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及其启示。一共有三讲,今天讲第一讲。邓小平同志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他还说:“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论述的正确性。今天,我们各个领域的改革正在继续,并且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我们只有加大改革的力度,排除各种阻力,才能使改革顺利地进行。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回顾和考察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它的成败得失,将会有益于我们对今天改革的理解和把握,汲取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推进我们今天所从事的改革事业,顺利地向前发展。
什么叫改革呢?古人把改革称为“鼎新革故”,即“布新猷,除旧政”,或者叫做“变法乱常”。古书上是这样来解释改革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除旧布新,打破常规。它意味着对原有的权力配置、利益关系、社会秩序乃至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进行新的调整。
改革往往会引发新的矛盾,因而在改革过程中,及时化解这些新出现的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就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实现长治久安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这也是古人所说的要善于以“小变”来求得“大变”。
古往今来,无数历史事实都证明,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我们只有找到这三者结合的结合点,稳妥地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大体上都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激化情况下发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当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必然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危机加深。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革来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就成为克服社会发展障碍的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
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不胜枚举的改革和变法,但影响比较大的改革有十几次,研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改革,它的发生条件以及策略和方法是否运用得当是很有价值的,无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我们的无价之宝。
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的改革。一是变革型改革,二是修正型改革,三是盲动型改革。我们就分三讲,对三种类型的改革做一些粗略的考察和分析。
一、变革型改革
下面,我们先讲第一种类型的改革,即变革型改革。所谓变革型改革,它是指在社会形态转变时期,为了用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而进行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变革型改革即是革命。我们将这一类改革按照它的时间和性质分成三种情况。
(一)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
第一种情况,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春秋时代,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由于牛耕和铁器的发展,逐步地推广,荒地开垦日益增多,私田急剧地增加,建立在集体劳动之上的井田制的弊端就日益地显现出来,出现了公田不治,公田没有人去耕种这样一种现象。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田里不鬻”,即原来规定的田地不可以买卖的格局就被打破了。当时奴隶主之间争夺土地的斗争就层出不穷。上至天子,下至大夫,还有大大小小的奴隶主都在竞相的购买土地。
与此相适应的是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部分奴隶主转化为封建的地主,获得小块土地私有权的奴隶和平民也转化为个体的农民,由此封建依附关系和租佃关系就产生并发展起来了,而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就成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地尖锐。
当时针对腐朽的奴隶制这样一种关系,而且针对奴隶主残暴统治的奴隶起义和平民暴动是此起彼伏,还有工匠斗争和国人暴动越来越高涨,再有的是“私家”(指当时的大夫)对于“公室”(诸侯国君)之间的斗争也愈演愈烈。
再有是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贵族展开了夺权斗争,比较有名的是田氏代齐,还有三家分晋这些都相继出现。被称为“战国七雄”的各国国君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遭到宗族灭亡、社稷瓦解的这样的厄运,因而他们都纷纷地变法图强,进行了政治与经济各方面的改革。
著名的改革有这样几个,如由齐国的“管仲改革”、郑国的“子产改革”,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燕国的“乐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这些变法相继经过了60、70年的时间。在这些变法当中最有名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我们今天来看各国变法的性质是由于旧奴隶制度所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集结所以造成了各国的变法,所以在各国的变法中封建化就逐渐地实现,所以我们可以给它定性为“它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各国变法的结果就使奴隶主贵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奴隶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基本上被废除,由奴隶制引发出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就逐渐地得到了化解,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社会和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中国历史由此迈入了蓬勃发展的封建时代。
下面,我们就以秦国的商鞅变法为例,来介绍一下改革的内容和措施。春秋时期,秦穆公当政时期的秦国曾经是一个西方的大国,但在秦穆公以后,由于几代当政者不求进取,所以使得秦国国势日下,到了战国初期的时候已经衰落得各国都看不起秦国,不与它会盟这样一个地步。到了战国中期以后,秦献公继位,奋起图强,着手进行改革,来挽救秦国衰退的趋势。秦献公的改革就使得秦国的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有所恢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来富强秦国。
