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痕都斯坦文化对中国玉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中国古代的玉雕艺术在痕都斯坦文化出现之前主要注重表现写意和抒情为主,体现的是中国丈人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性,但在痕都斯坦文化出现后,由写意逐渐变成写实,更加注重审美的真实性。痕都斯坦文化的出现使中国近现代玉器的特点发生改变,由造型纹饰统一为中式演变成形制为中式,纹样为西式,它对中国玉器发展产生了影响深远。
关键词:痕都斯坦玉;西番作;玉雕文化
一、中国玉雕源远流长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它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朝代的更迭几经兴盛和衰落但却从未断绝。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玉文化伴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一脉相承,它不仅作为民族的日常生活器皿和装饰品,同时也是思想、文化和礼仪的精髓。北方龙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的所造就的玉器鬼斧神工,表现出古代先民们惊人的想象力;商代玉器生动灵动,对神明充满敬畏;汉代玉器弃旧图新;明代中西借鉴,相互运用;清代玉器超群绝伦。它们为中国玉雕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其中清代玉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从强大走向没落的一个载体,但又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巅峰的代表之作,无论在玉器的数量、质量和制作工艺上,令人叹为观止。它继承并发扬中国数千年来传统的琢玉技术和玉器风潮,集历朝历代创新工艺的精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优秀作品。这也与清代乾隆皇帝对玉的痴迷以及清朝玉料丰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乾隆皇帝在位年间,极大促进玉器工艺的发展,将玉器工艺推向了中国玉雕史上的巅峰。有学者认为,“玉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在政治、礼仪、商业、工艺、宗教、信仰、习俗、饮食起居、审美情趣等方面,没有哪一种古器的影响力能与玉器相媲美;二是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起延绵至今的七千年中国文化历史中,唯独玉器文化延绵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再的焕发生机和魅力。”
二、痕都斯坦文化的起源
清代玉器中,除了中国传统玉器外,乾隆年间还引进并仿造了番邦的玉器,其中最著名的是痕都斯坦玉器。痕都斯坦是指建立于1526—1858年的莫卧儿帝国,莫卧儿王朝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从乌兹别克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印度封建王朝。痕都斯坦所处的位置,以往最普遍的说法是痕都斯坦即印度,清人称痕都斯坦是“佛经之印度,《汉书》之身毒”根据种种推断,将痕都斯坦的位置大约定为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一带。
三、痕都斯坦玉器的特征
痕都斯坦玉器从功能上主要分为食器和杂器,主要是实用的饮食器皿。食器类有碗、杯、盘、瓢等;杂器类有罐、盒、香炉、镜、等。痕都斯坦的贵族认为玉制的食器可以避毒,故当地玉雕容器特别发达,而中国玉器中常见的佩玉,陈设用玉在痕都斯坦玉中很少见到。
玉器材质一般是由纯色的玉材料雕刻,用料精良,一般白玉和青白玉为多,追求极致的薄和透。
玉器通常用果蔬和植物的花叶构成。用菊花,葵花,海棠花,花草以莨、苕、莲为主。以陆生的西番莲与铁线莲为主要纹饰,主要的寓意是祥花和香草。玉器图案讲究以对称为美。器具表面用金丝和银丝作为植物的根叶,将宝石、玻璃、金银片等镶嵌在玉器上作为点缀,或金粉银粉直接描绘图案,整件玉器工艺精湛,使得整体玉器看起来富丽堂皇,充满了异域风情。以植物为纹,用宝石镶嵌是痕都斯坦玉器的典型特征。
目前,我们见到的痕都斯坦玉器有两种,一种为乾隆时期乾隆从外番引进,另一种为宫内工匠精心仿制创新的后作品。尽管乾隆认为痕都斯坦玉器“制薄如织,良工巧匠,非中原玉人所能仿佛也。”但是为满足自己的玩赏兴趣,仍然命令宫廷工匠仿制。这种由宫廷仿制的玉器称为“西番作”。虽然是仿制痕都斯坦玉器,但是并没有完全仿制,宫廷工匠吸收痕都斯坦玉器的花纹繁复,线条优美的特点,加以中国传统技艺,创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西番作。”
四、痕都斯坦文化对中国玉雕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玉雕艺术在痕都斯坦文化出现之前主要注重表现写意和抒情为主,体现的是中国文人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性,但在痕都斯坦文化出现后,由写意逐渐变成写实,更加注重审美的真实性。例如玉器的形状由神话传说中的动物逐渐演变为以现实存在的花草、动物为主。
痕都斯坦文化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性,明代郑和开始海上丝绸之路后,将外来文化引入明朝,为明朝带来新的文化冲击。但是海上丝绸之路,也给明朝的国库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明朝财政出现赤字,加上明朝当时内忧外患。在不稳定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痕都斯坦文化没有得到发展。但在清朝时期,在位者对玉器的极力推崇加上稳定的社会环境让痕都斯坦文化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番作”。它的出现使中国近现代玉器的特点发生改变,由造型纹饰统一为中式演变成形制为中式,纹样为西式,它对中国玉器發展产生了影响深远。正是因为痕都斯坦文化的流入,将玉雕文化在清朝又推上一个新的顶峰,成为玉雕文化中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中国玉雕文化的发展做出的了贡献。
热点文章阅读