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层·活动”教学模式在团体辅导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实施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思维的变化乃至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本研究提出了“问题·分层·活动”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从微观的角度呈现了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一般化模式和操作路径的构建过程,以期为广大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更为直观、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样例。
  〔关键词〕团体辅导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5-0024-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了实施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途径,为广大一线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然而,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以何种方式和程序组织学生活动,如何设计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过程等一系列微观的内容更需要深入探究。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问题·分层·活动”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為直观、具体地掌握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的一般化模式和操作路径。

一、模式内涵及理论基础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问题·分层·活动”教学模式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将学习置于具体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调整(包括学习状态、目标达成、施教方式、教学评价等),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分享等多种方式整合形成新的认知,有效地调整自我,完成学习的过程。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群体动力学和社会学习理论。
  群体动力学理论的提出者勒温指出:民主的领导方式创造的群体氛围能提高工作效率。团体不是简单的个体相加,它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凝聚力高的团体可以发挥明显的效益,例如:成员之间可以有更多的沟通;成员较为友善且合作得更好;能对成员发挥较大的影响力;能更有效地达成团体目标;使成员产生更多的满足感。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个人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个人内在结构决定的,也不是由环境力量决定的,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模仿他人而习得的。在观察学习中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环境,如果环境发生变化,人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二、模式流程设计与相关要求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问题·分层·活动”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流程是“热身激趣—情景转换—互动交流—感悟分享—模拟拓展”。五个环节中的前两个环节是为确立课堂研究的主题而设计的,两个环节是递进的关系,这种方式便于确定问题探讨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个环节“互动交流”是为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施教方式选择、教学效果评价作好铺垫。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深入小组内参与学生讨论和交流,从而在短时间内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四环节“感悟分享”与第五环节“模拟拓展”是伴随分层次施教而展开的学生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适当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整合形成新的观点,最终完成学习的全过程并延伸到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积极表达、分享感悟。

三、模式操作实施与案例分析


  以下结合初中生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别让时间悄悄溜走”一课(简称“时间”)的教学流程设计予以阐述。
  (一)热身激趣
  在热身激趣环节,教师预设问题“时间管理重要吗?”采用的活动是:“每个人每天拥有24小时,每个小时有60分钟,每分钟有60秒,那么计算一天有多少秒。答案是86400秒,它就像我们储存在时间银行里的一笔巨额财富,随着时间的累积它增值了吗?你的这笔财富用得好吗?”这样以时间与金钱的类比关系引出主题,启发学生思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二)情景转换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理解了管理时间的重要性,紧接着在情景转换环节教师设置递进式问题:“你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状况满意吗?”在这一环节中体现了“问题·分层·活动”教学模式中分层的意义。这里对学生的认知分层,划分了两种回答问题的维度:一是满意的同学分享一下你的经验;二是不满意的同学说说你的困惑。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设计,“时间”一课研究的基本主题已经确立——“如何管理时间”,更深层次研究的内容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即时间管理技巧。
  (三)互动交流
  在“时间”一课上,依托小实验“鹅卵石的放置”,学生小组讨论:“实验对你日常学习生活中管理时间的启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不一,感悟各异,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依据。
  (四)感悟分享
  在“时间”一课的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微课“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事务,高效管理时间。让学生对生活化事件,例如预习功课、制定中考复习计划、明天要交的作业、发呆、闲聊、与同学打球、不重要的电话、短信、中考、看课外书、锻炼身体等进行分类判断,哪些事情可以优先处理,哪些事情可以自动放弃。充分练习这一方法。
  (五)模仿拓展
  在“互动交流”和“感悟分享”两个环节中,分层教学体现为:就教学活动过程的分层而言,在第一环节选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计算”,引出与主题相关的类比;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小实验、微课视频等让学生时刻明确自己小组的学习任务。就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分层而言,充分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评价。就学生活动过程分层而言,学生通过自学、结对学、群学以及组内合作和组间协作分层学习,完成各组的学习任务,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既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也是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问题·分层·活动”教学模式所践行的目标。该模式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学生个性的形成,能让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中真正有所体验、有所收获。但是,“问题·分层·活动”教学模式在问题确立、课型选择、评估标准等方面仍需要细化和深入探索。
  注:本文获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曹梅静,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楠楠,朱昌蕙,王国庆.关于新型教学模式PBL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 35(8): 1480-1481.
  [3]杨春萍,刘峰.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122-124.
  [4]胡芳.对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探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3(6): 30-32.
  [5]盛湘鄂.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1(4): 60-62.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新潮学校,大庆,163458)
  编辑/于 洪

相关热词搜索:分层 教学模式 团体 辅导 活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