秦献公死了以后,当时年仅21岁的秦孝公即位,秦孝公虽然年轻,但他雄心勃勃,他有志于来统一天下,成就霸业。
他在上台以后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史书》上记载它是“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用此来笼络人心,安定内政。同时他还下令求贤,他明确地宣布说:宾客群臣,有才华的人如果能提出奇计,使秦国富强的话,我将要给他很高的官职与他来分享这个国土。所以,这就提出了很优惠的条件来争取各国的贤才到秦国来,商鞅正是看了秦国招贤的命令以后就来到了秦国。
商鞅他原来名字叫公孙鞅,是魏国陈,原来叫魏鞅,后来他因为带兵打败了魏军,受秦王的封邑,封在了商这个地方,一共有15个亿,所以人们就称他为商鞅。他从小就喜欢“刑名之学”,抱负宏大,向往着李悝、吴起的改革事业。
商鞅进入秦国以后就晋见了秦孝公,主张霸道,提出了变法的主张,提出了秦孝公的赏识,双方一拍即合,最终就确定了变法的根本大计。
秦孝公就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来主持变法,这个变法一共进行了20多年的时间,其中集中变法有两次,一次是在公元前359年,一次是在公元前350年。下面我们就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次变法的内容。
第一次变法的内容主要有这样几点:一个,奖励耕织,发展生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鞅认为: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所以他下令:“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如果你努力地耕织,努力搞农业生产,导致你的粮食增产,你家庭富裕了,可以免除你的徭役,如果你从事商业,而导致你懒惰,结果贫穷的话,官府就要收你为奴,连通你的妻子、儿女都沦为奴隶,所以这样一项政策就是鼓励农民去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商鞅还把奖励、开垦荒地作为重点,制定了几十条措施来鼓励发展农业生
产。
同时他还发布了不少抑商的政策,如提高商税、不准私自贩卖粮食、商人要向政府登记他所拥有的各种奴隶的数量和名字,以便官府用来摊派徭役,国家还垄断了盐铁和粮食的购销,这些政策都是抑商的政策,这个政策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从商鞅变法开始,再往后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坚持的一个很重要的国家的政策,这个政策对封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增强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力量,巩固了政权的根基。
第一次变法的第二个内容是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限制旧贵族的特权。商鞅他颁布了分为二十等的军功爵制,确定了这样一个制度,立功受奖,怎么受奖?具体到斩获敌人的一个首级的话,就赏爵位一级,另外还赐给土地和宅院。军功越大,爵位和田产就越多,同时他又明令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你没有战功、军功的话,你就要被从宗室贵族的簿籍当中除名,除了名以后,你就不能再继续享受爵禄和特权,这样一个政策就打击了旧贵族的腐朽势力,为中小地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结果就收到了这样一个效果,有军功的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如果没有军功的,即使你是宗室贵族的话,你家里可能还有财富,但你不可以铺张,不可以炫耀,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这是第二个内容。
下面,变法的第三个内容,颁布了法律,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商鞅认为,国家要用法制才能够治理好,所以他就在秦国颁行李悝的《法经》,并且实行轻罪重刑的政策,他的目的是要以刑去刑(我用刑法来去掉刑法),我虽然有刑法,但因为老百姓都不去违反刑法,所以刑法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商鞅他还进一步整顿编制了户籍,他把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这样编完以后就可以使一伍一什互相监督,如果有人犯罪,就必须进行告发。如果你不告发的话,查出来以后,那十家都会受到牵连,所以这个是什伍连坐法,这个政策就使得农民被牢牢地掌握在国家政权的手中,就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新法的顺利推行,这是商鞅变法当中第一次变法的三个主要内容。
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改革田制,废井田,开阡陌。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他把田制以240步为一亩,实行一户给100亩土地这样的授田制度,同时,还规定:国家分配给你的土地可以终身使用,这样就从制度上解决了秦国当时地多人少的矛盾,保障了土地和劳动力稳定地结合,和土地私有的合法化,提高了土地和劳动力利用的效率,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商鞅的这项措施是对所有制实行的根本变革,也是秦国得以富强的根本保证。
第二个内容,改革税制,均平赋税。为了改变各地农民赋税负担不太合理的状况,商鞅
决定“訾粟而税”,按粮食产量来核算田税,以粟来交纳,这项措施效果是很显著的,它就达到了上一而民平,上面统一了,老百姓所承担的赋税相对地均平了,这样的效果就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赋税收入的增加。
第三个内容,统一度量衡。商鞅命令人制造了标注的度量衡器,命令全国都以此为标准。现在上海博物馆里面展示的就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大良造”的是什么呢?是商鞅督造的铜方升,一升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以它唯一的标注。除了升以外,还有丈、尺、权、衡,这些都全国统一。由这些出土文物,当时统一度量衡是非常严肃、认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它有利于全国各地的经济交往,维护了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第四项内容也很重要,废除了分封制,普遍推行了县制。县作为一种行政机构,早在春秋初期,各国当中就有实行县制的,商鞅在废除了井田制的同时也废除了分封制,就在全国设立了31个县,当然有的史书记载是40余个县,这还是有争议的。每个县的长官都是由朝廷统一任命的县长、县令,县以下有若干个乡,在此之前,秦国是自然村落,没有统一的国家的一个行政区划,划分县以后,这就属于秦国的一项重大的政治改革,它就确定下行政的体制了。这样就有对于以后秦国所进行的统一战争、统一的调配军力和物资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第四项内容。
第五,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变法的顺利进行,图谋日后向东的拓展,商鞅建议秦孝公把国都从岳阳(今陕西临潼的东北),岳阳这个地方旧贵族的势力比较强,所以,为了避开强大的守旧势力,商鞅就劝秦孝公把国都迁到了咸阳,并在那儿修建了宫殿。咸阳那个地方处在秦国的中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水陆交通很便利,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利于秦国未来的发展,所以迁国都的决定是商鞅极具战略眼光的,对他日后统一六国也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六个内容,革除落后的习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居。商鞅下令:禁止父子兄弟同时居住,一户如果有两个以上成年儿子不分开居住的话,结果加倍地征收户口税,这是他定的规定,这样一来,就使得过去同财共居的大家庭就开始逐渐地瓦解,出现了千百万个一夫一妻制的小农家庭。这个做法就为的是增值人口,还有便于增发徭役和户口税,所以它是适应了当时秦国的农业发展的水平,对于巩固小农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我们讲的是商鞅变法的这两次变法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家可以看出来,它是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对于奴隶制进行了一次扫荡,促进了封建制的发展。秦国经过这20多年的改革就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由原来的落后转变为富强。由此史书上记载,秦国的国内是“乡邑大治”,“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民大悦”。意思是说,
中国改革历史篇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春秋: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①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废除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③建立县制,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由国家统一控制。作用:秦国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了。
新:王莽改制
背景: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统治。
内容:
①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占有者反对,农民不满意,土地、奴婢买卖照旧进行。
②多次改变币制,变五铢钱为大钱。--掠夺财产,很多人倾家荡产。结果:加剧了矛盾,终于失败。引发农民起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内容: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①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
②受田农民纳租、纳调;
③受田农民服徭役和兵役。
政治上 ①迁都洛阳;
②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文化上汉化政策: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话;
④提倡与汉族通婚。
作用: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后周:世宗改革
内容:①减免苛捐杂税,安顿流亡农民;
②严厉惩治贪官污吏;
③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纪。
作用: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军队战斗力大为提高。
北宋:庆历新政
背景:北宋中期,各种矛盾的急剧发展。
内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整顿官僚制度,节约国家开支,并在整个官僚机构改善的基础上,实行“厚农桑”“减徭役”的政策,从而有助于发展生产,缓和农民反抗,达到稳定封建统治的目的。
结果:在新政实施过程中,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反对派诬蔑范仲淹等人结成“朋党”,进行恶意中伤。“新政”实行仅一年左右,其改革措施随着范仲范等改革派被排挤出朝廷而被废止。
北宋:王安石变法
背景:由于军队的不断扩充和官僚机构的膨胀,北宋中期出现一系列统治危机:
①军费和官俸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②土地集中现象严重,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加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经常爆发;③辽和西夏仍然威胁着北宋的安全,北宋每年负担沉重的"岁币"。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内容:青苗法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货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并能增加财政收入。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政府收。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保甲法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
保甲法 平时种田,农闲练兵。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也可以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作用:取得一定成效,大量农田得到灌溉。政府收入有所增加。
失败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用人不当。
明朝:张居正改革
内容:1581年,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
作用:增加了政府收入。虽然失败,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保留了下来。
中国改革历史篇三: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基本经验与展望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基本经验与展望
摘要: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其创新的思维、正确的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6年的历史回顾,深入而全面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6年的宝贵经验,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进一步展望未来。
Abstract: On december 18th in 1978 a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with its innovative thinking, the correct route, sta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36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conclusion of 36 year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ecious experience, and at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further ahead.
关键字:改革 ; 经验 ;展望
Key words: reform ; experience ; prospect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这五年来,党和国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们在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征途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五年里,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总体来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
成绩固然可喜,我们决不能就此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过去的成绩代表着我们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但同时也意味着又一个新的起点。
中国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36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举世称道的成功范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及其不断完善,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36年的实践,使我们形成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认识,积累了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宝贵经验。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先例可循,无论是打破旧体制的模式,还是探寻新体制的框架,都必须解放思(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中国改革历史)想,从实际出发,建立起一套指导改革开放的新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每一次重要改革的实践行动, 都以思想理论的发展创新为先导;而思想理论的每一次创新,也都带来了改革实践的突破性进展。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破除迷信,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束缚 ,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向纵深拓展.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必须有利于经济发展。36年的改革开放,始终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注重把改革开放与促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用生产力发展的标准来制定改革决策、选择改革措施,来检验改革开放总体战略和具体方针的成败得失,并根据这种标准不断调整改革思路、政策与措施;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现实经济发展状况来选择改革的重点,把握改革的力度和时机,积极为推进关键领域里的改革创造必要的发展基础和经济条件。
30多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外开放在带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会带进一些糟粕,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开放了,新鲜空气进来,但有的时候,苍蝇蚊子也进来了。再加上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也走了一段弯路。
改革开放初期的一定盲目性、冲动性,在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制订严谨的改革开放策略,从而是一哄而上、摸石过河,定是会受到一些挫折的。正确的做法应是循序渐进的改革开放,培养人才、摸索经验教训,然后逐步推而广之,不断深入改革,才能避免一哄而上造成的整个国家的弯路和巨大损失。
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突出,从事核心技术研究的人力、物力不足;于是在某些行业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状况没能改观,这样极可能形成虚假繁荣受人制约,发
展后劲不足,一旦国际形势变化,将无力应付而陷入困境。地方改革建设规划不够科学.其一是形成重复引进,以新企业搞垮老企业,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和人才的流失,其二是造成国家资源的严重破坏与浪费,其三是由于追求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已十分严重,资源能源因过度开采而日渐枯竭,环境恶化程度惊人。
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难免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但我们走过的路程,我们取得的成就已经表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社会的发展还将证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巩固成果、再创辉煌。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我们应该充满胜利的信心。从政治上的有利条件看,我们找到了一条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稳定发展,有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一句话,“四项基本原则”犹如四根支柱一样,始终牢牢地支撑着我们的国家。从30多年的改革开放看,我们有了较强的物质基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充分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奠定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坚实基础。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全国人民对改革开放的心理承受能力大为增强,人民需要改革开放。从国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对我们十分有利,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威望与日俱增。因此,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际环境各个方面看,都为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条件和保障。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改革开放是一场并不亚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始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乃至相当漫长的系统工程,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我们坚信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定能最终取得彻底胜利,但也有可能出现曲折甚至反复,特别是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这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的。从一定程度上看,改革开放本身也存在相当大的阻力,如权力的金钱化和腐败必然会严重消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导致信仰失落或价值混乱;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甚至“两极分化”,必然会严重消解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热情;社会运营的无序化必然会使很多人失去安全感和对政府的信任;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必然会丧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等。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
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就会葬送改革开放的大好前途,甚至动摇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根基。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看,多少改革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多少改革家都没得到好下场,但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取得当代改革开放的胜利,一定要变中国历史中无数的改革家用自己的身驱构筑的一个个祭坛为庆祝胜利的乐坛。
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还积累了一些其他经验。所有这些经验,大大丰富了人类建设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发展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将来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中国改革开放这么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虽然其中也不乏曲折,但这其中不仅要改革国内问题,还有同事面对国际的挑战,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挑战从没有停止过,但我们一路风雨兼程,创造了伟大的成就,所以我相信以后一定会创造出更大的成就。
在面对成果的同时,我们更应改思索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的,但是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为了经济指标而努力,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甚至为了指标而造一些假数据,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克服。改掉自身的缺点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社会主义是优越的,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以报效国家吧!
参考文献
[1]魏杰.30年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变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J].理论前沿,2008/10
[2]田国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j].2008年7月.
[3]胡星斗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与问题总结-兼论建立中国的改革开放学,迎接新改革开放时代《社会科学论坛》2008/11
[4] 田国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j].2008年7月.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改革 历史 中国土地改革历史 中国军事改革历史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